與外甥海旭所聊的血脈和遠方
作者/孫樹恒
一
下午,外甥海旭來啦,他是妹妹淑燕的孩子。淑燕嫁了個好男人,守明,雖然沒有離開農村,不僅有文采,還特別能干。兩口子種了不少地,還養著一群牛,硬是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海旭,跟他爸媽一模一樣,是個認親的好孩子。心里裝著親人,有情又有義。每到逢年過節,總忘不了給我們這些長輩問個好,那聲音,暖洋洋的,直往人心里去。看著他一點點長大,一點點成熟,讓人刮目相看。
海旭很陽光,說話亮堂堂的。每次他來,都熱鬧不少,歡聲笑語不斷。看著他笑,感覺整個世界都美好了起來。
二
海旭從那個叫東梁的村莊,到包頭闖蕩,說起來,是與弟弟海波有關,眼里就閃爍光芒。海旭常說:“你知道嗎?海波比我早走這條路上。”每當這時,他的語氣里總是帶著一絲驕傲,又夾雜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心疼。
海波,那個在高中畢業后就在旗里四處打零工的少年,貪玩好耍,是個不折不扣的獨行俠。他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樂趣,仿佛生活就是一場無拘無束的冒險。二十歲那年,正值2012年的初秋,海波在家里放了幾天羊,就扔下羊群,帶著一腔熱血和對未知的好奇,跟著朋友踏上了前往包頭的列車。
那時的海波,兩手空空,心中卻裝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找工作,對于初來乍到的他來說,并非易事。房租壓得他喘不過氣,每天只能靠一盒方便面度日。記得那是十一月的包頭,寒風刺骨,海波穿著朋友送的唯一一件秋褲和褲頭,在簡陋的出租屋里,度過了無數個難熬的夜晚。
在那些極寒的深夜,海波凍得在屋子里來回跑步,對著窗外那片黑咕隆咚的夜,揮舞著無力卻堅定的拳頭,撕心裂肺地嚎叫著內心的掙扎與不甘。他說:“有時候,我真的想一了百了,但想想,住的還是一樓呢,跳下去也不解決問題。”這樣的海波,總被路人誤認為是“社會人”,而他只是苦笑,心里默默承受著一切。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也給努力的人以回報。海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找到了一份房產經紀人的工作。他用那張三寸不爛之舌,憑借著仗義和真誠,漸漸贏得了客戶的信任。生意越來越好,他從一個普通的員工,一步步晉升為店長,最后成為了公司的元老,擁有了股份。成了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組建了一個溫馨的小家,還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每當看到兒子天真無邪的笑容,海波的心就像被溫暖的陽光照耀,所有的艱辛與不易,在這一刻都化作了甜蜜與幸福。
海波的故事,也讓海旭勵志起來,是對生活有了無盡的熱愛與向往。
三
2017年的那個春天,就像海波心中的那股子沖勁兒,海旭也從老家走了出來。那時的海旭,已經是個有家有室、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莊稼漢了,日子雖平淡,卻也溫馨。可海旭啊,他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一聽弟弟在包頭混得風生水起,心里那股子闖勁兒就被勾了起來。
“咱也試試,大不了再回去種地!”海旭拍著胸脯,一臉決絕。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讓父母都瞠目結舌。要知道,海旭可跟土地打了幾年交道,這一走,可是把根都拔了呀。
就這樣,海旭帶著媳婦、兒子,拖家帶口地來到了這座包頭陌生而又充滿機遇的大城市。他毫無理由地打開了自己的心扉,仿佛這座城市就是他的新家,他的新天地。海旭的心態,一個農村人的堅韌與樂觀,那是一種“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豁達。
接下來的八九年里,海旭經歷了創業的艱辛,遭遇了大難,也迎來了轉折,再創業,他一步步走來,完成了驚世駭俗的自我積累。從最初的摸索,到后來的得心應手,海旭不僅學會了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生存,更學會了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綻放自己的光芒。不到三年功夫,有車有房,有自己的團隊,有自己的團隊,成為行業風云人物。
如今的海旭,已經是一家鄂爾多斯房產經紀人的區域高管了,他的日子亮了。路,比時間走得更長,海旭的故事,就像這座城市里的一道風景線,激勵著每一個追夢的人。
海旭說,只要有夢想,有勇氣,有堅持,即使是一個與土地打交道的莊稼人,也能在大城市里闖出一片天。
四
海旭來了,帶著一股子風塵仆仆的氣息,還有那份特有的親切感,他是來參加總裁培訓班的。侄子和女婿作陪,他們年齡相仿,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笑聲此起彼伏,充滿了整個飯館。但我和海旭之間,似乎有著更多需要傾訴的話語,更多的默契與共鳴。
我們坐在桌旁,喝酒,聊天,就像回到了那些年,我們還在東梁村的土坯房里,圍著火爐,聽爺爺講古。血脈里流淌的是同樣的血液,鄉音里藏著的是同樣的故事,親情里包裹的是同樣的溫暖。這些不變的東西,就像一根紐帶,緊緊地把我們連在一起。
話題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東梁村,那個我們共同成長的地方。我們談起了住在村里的親人,談起了父母,談起了家族的興衰,甚至談到了祖墳,他說“老孫家祖墳總是冒著青煙,老孫的人都那么優秀,尤其是大舅孫樹和就是我的燈塔,老孫家的外甥當然也優秀…”
當然就談起了家譜,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一個都是我們家族的印記。我們從中尋找著自己的位置,也尋找著那份歸屬感。海旭說:“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根。”這句話,像是一股暖流,涌進了我的心里。
親情,這個永恒的主題,總是能讓我們熱血沸騰。我們談起了逝去的親人,談起了他們的音容笑貌,談起了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記憶。這些回憶,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聯起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我又一次涌動了對老家的想往,那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
五
海旭興奮地談起他從包頭到鄂爾多斯開拓市場的壯舉。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仿佛那片未知的土地上,已經開滿了成功的花朵。他說:“夢想,總是那么美好,讓我勇往直前。”海旭的話語里,滿是對夢想的執著和追求,讓人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熱情所感染。
而在這個大數據和互聯網風起云涌的時代,許多人擔憂著傳統行業的命運,尤其是房地產中介這一領域。但海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說:“大數據和互聯網,對房地產中介來說,不是威脅,而是發展的新機遇。它們像暴雨一樣,雖然猛烈,卻能沖刷出更加肥沃的土地,讓我們有機會打開新的生存發展空間。”
海旭深知,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于是,他開始全方位打造新鏈條矩陣,從線上到線下,從服務到網絡,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他說:“我們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重塑這個行業,讓品牌辨識度如夏日陽光般耀眼,讓人無法忽視。”
現在他們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通過互聯網平臺提升服務效率,讓每一位客戶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適。而這一切的努力,都只為了一個目的——讓夢想照進現實,讓品牌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無論前路漫漫,都無法阻擋追夢的腳步。因為夢想的美好,總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尋和守護。
六
海旭的到來,讓我更加堅信,這份親情,都是我們永遠的力量。借著酒意,話題一點點地蔓延開來,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召喚著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對親情的渴望,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人,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相聚。
不知不覺都喝醉了,在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底色里的活力,它像是一團火焰,在我心中熊熊燃燒。這份活力,來源于對親人的愛,對親情的珍視。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內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