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陳生創業成功后,自掏腰包2個億建258套別墅免費送鄉親,沒想到引發諸多矛盾,別墅被少數村民惡意破壞,陳生也連續2年不敢回鄉過年。陳生為什么這樣做?他又為什么不敢回家鄉?
1962年,陳生出生于廣東湛江官湖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
他12歲時,父親突發重病去世。
陳生刻苦讀書考取了北京大學,母親卻愁眉苦臉:家里連10多塊錢的路費都拿不出來!
就在這時,村民們你一塊、他兩元,湊夠了上大學的路費。
捧著鄉親們的血汗錢,陳生淚眼模糊。
北大畢業后,陳生進入體制內工作,后來辭職創業:擺地攤、房地產,做飲料,賺了不少錢。之后,他又把目光瞄準豬肉。
憑借“我一定要把豬肉賣出北大水平”的執著,陳生賺得盆滿缽滿,身家很快突破100億。
他沒有忘記回報鄉里:捐款80萬給村里建學校、鋪路;
投入1億元在村子里建立土豬養殖基地。養豬的村民年收入很快達到10萬元;
2011年,他出資2億為村民修建258套別墅,土地由村集體提供。可頭一期129套別墅完工后,麻煩隨之而來:有些早就搬離官湖村的人,紛紛回來討要別墅!
關鍵是置換問題:建別墅的土地是村集體出的。
有的拆掉泥瓦房就可以得到一棟別墅;有的要拆掉大院子或新建樓房才分到別墅。更有過激者,居然惡意破壞,把別墅的窗子砸得稀巴爛。
只要他回到家里,村民們就會找他“要說法”。導致陳生連續兩年都不敢回老家過年。后來經過一番思慮,陳生跟村委會商議決定:別墅按一戶一棟分配,以抽簽為準。
2018年6月,官湖村舉行喬遷新居慶典,村民們領到了別墅鑰匙。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貝勃定律:就是在一段關系中,如果你經常主動付出、不求回報,別人就會把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如果你哪天有一點沒有做好了,對方就會嚴厲批評你。
陳生2億元建別墅造福村民,可有些人卻私心過重,提出無理要求,讓這份善意被無端消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陳生知恩圖報的行為值得點贊;而少數村民的行為則提醒我們:這世上最難測的是人心,最欲壑難填的也是人心。
我們這一生不怕吃虧、不怕吃苦,就怕我們掏心掏肺卻換來別人的無情無義,就怕我們的善良被私心太重的人無端消耗。
愿我們的每份善意,都能得到珍惜和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