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人,人安,心也安。
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對于這句話我們都應該要記住心里。可能有的人會說,好人有的時候就意味著容易被欺負。當然,是有這樣的情況。
對于這樣的人也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叫做“老好人”。只是我想說的是,一個經常做好事的人,和一個經常做壞事的人他們是不一樣的。
因為好人未必一生都順遂,也會遇到一些挫折的事情,這都是很正常的。畢竟,人生就是一個起伏的過程。沒有那個人能夠保證自己遇到的所有事情都能夠按照自己設想的去走。
但做個好人,一定能夠得到的是:一生的心安、人安。
就好像在《易傳·文言傳·坤文言》有這樣一段:“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就是行善積德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無惡不作的人家,必會遺留許多禍端。
事實也是如此,在生活中當有的人做了一件錯事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表現,那就是總是會心不安,總是會擔驚受怕。
正如《人生之路》里面的高雙星,他的經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他從盜用了高加林的人生后,上了大學之后,他就沒有回過一次家。
為什么他不敢回家,因為他的心不安,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他怕自己一回去,就會被人發現。
即便后來他走的越來越好,可是那個他偷來的人生,一直讓他擔驚受怕。這樣的心理壓力一直伴隨著他的生活。直到后來他坦白了這一點,他內心的那樣煎熬才算消失。
就像老話說的那樣:“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人只要是做了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情,或者是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總是會感到不安和害怕的。
是啊,很多事情也都在告訴我們這一點。正如我們都知道的一個成語故事“做賊心虛”,故事的大概內容是有一個人在做知縣的時候,有人丟了東西。
他們也抓了一些人,可是卻不知道哪個人是真正的盜賊。為此知縣就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說某某廟有一口鐘,能夠辨別那個是盜賊,而且特別的靈驗。
他就派人把那口鐘抬到了官署里面,然后對著抓住的人說:“沒有偷東西的人,摸它是不會響的。偷了東西的人,摸它就會發出響聲。”
接著他們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結束之后就讓人把鐘給圍起來。但是在暗地里卻讓人在鐘里面涂上墨汁。
等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他就開始讓人帶著抓捕的人一個一個的去摸鐘,等出來的人就檢查手上有沒有墨汁。發現大部分人都有,只有一個人手上沒有。
于是就對這個手上沒有墨的人進行的審訊,他也承認了就是自己偷的東西。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個人心里面害怕,害怕自己摸了鐘真的響了,就沒有敢去摸。
是啊,這個成語故事不也是在告訴我們,做了壞事、錯事的人,心里面總是會不安的。就好像在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偷偷吃東西的時候,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從后面來,我們也會嚇一大跳。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是虛的。
事實也是如此,心正才能夠心安。所以,做個好人,心存正念,才能夠安心的過好人生的每一天。
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是啊,做個好人,就能人安,心也安。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