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源:圖蟲
記者丨韓璐 編輯丨譚璐
沈陽醫藥大佬婁競,去年賺翻了。
他實控的創新藥企三生國健,2024年凈利潤超過7億元,同比翻倍有余,創下歷年紀錄。
其實,三生國健也曾陷入低谷,一年虧損超2億元。
直到三年前,婁競手起刀落,剝離了競爭激烈的腫瘤管線,專注自身免疫疾病賽道,整體業績回血。
隨著產品銷售企穩,創新管線接力上馬,婁競帶著團隊打贏了一場翻身仗。
意外之財
三生國健去年7億多的凈利潤,超過一半來自于婁競五年前的一筆投資。
2020年,婁競帶領團隊,參與了瑞士生物科技公司Numab Therapeutics的B輪融資。
這項投資的總金額為2200萬瑞士法郎(約合1.76億元人民幣),三生國健領投出資1500萬瑞士法郎(約合1.2億元人民幣),其余投資方包括三菱資本和日本藥企衛材公司。
Numab Therapeutics是一家專注于腫瘤治療的生物制藥公司,基于其獨有的MATCH技術平臺,開發多特異性抗體新療法。
在三生國健之后,Numab還經歷了多輪融資,截至2024年6月末,三生國健持有Numab公司7.87%的股權。
去年5月底,強生宣布與Numab達成協議,以12.5億美元(約合91.1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Numab子公司Yellow Jersey Therapeutics,以獲得其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雙特異性抗體NM26的全球權利。
這款first-in-class(同類首創)藥物,即將啟動II期臨床試驗。
這筆收購,讓婁競在2024年下半年,收到了Numab特別股息分配6242.47萬美元(約合4.47億元人民幣)。
分紅款被計入當期損益,讓三生國健去年的凈利潤翻倍,可謂意外之財。
婁競在投資之初,或許已預見單特異性抗體的局限性,未來雙特異性和多特異性抗體的研發會逐漸被關注,在自身免疫領域大有可為。
投資Numab的那一年,對婁競而言,是個分水嶺。
2019年,他手握國內首個TNF-α抑制劑以及首個國產HER-2單抗,帶領三生國健創下11.77億元的歷史最高營收額。2020年,婁競將從三生制藥剝離,登陸A股科創板。
風光時刻,三生國健的股價曾突破57元,市值超過300億元。
同年,因競品納入醫保,三生國健的支柱產品益賽普銷量大減,導致公司營收腰斬,加上持續的研發支出,婁競迎來了大幅虧損。
陡轉直下的境遇,促使婁競重新調轉公司航向。
輕裝上陣
婁競及其帶領的三生國健,來頭不小。
婁競的父親婁丹,是國內著名的生物醫學專家,1993年在沈陽創立了三生制藥。
三生國健是這家老牌藥企的子公司,原本是后者研發單抗藥物的平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婁競從美國學成歸來,進入三生制藥,帶領團隊完成了全球首款rhTPO藥物“特比澳”的研發,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隨后,婁競逐步接手公司的管理工作,并收購了中信國健,更名為“三生國健”,2020年分拆上市后,婁競擔任董事長。
他手里有個明星單品——益賽普,輝瑞原研藥“依那西普”的生物類似藥,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
2005年上市的益賽普,比原研藥獲批時間早了5年,一度銷售超過10億元。
2019年,隨著修美樂等海外競品納入醫保,益賽普的收入從2019年的11.44億元下降至2020年的6.16億元。
2019年和2020年,婁競又迎來兩款產品上市,分別是治療乳腺癌的賽普汀以及用于預防腎移植引起急性排斥反應的單抗產品健尼哌。
但均為放量,無法彌補益賽普的下滑,加上大量在研管線的投入,公司一度陷入虧損。
2022年,婁競意識到,與其分散資源,在同質化靶點例如PD-1上“死磕”,不如集中力量,強化在自免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本質上是自免管線更有潛力,再鉆研pd-1,太落后了。”一位接近公司人士表示。
之后兩年,婁競陸續將在研的腫瘤、眼科管線,轉讓給關聯公司沈陽三生,緩解研發投入壓力。
記者統計發現,三生國健的研發費用從2021年的4.55億元降至2023年的2.82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由于主要在研產品步入關鍵的臨床后期階段,研發費用回升至2.54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成,但整體研發費用率僅27.06%,處于近五年的最低水平。
銷售費用率從2020年的56.75%,下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0.03%;管理費用率也從2020年的15.07%,降到2024年的6.02%。
砍掉腫瘤管線,婁競一身輕松。
老樹新芽
經過婁競的戰略調整,三生國健逐漸回穩。
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10.14億元,同比增長22.84%;凈利潤達2.95億元,同比增長497.63%。
2024年,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2.4億元-2.79億元,同比增長15.57%-34.83%。
公司方面表示,增長得益于聚焦自身免疫疾病領域和三大核心產品銷量增長,同時多款創新藥管線步入收獲期。
2023年,婁競針對老品種益賽普研發了補充針劑型,是更為便捷的給藥方式,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和接受度。
去年上半年,益賽普銷售3.3億,同比增長近1成。
另外兩款產品賽普汀和健尼哌,去年通過推進醫院準入和學術推廣,銷售均同比增長近5成。
婁競還手握多款自免領域的創新藥物。
半年報顯示,公司擁有14個在研創新藥物,其自免管線覆蓋特異性皮炎、慢性鼻竇炎、中重度哮喘、急性痛風關節炎等多個適應癥。
例如,SSGJ-608主要用于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目前,尚無此類國產藥上市,它與諾華制藥的司庫奇尤單抗,以及禮來的Ixekizumab靶點相同,但有著全新的氨基酸序列。
SSGJ-610,針對18歲及以上重度嗜酸性粒細胞性哮喘維持治療的附加治療。
其I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療效優于同靶點產品美泊利珠單抗和Reslizumab。目前,國內尚無相同靶點的抗體藥物上市。
SSGJ-613則針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基數大,國內尚無同靶點單抗上市,已完成臨床III期所有受試者入組。
在最近的投資者活動中,公司表示,2025年的工作重點還包括BD,“大分子領域通過內部研發為主,小分子主要看Licence in的機會。”
做確定性地研發和引入,婁競要帶著三生國健走出低谷。
圖片來源:三生國健,除標注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