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俁祺
導語:上周的轎車銷量榜單中,前五名是一點兒“油”都不剩了,曾經單拎出來都是一代神車,現在卻集體“趴窩”了,油車可能真不能買了。
狠狠扯下最后的遮羞布
其實今年1月的轎車銷量榜單讓人們覺得燃油車好像還行。
但上周的數據可以說是直接擊碎了對燃油車的僥幸心理。
前五名被新能源車占滿了,曾經還在爭冠行列的“神車”全下滑了。
只有大眾朗逸靠著“骨折價”在前十名勉強扛著。
據官方數據顯示,朗逸的終端成交價較2022年下降41%
這也直接折射出油車“百年邏輯”的崩塌。
而且以朗逸為首的降價行動還只是油車在新能源攻勢下的縮影。
據數據統計,今年1月份全國的燃油車平均折扣率已經高達38%。
甚至有油車銷售表示,“現在顧客走進展廳第一句話都是‘還能再降多少’,而不是‘這車有什么技術優勢’了。”
放不下的技術 追不上的智能
油車的這種價格口碑雙崩盤和前不久比亞迪掀起的“智駕平權運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如今12萬的秦L能標配城市NOA,20萬的漢DM-p能3.8秒破百,回頭看油車當寶貝捧的三大件,瞬間就成雞肋了。
更要命的是,別人比你水平高,別人還比你進步快。
現在的新能源車真可以說是常開常新,通過幾次OTA升級,車機功能能新增,智駕功能能升級,甚至連續航都能往上漲。
再看油車,一款車開兩年,別說技術進步了,連地圖導航都沒更過。
很顯然油車的技術迭代周期已跟不上市場節奏了。
當年油車最鼎盛的時候,開發一代全新的發動機動力平臺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
而新勢力這邊從立項到量產一款800V平臺的電車,兩年左右就完成了。
不過油車也不是沒試著改過,就拿BBA的油車為例,現在再出新車都已經開始研究怎么塞進更大的屏幕,誰還管什么發動機熱效率了。
然而油車終究會受限于電子架構的封閉性,光是裝大屏,也難以突破算力的瓶頸。
就好比你給諾基亞裝上觸控屏,也跑不出iOS的流暢感。
結果從一個個關門的代理商就知道了,這就是油車在市場上的尷尬處境。
再看消費者方面,那影響就更大了。
懂車帝調研顯示,95后購車決策中,37%的權重給到智能座艙體驗,遠超動力的24%和油耗的18%。
對于現在的消費者來說,發動機的轟鳴多么好聽,零百加速的推背感根本不太有所謂,但要是車機都沒法連續對話,可就難以接受了。
就像小米SU7的發布會上,雷軍60%的時間講外觀,30%講智能座艙,10%講防曬,也能讓小米SU7賣爆,所以追隨消費者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當消費者把智能座艙、智駕、生態作為核心指標的時候,油車的傳統機械素質反而成了“沉沒成本”。
更殘酷的是,這種差距甚至直接反映在油車引以為傲的保值上。
J.D. Power的報告顯示,雖然新能源車的故障率要超過燃油車,但其中軟件類問題占比超過60%。
但軟件修復的成本并不太高,懂車帝拆解報告顯示同級電車維修成本比油車低35%。
新能源發展初期,所有人都在喊新能源不保值,二手車賣不出去。
然而現在根據乘聯會最新的數據顯示,一輛三年車齡的新能源車殘值率同比提升了7.2%,燃油車反而下降了4.5%。
千金換不來消費者喜歡
現在在抖音都平臺上看,年輕人都曬著在新能源車里K歌、露營、寵物模式等新鮮玩法,這些在油車時代根本無法想象。
當小紅書上超過三千萬熱度的#人生第一臺車#詞條下面,清一色的都是電車,真相也就不言而喻了。
就連以中年人為主的家庭用車選擇也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有數據顯示,雙車家庭選擇“一電一增程”甚至“雙電車”組合,和選擇“一油一電”相比,從2022年的27%飆升至2025年的61%。
身邊“奔馳換小米”“寶馬換理想”的案例也是越來越多。
但是油車倒也不至于突然消失,不過退回到某些特定場景則是必然的。
就比如網約車來說,許多司機還會選擇軒逸、卡羅拉等油車,理由不外乎就是充電太耽誤接單;
越野愛好者們在穿越西藏無人區的時候,更多也會選擇油車,畢竟這要是趴窩了可沒處充電去。
所以說現在買油車就像前兩年火起來又迅速過氣的CCD相機,除非你有特殊需求,要不也不會選。
所以說,這些特殊場景或許能延緩油車的“消亡”,但卻改變不了從主流淪為小眾的宿命。
給油車一個體面的告別
當特斯拉在海外通過OTA給老車主解鎖FSD,當新勢力通過用戶投票的方式決定下一代車型設計,造車的話語權已經從工程師轉到用戶手里了。
油車的沒落,本質上是上個工業時代“閉門造車”邏輯的結束。
雖然油車不至于像李斌曾經說的“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外沒有別的好處”。
但那些還在用降價來救銷量的油車車企應該明白,消費者拋棄的不是發動機,而是拒絕進步的思想。
雖然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曾經表示,內燃機與電動技術之間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合作共存,未來仍然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說過,盡管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強勁,但燃油車在未來仍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燃油車市場將獲得合理的重新發展機會。
然而對于現在來講,大家可能真的暫時不會考慮油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