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分期付款,但你肯定沒聽說過分期發工資。
更好笑的是,這分期的工資,還得經過層層審批,才能提現。
1
2023年11月,王女士入職了一家叫藍天餐飲的公司,從事傳菜員的工作,月工資4500。
2024年5月,王女士多次詢問領導,為何自己的工資提現申請總是不批準,領導數次以需要咨詢公司財務人員等借口搪塞。
工作快半年了,王女士一毛錢都沒拿到手。
她工資都在公司內部的“系統上”,需要提交提現申請,然后經過層層審批通過,才有可能會到達自己的銀行卡上。
自己勞動換來的工資,卻被公司牢牢的把持。
怎么想都不對勁的王女士,果斷辭職,開啟了向藍天公司索要工資的“斗爭”。
可在職時公司都不愿支付的工資,離職后怎么可能輕易讓王女士“提現”呢!
多次索要無果后,王女士一紙訴狀將公司告上法庭。
法庭審理發現,離職后王女士在該公司入駐人員系統上的賬號里,可提現余額為13800元。
但平臺的提現說明寫著:提現、預支等申請僅在工作日進行審批。
王女士說平臺的提現申請,審批權在藍天公司手中,自己的多次申請從來沒有被批準。
2024年7月,在藍天公司收到法院傳票之后,終于審批通過了王女士的提現申請,但一次只能提現1000元。
1000元到賬后,平臺顯示王女士的賬號余額還剩下12800元。
藍天公司解釋說:根據平臺規則,勞動者只能以每筆1000元的方式分期提款,王女士的13800元,需要分14期發放。
王女士認為這是藍天公司在故意刁難自己,于是向法院提出了要求對方一次結清的訴求。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王女士已經按照約定完成了勞務工作,享受獲得勞務報酬的權利。
因此裁定藍天公司需一次性支付全部勞務費。
王女士雖然勝訴了,但卻感覺跟吃了蒼蠅一樣惡心,她說自己從來沒遇到過如此奇葩的公司,如此奇葩的工資支付方式。
打工人想要獲得自己的勞動報酬,竟然還得提出申請,工資竟然還能夠分期支付,簡直聞所未聞。
那些依然在在藍天公司工作的人,每次提現工資是不是都需要跪求領導審批,就像古代佃農向地主乞食那樣呢?
2
企業難道不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合理嗎?不知道這樣做違反勞動法嗎?
不,他們知道,他們比我們更懂法,那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因為貪婪,所以他們想把打工人馴化成聽話的“現代奴隸”,以便更大力度的剝削和壓榨。
這種馴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我們每一個身處職場的打工人,都在被各種各樣的形式馴化著。
而每隔一段時間出現的這個別職場奇聞軼事,只不過滄海一粟罷了。
職場的“進化”(改變),不過就是一場從“牛馬精神”到“現代奴性”的馴化史。
3
請欣賞諷刺故事“職場馴化史”(虛擬故事,請勿對號入座)
摘要:讓工位成為刑具,讓加班成為祭品,讓工資成為獎賞,我們終將成為老板們最滿意的牲口!
一、職場PUA馴化:從"為你好"到"你要感恩"的洗腦閉環
"小王啊,我罵你那是器重你,外面多少人想挨罵都沒機會呢。"
張總監揣著保溫杯踱步到工位前,他茶杯里泡著的枸杞,比腦袋上的頭發還多。
窗外CBD的霓虹燈,在他那油光發亮的額頭上反射出了詭異的光斑,看起來像一位職場PUA“岳不群”(自宮練就葵花寶典的蓋世高手)。
十多年前,"年輕人要多學習"是領導們常掛在嘴邊的糖衣炮彈,那時的這句話至少還裹著層偽善的關懷。
如今已經進化成了:"沒有我,你能有今天!"的終極形態。
某企業總裁前腳剛在行業峰會上痛斥離職員工"沒有夢想";
轉頭卻在董事會上炫耀"月薪5000,我就能讓985碩士感恩戴德的每天工作20小時"的成本控制奇跡。
當代職場最大的行為藝術:就是把被剝削者,馴化成剝削自己的幫兇。
深夜的朋友圈里,市場部Lucy有意曬出《向上管理》讀書筆記,并配文"感恩遇見好領導"。
殊不知這本領導贈予的書里,所謂的"高情商話術",不過是把"去他媽的"翻譯成"好的,我再優化一版"的摩斯密碼。
人力系統顯示,她已連續89天在凌晨提交日報,頸椎牽引器在工位抽屜里結出了蛛網。
以前總以為“把你賣了,你還傻乎乎的數錢”是一句玩笑話,如今卻難以笑出來了。
二、形式主義登峰造極:PPT造“永動機”的荒誕美學
"這個季度的底層邏輯是要打通生態閉環,用差異化抓手,賦能垂直賽道!"
會議室里回蕩著魔幻現實主義的口號,市場總監Jason的白襯衫領口已泛起黃邊。
他身后的大屏上,136頁PPT正在自動播放,第87頁的柱狀圖,用的卻是2021年數據來論證2025的年戰略成功。
讓最強大的AI生成廢話的速度,都沒他花29800元報的MBA課程快。
從手寫臺賬升級到智能協同文檔之后,無效工作量暴增300%。
行政Linda第7次修改會議紀要,終于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她把"空調壞了"擴寫成:
"鑒于當前環境溫控系統處于非預期性效能停滯階段,建議啟動跨部門協同響應機制......"
領導批示:很好,下次要更量化些。
"當‘專業’淪為形容詞的鬼打墻,打工人的宿命就是在辭海里溺水而亡。"
最荒誕的黑色幽默,發生在周五下班前。
全員收到通知:為了激發創新思維,請用公司模板提交一個"跳出盒子思考"的方案,字體字號錯誤者扣除季度獎金。
一名新來的實習生,故意把自己的辭職信按照模板提交了上去,卻意外得到領導贊許,被表彰為"深刻領會企業文化的典范"。
三、年齡歧視與代際剝削:從"優化"到"畢業"的暴力修辭
38歲被“優化”的程序員老陳,在美團眾包按下"接單"鍵時,手機彈出一條推送:
《45歲清華學霸轉行外賣員,終身學習鑄就人生第二春!》。
80后被嫌"油膩跟不上時代",90后被罵"精致利己沒狼性",00后被諷"躺平擺爛不抗壓"。
某大廠上線了一套"35歲預警系統",HR看著系統里密密麻麻的紅點感嘆:"這么多人集體“畢業”,這個月得加班了!"
我們就像超市貨架上的臨期“罐頭”一樣,每個年齡段的打工人都被貼上了標簽,在焦慮的等待“過期”的倒計時。
年齡歧視的本質:是把人,異化為保質期不同的罐頭、瓜子、八寶粥,而老板們永遠在追逐最新鮮的垃圾食品。
深夜的職業技能培訓班里,55歲的保潔張姐正在學習《元宇宙時代的清潔工情商課》。
她不知道這是某退休返聘計劃的新套路,就像年輕人不知道"管培生"的終極歸宿是成為"靈活用工"的預備役。
四、工作與生活的完美失衡:從"狼性文化"到"牲口經濟"
"各位家人,臨時通知今晚進行頭腦風暴,帶好洗漱用品哦~"
工作群彈出消息時,設計師Marry正在兒童病房給女兒喂粥,她快速回復"收到"。
某公司發布新規:每月"自愿"加班超100小時可兌換董事長簽名版《奮斗者宣言》,集齊七本可召喚HR談心。
996進化成"靈活辦公"的過程,堪比把絞刑架改造成自動按摩椅。
深圳某公司給全員發放"頸椎牽引工位",宣傳稿里贊揚著:"讓員工在通宵改稿時保持優雅體態";
杭州直播基地給女主播植入皮下芯片,美其名曰"實時監測事業激情值"。
當代職場最偉大的發明,是把‘自愿’變成道德綁架的遮羞布,把‘福報’煉成鎖死尊嚴的捆仙繩。
凌晨一點的寫字樓依然燈火通明,保潔阿姨拖著水桶走過長廊,桶里晃動的漣漪中倒映著無數張蒼白的臉。
他們脖子上的工牌隨風晃動,像極了牲口耳朵上的檢疫標簽。
五、心理操控的終極形態:把反抗變成馴化素材
收到一個快遞,拆開一看是‘反內卷先鋒’的牌匾,看到底部的公司署名,00后小趙苦笑起來。
三個月前他因拒絕加班被辭退,維權視頻點擊破百萬,如今又收到了公司嘲諷的“牌匾”。
前同事說:公司把他的故事改編成了《職場逆商培訓課》,他那封怒罵領導的辭職信,正印在企業文化衫上作為"00后訓狗指南"的配套教具,提醒著每一個員工。
為了惡心那些反抗企業馴化的打工人,某茶飲推出"精神離職套餐",某企業發布《不接受馴化就是忘恩負義》手冊,某視頻網站《牛馬生活規范參考》。
最諷刺的是某大廠推出的"心理健康關懷系統",能根據你的罵娘頻率自動推送心理咨詢廣告。
當反抗成為櫥窗里的標本,馴化目標已經真正達成;
4
終極形態馴化完成
這場持續多年的職場馴化,終于培育出最完美的未來奴工:
他們會在凌晨三點的被窩里秒回"好的收到",能把PUA話術倒背如流,能把企業的制度當作圣旨一樣遵守,甚至給監控攝像頭起名叫"福報之眼"。
5
當我們撕開"進化"的糖衣時
這樣的"職場進化史",不過是把皮鞭換成KPI,將鐐銬升級成OKR的進程。
那些高懸在辦公區上方的"人性化管理"標語,像極了屠宰場門口"人道主義屠宰"的認證證書。
當加班成為常態,我們是否還記得朝九晚五本該是種權利?
當月薪永遠追不上房價時,可曾意識到"福報"這個詞早已被資本偷換了概念?
那些被智能系統精準計算的如廁時間、被AI優化的午休時長,正在把打工人馴化成最完美的生產原材料。
你,
上次看見晚霞是什么時候?
上次準點下班是什么時候?
上次不用寫日報周報的人生,是不是還要追溯到學生時代?
當工牌成為新時代的刺青,我們究竟是在進化,還是在給現代奴隸制鑲金邊?
謹以此文,致敬每一個被職場惡心著的/惡心過的打工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