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清代文學家張潮所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涉及內容廣博,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倫理道德,做人處世,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都成為作者筆下的描寫對象,看似信手拈來,娓娓侃談,實則深蘊理趣,令人遐思。
張潮,字山來,號心齋,新安(今安徽歙縣)人,客居江蘇揚州,父張習禮為順治六年進士。中國清代小說家、文學家、徽商。張潮喜文事,能文、擅詞曲,青年時代即名揚大江南北。其一生著述甚豐,主要作品有《心齋詩鈔》《酒律》《翫月約》《貧卦》《幽夢影》等,主持編輯刊印了《昭代叢書》《檀幾叢書》。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不同人生階段閱讀體驗的變化,強調了閱歷對理解書籍的重要性。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
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
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這句話強調了自然與人生的和諧之美,以及個人興趣愛好對生活的重要性。
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
劍不幸而遇庸將;皆無可奈何之事。
鏡子可以照人的形象,可以照出美人,但不幸遇到了嫫母(古代有名的丑女);硯臺可以研磨寫字,如果遇到書法家用它,自然可以隨之聲名鵲起,但不幸遇到俗子(普通的人);寶劍如果是武功高強的人得到,可以憑此建功立業,但不幸遇到庸將(平庸的將領),這都是無可奈何的事啊!比喻人有時因所處的環境、時代等客觀條件使自己的才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的感嘆。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蝴蝶是才子的化身,鮮花是美人的別稱。
-5-
昔人云:
若無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予益一語云:
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古人說,沒有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而對于風雅的人來說,沒有翰墨棋酒,也不必做人。
真正風雅有情趣的人的世界有花、月、美人、山水、花草、詩酒翰墨、茂林修竹,唯獨沒有世間的悲苦。鐘情于草木山水之間,是做人的另一種境界。
-6-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
讀史宜夏,其時久也;
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
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讀經書,適宜在冬天,因為這時人的精神容易集中,可以進入深沉的思索;閱覽歷史著作,則適宜在夏天,因為這時白晝為長,讀來可以酣暢淋漓;研探諸子百家的作品,適宜于在秋天,因為這時天高氣爽,讀來情趣別有韻致;欣賞歷代文人的文學作品,應以春天為宜,因為這時萬物發生,鳥語花香,讀來生機盎然。
-7-
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
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無字之書,如名山、秀水、古跡等,讀懂了它們,何愁不得佳句。驚人妙句,出于自然,見于心性,得于靈感。會難通之解在于悟性,世間規律有定,參悟出其中之源,自能悟透禪機。
-8-
恥之一字,所以治君子;
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張竹坡曰:一個恥字,是用來制約君子的;一個痛字,是用來懲治小人的。若使君子以恥治小人,則有恥且格;小人以痛報君子,則盡忠報國。恥不疼癢苦楚,君子為何怕恥?廉恥即為一種行為準則和規范,逾越廉恥的界限,君子便不再君子,君子便不與小人區別。故君子畏懼恥辱,痛是用來懲治小人的,小人不羞于廉恥,非痛不足以使其悔過自新。小人可以威脅利誘,君子只能曉之以理和義。
-9-
年少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人們對書籍的理解和領悟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10-
所謂美女,
應以花為貌,以鳥為聲,
以月為神,以玉為骨,
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
以詩詞為心。
美人的外在美應與內在修養相結合,如同花般絢麗、鳥般動聽、月般清雅。這一觀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追求和理解。
-11-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
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少年人血氣方剛,易于沖動,若能有老成之識見,則能行事沉穩,慮事周全,免生諸多不必要的波折。而老成的人,無論年齡多大、閱歷多深,都應該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成熟并不意味著失去激情或變得保守,而是應該在穩重的同時,依然擁有年輕人的積極與樂觀。
-12-
情必近于癡而始真,
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情之所至,近乎癡迷,方能顯其真摯;才之所展,兼備趣味,方能達其化境。無論是情感還是才華,都需要用心去追求極致,同時保持一種靈動和趣味,才能讓生活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13-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
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
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通過自然景物和日常事物,展現了作者對高尚品德、美好情感、自由精神、真摯友情和藝術創作的向往。
-14-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
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聽雨,它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順應自然,享受生活,在平凡中尋找詩意。
-15-
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
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情感是人類社會的紐帶,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關系的基石。情感讓人們彼此關心、互助,維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沒有情感,世界將變得冷漠而無序。才華是人類文明的推動力,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豐富多彩。
-16-
美人之勝于花者,解語也;
花之勝于美人者,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語者也。
美人勝過花的地方在于“解語”,美人不僅有外在的美麗,還有內在的智慧和情感,能夠與人產生心靈的共鳴。這種互動和溝通是花所不具備的。花勝過美人的地方在于“生香”,花的香氣是純粹的、自然的,能夠直接觸動人的感官,帶來愉悅和寧靜。這種自然的芬芳是美人無法比擬的。
美人與花各有優點,但兩者無法同時兼得。
-17-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
秋聽蟲聲;冬聽雪聲;
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
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內乃聲;
方不虛生此耳。
描繪不同時節、不同場景中的聲音,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生活的細膩感知和詩意情懷。每一句都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月下談禪,旨趣益遠;
月下說劍,肝膽益真;
月下論詩,風致益幽;
月下對美人,情意益篤。
月光下談論禪理,月光的神秘與寧靜讓人更容易進入深遠的思考。在月光下談論劍術或武俠之事,月光的清冷與劍的鋒芒相映,讓人感受到一種豪邁與真誠。在月光下討論詩歌,月光的柔美與詩意相得益彰,使詩歌的風致更加幽遠。在月光下與美人相對,月光的浪漫與溫柔使情意更加深厚。
月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象征著純潔、寧靜、浪漫和深遠。它不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心靈的寄托。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人與物都應具備一種詩意和畫意的美感,使其能夠成為詩歌和繪畫的題材。
愿在木而為樗,愿在草而為蓍,
愿在鳥而為鷗,愿在獸而為廌,
愿在蟲而為蝶,愿在魚而為鯤。
對自然、自由和超脫的向往,同時也隱含了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21-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
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對于善于讀書的人來說沒什么不是書:山水是書,棋酒是書,花月也是書;對善于在山水之間游玩的人來說,沒什么不是山水的:書史是山水,詩酒是山水,花月也是山水。
-22-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上半月的新月總是很早升起,卻很早就落下,下半月的下弦月雖落得晚卻總是遲遲才升起,世事總是無法完美啊。
-23-
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
從古至今可以稱得上好的文章,都是用作者的血與淚寫成的。
-24-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
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如果蝴蝶夢到自己變成莊子,意味著它從自由的狀態進入了人的世界,失去了輕盈與無拘無束的生活。莊子夢到自己變成蝴蝶,意味著他擺脫了作為人的束縛,體驗到了蝴蝶的自由與輕盈。這句話提醒我們,人生的價值在于追求自由與超脫,而不是被現實所束縛。
-25-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夠悠閑地對待它, 才會有時間、有心思去滿足自己的閑情逸趣。
-26-
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
無傲骨則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
一個人不能沒有堅強不屈、勇于追求的傲骨,但不能有驕傲自滿、目空所有的傲心。沒有傲骨就如同自甘平凡的懦夫,有傲心就不可以成為君子。
-27-
無善無惡是圣人;
善多惡少是賢者;
善少惡多是庸人;
有惡無善是小人;
有善無惡是仙佛。
?圣人?:道德境界最高,無善無惡,超越世俗評判。
?賢者?:善多惡少,品德高尚,有少量不足。
?庸人?:善少惡多,平凡普通,道德水平一般。
?小人?:有惡無善,品德低劣,只做惡事。
?仙佛?:有善無惡,神話中的至高存在,象征絕對善良。
-28-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
燈前看花;舟中看霞;
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樓上看山,那山的巍峨和連綿盡收眼底;城頭看雪,雪的潔白和寧靜讓人沉醉;燈前看花,花的嬌艷分外迷人;舟中看霞,霞的絢爛如夢如幻;月下看美人,那美人的溫婉別有一番風味!這些情景,都好像是畫中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
-29-
人非圣賢,安能無所不知?
不要要求自己無所不知,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是一種智慧。
-30-
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
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世間很多事情都可以忘記,但難以忘懷的是對名聲的追求,世間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平淡,但美酒的滋味卻始終難以忘懷。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平衡,既追求事業的成功,又珍惜生活中的快樂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