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長安的荔枝》這本書的主題。
為什么讀這本書呢?因為它出現在弟弟的書架上,所以必須讀。身邊有人說我慕強,讀的不是王侯將相,就是強人名傳。
那我不慕強,我應該慕弱嗎?我記得美食家蔡瀾先生說過一句話:只有高雅的人才能駕馭低俗。
因此,我覺得:只有學習強人的思想才能過好普通的生活。
來說《長安的荔枝》,這本書無非還是講了一個類似于約瑟夫坎貝爾《英雄之旅》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唐朝的天寶年間,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晚年。
主角李善德是一位九品的小官吏,人憨厚老實,工作本本分分,生活清貧但也算幸福。
在他安貧樂道之時,天降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落在了他的身上——將嶺南的鮮荔枝運回長安。
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跟判處死刑沒有分別。索性他也就開始著手安排自己的身前身后事了。
還好他的朋友韓洄和杜甫勸解并鼓勵他說:如果最終的結果都是死,那你至少應該去試試,看看自己的能力能支撐自己走多遠……
我覺得李善德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能保持自身的本色,也能聽得進別人的建議,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都不怪罪任何人,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他抱著向死而生的心態接受任務之后,就馬不停蹄的跋涉五千多里路來到了蘇軾筆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嶺南之地。
在這里他遇到仗勢欺人的何履光,不分青紅皂白把他揍一了頓;遇到了錢財萬貫的商人蘇諒,不管出于何種目的,蘇諒都是李善德的荔枝項目最大的支持者;遇到了熱情真誠的荔枝姑娘阿僮,正是這位姑娘教會了他嘗荔枝、品荔枝、以及存荔枝的各種方法。
接下來就是全書最經典的部分了,開始測試從嶺南運送荔枝入長安。
每個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技能和力量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看你是不是真的竭盡全力豁出去。
別看李善德文文弱弱的,但他的精算和邏輯能力極強。從他對荔枝項目的測試規劃可以看出,人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沒逼到那個點上真的很難知道自己的實力上限。
第一輪測試開始。
他的運送原理是:延長荔枝變質的時間,提高荔枝轉運的速度。
怎樣延長荔枝變質的時間呢?他把荔枝泡過鹽水后用紙包好,放入一個特制的雙層甕中,里層放荔枝,外層放涼水,每個驛站換水。
怎樣提高轉運速度?他購買了上百匹馬,顧了幾十名騎手和船;通過他設定的四條到達長安的路線,讓裝好荔枝的隊伍兵分四路同時出發,每到一個地方放信鴿匯報荔枝的新鮮度。
第一輪測試結果得出:荔枝最多在第五天就已變味,人員跑到第六天已到達極限,一共跑了兩千多里路,相當于一半的路程,馬也全數死亡。
在第二輪的測試中,他選擇了從第一輪測試中篩選出來的兩條最優路線;在荔枝方面,他選取了還未成熟的青荔枝,為變質延遲一些時間。
這輪測試的結論得出:荔枝只比上次延遲了半天變質,里程比第一次多跑了幾百里,收效甚微。
從嶺南到長安的總里程數五千多里,按現有的速度最少需要11天,這是無法改變的了;而荔枝的保鮮極限是五天半。
經過這兩輪的測試,他借用的資金已耗盡,測試出來的結果卻相差甚遠,因此他險些放棄了。
反正都是死,他開始和當地的朋友們把酒言歡、談天玩樂了。可誰知,在果園中看到人們摘荔枝的方法,讓他想到荔枝新的保鮮方式。
于是,他又跑去向蘇諒借了1500貫錢,著手第三輪測試。
這次的保鮮方法叫“分枝植甕法”,即是將未成熟的荔枝的枝干切下,在雙層甕的里層裝上肥土、外層裝滿水,再將荔枝枝干插入甕中;
這樣能保鮮5天半的時間;中途枝葉枯萎時再按第一次測試的方法,把荔枝摘下來泡鹽水、用紙包好,再放入雙層甕中,也能保鮮五天半的時間;
兩種方法相繼使用就能使荔枝保鮮11天,按照計劃的路線和行駛的速度,剛好能在荔枝變味前到達。
這一次是自己親自運送的,加上荔枝運送法的成功,受到了官員們的嫉恨;所以,他這一路也是風險加身,不是遭人暗殺,就是被野生動物圍攻;還好被好心人救下,才得以回到長安。
可沒想到自己經歷千山萬險把荔枝項目跑通后,最難的是朝廷的審批過程,所有人都把他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甚至有人意圖搶走他的項目成果,這讓心力交瘁的李善德有了再次放棄的念頭。
還好在關鍵時刻出現了一位有心人,給他引薦了當時位高權重的右相楊國忠。為確保李善德的荔枝按期送達長安,楊國忠給了他一塊專屬的特權令牌。在權威的震懾下,遇山山開、遇水水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六月一日是楊貴妃的生日,所以荔枝必須在五月十九日從嶺南啟程。現在是五月初,時間緊迫,李善德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嶺南準備荔枝運送事宜。
他心想:這次有了朝廷的助力,在人員的調配、物資的供應和清關換站的速度上會有更大的提升。可他沒想到的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他剛到達嶺南,蘇諒就因李善德沒有為他爭取到轉運荔枝的項目而鬧翻,因此也不再為他提供裝荔枝的雙層甕。李善德只能用趙辛民的辦法,即單層甕外套上牛胃,但牛胃會發臭需要常換,但時間緊迫也沒有其它辦法了。
正當他們萬事俱備之時,楊國忠發來文牒,需由原來的十叢荔枝,追加到三十叢荔枝;本來只需砍下阿僮姑娘園里的十顆荔枝樹,可誰知最后砍掉了整個果園,這讓阿僮心痛欲絕,從此恨死了李善德。
李善德也管不了那么多,時間緊急,他還需要應對那么多的變故;增加荔枝數量就得增加人手、物資,相當于一切都需重新組合、調配。
也許他已經預測到這一路不會一帆風順,為了排查故障,他比運送隊伍提前出發了。在運送荔枝這條路上,他沒有人可以依靠,只能壓榨自己。
他日夜兼程逐一排查各路途、各關口、驛站的準備及物資供應。三天后五月十九日,荔枝運送隊伍如愿從嶺南出發了。
可正在這時,他發現隊伍即將到達的驛站已人去樓空。荔枝需要水和冰塊、人和馬需要糧食,下一站又太遠,荔枝很快就會質變,人和馬也將疲勞,速度就會極速下降。
他正手足無措時,突然蹦出一個想法,即從后一站往前配備物資和冰塊。于是,他立馬著手安排,務必在荔枝隊伍到達前把所需物資配備齊全。
當初以為一切具備就會如期而至,沒想到也是歷盡千辛萬苦、重重險阻,半刻的松懈都會使得一切前功盡棄。
李善德終于在失去意識前暈倒在了長安街的亂葬崗,浩浩蕩蕩的荔枝隊伍,在六月一日這天如期到達長安的只剩下區區一騎兩壇。這也許是史上最不新鮮的新鮮荔枝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雖舉天下之力,是為了博得貴妃一笑;但也正因為這一顆荔枝才造就了古代最強的物流配送體系。
也正是因為這一顆荔枝,把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鍛就成了一位天才。
李善德轉運荔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忽視身邊的小事小情,它們也許會是某一個商業帝國的起源;
也不要被人人忌憚的事情所嚇倒,因為,人只有親身經歷,方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走多遠。
要相信:只要全力以赴,一切皆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