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丨文軒圖庫
兩年時間,明星水果零售企業百果園的病癥開始爆發。
根據該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度全年預計虧損3.5億至4億元,營收同比下滑15%,加盟門店一年凈減少965家。
截至2月18日收盤,百果園的市值為19.40億港元,與當年上市首日95億港元相比蒸發近80%。
關注百果園的投資者們難以置信,為何不到兩年時間該公司光鮮靚麗的外衣即被撕破,業績“雪崩”,高端水果生意是個偽命題嗎?
很顯然,鮮果生意本就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如果運營不善,血虧是必然結果。
成立于2001年的百果園被稱為中國乃至全球“水果專營連鎖業態”的開創者,業務鏈涵蓋種、采、運、銷及專營店。
這一模式并沒有什么新奇和過人之處,只是在狂轟亂炸的廣告營銷包裝上極度渲染,讓百果園有了行業標桿的虛幻形象。
百果園以散布中國各大城市的專營店鋪以及開店速度著稱,從加盟到落地最快兩個月左右完成。
店面的增加一方面帶來規模化效應,反映在資本市場中的遠景故事也更加好看誘人。瘋狂開店擴張成了百果園謀求資本化道路上的必然選擇。
據說,為了滿足資本要求,早期百果園甚至還會賠錢擴店。該公司創始人余惠勇曾說,只有開到300家才能扭虧轉盈,改變局面。
于是我們看到,2015年百果園門店突破千家,同年獲得天圖資本、廣發信德等外部融資開始大肆擴張。2019年加盟門店數量達4302家。在隨后的四年里,每年以400家的凈增門店數量激增。截至2023年底其全國總門店數量達到6093家。
擴張確實為百果園帶來了收益,2023年該公司營收突破百億大關,并順利敲開港股大門。資本市場一片狂歡。各路媒體書寫著它的傳奇故事,“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就此誕生。
然而,虛假繁榮掩蓋不了百果園的病情。隨著大市場環境變化,該公司業務開始顯著放緩,鮮果行業下沉成本問題開始暴露。
上市之前,百果園的年營收復合增速為7.07%,上市之后其營收復合增速為5.2%。到2024年營收96.82億元,較2023年減少不超過15%。
2024年,百果園門店數量從2023年底的6081家減少至5116家,全年減少965家。該公司預計,2024年虧損3.5億元至4億元。
顯然,百果園的鮮果生意是一件虧錢買賣,資本市場的賣進買出更像是一場擊鼓傳花游戲。
隨著股價下跌,百果園的高管和大股東開始頻繁減持股份。該公司常務副總裁焦岳、獨立非執行董事吳戰篪、天圖投資董事長王永華在2024年至今多次減持,累計套現超過6700萬港元。
大股東的減持行為進一步加劇市場對百果園前景的擔憂,散戶大量減少持倉即時止損。百果園股價一路下挫,截至2025年2月,股價一度跌至1港元/股,市值也從95億港元縮水至約20億港元。
即便如此,百果園常務副總裁焦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依然堅稱,百果園一直秉持長期主義的發展理念,短期的虧損雖然看著像負擔,卻能給企業帶來長期的競爭優勢。
百果園的長期主義除了通過加盟回血,從C端到B端,再到出海求生,百果園還能拿出多少新話題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國內水果零售市場模式發生顯著變化。隨著盒馬、京東、山姆等巨頭入局鮮果領域,零售市場的果品、渠道、營銷都將被這些優勢企業帶入新的模式,甚至根據消費定制需求。
反觀百果園,模式依然傳統,重資產模式下,持續的資金投入成為活下去的關鍵,而它卻面臨業績持續下滑,資金見底的風險。
百果園的路顯而易見,要么來一場外科手術般的變革,要么慢慢消耗等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