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是膠東地名中的常用字,此次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名帶“崖”字的村莊,它具體叫作“黃土崖”,位于招遠市夢芝街道的轄區內。
從地圖上看,黃土崖的位置相當醒目——該村地處招遠城西,架旗山游樂園、龍王湖公園、黃金閣公園都在村莊東邊不遠,206國道也從附近穿過。從招遠市區乘車前往金嶺、蠶莊等地,黃土崖村可謂必經之地。
(▲黃土崖村的位置示意)
關于黃土崖村的由來,《招遠縣地名志》收錄的說法是:明初,閻氏由招遠城里遷此建村,取名閻家莊,后來王姓也從城里遷來(與閻姓有姻親關系),以村西靠近黃土高崖,更名為黃土崖。
黃土崖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普通,但這并不影響該村是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地方。其歷史底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知名“古景”,二是曾出過進士。接下來首先從“古景”說起。
在古代,很多州縣都有“八景”“十景”之說,招遠縣也不例外。根據清順治版《招遠縣志》的記載,當時的“招遠八景”分別是:普照晨鐘、溫泉晚浴、黃岡(崗)返照、張畫先春、架旗陰雨、祥光煙月、公署喬松、仙洞石門。
通過字面就可以看出,八景當中的“架旗陰雨”描述是架旗山的風光,而這座山就在黃土崖村旁。而除此之外,另外一景“黃崗返照”亦在這周邊。也就是說,古代“招遠八景”當中有兩景都在黃土崖村附近。
對于“黃崗返照”的位置,清代招遠縣志記載道:架旗山之東,平岡前峙,名黃土崖。西連霧云諸峰,崖為長河所嚙,勢陡峻。每當羲馭既沒,其回光所薄,倍加炳煥,有如初旭朝升。杜工部詩有云:“返照入江翻石壁”,若為吾邑詠也。
而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編纂的《招遠文史資料》第1輯的考證,“黃崗返照”具體位于黃土崖村西北方位的一處黃土高崗周邊。據說舊時“崗下有河,終年流水不斷,高崗時為河水所嚙蝕,勢陡峻,并于附近沖旋而成一深水潭。每當日落西下時,日光經塘水折射,日影倒映入水中,返照崗上,天光水色,交相輝映,煞是可觀,謂之黃崗返照。”可惜后來因改造自然和水流變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就已崗平河枯,古景不復存在。
(▲黃金閣公園,圖片拍攝者:徐軍)
但根據招遠文史學者徐軍先生的介紹,原有的“黃崗返照”雖已難尋舊貌。但招遠前些年在黃土崖村東面不遠處修建的黃金閣公園在地形和意境上跟“黃崗返照”頗有相似之處,讓人有“見今思古”之感。
(▲上圖為嘗試用AI生成的黃崗返照效果示意)
以上就是對黃土崖村古今兩處知名古景的介紹。接下來再簡單聊聊該村的進士。
根據史志資料記載,黃土崖村考取的進士來自村里的王氏家族,他的名字叫王聲溢(字東崖)。其具體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金榜題名(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在仕途方面,他曾任山東章丘縣的教職(一說教諭,一說訓導),宣統年間還擔任過四川榮昌縣知縣。再后來,王聲溢返回故鄉設私塾教授弟子,人稱“東崖夫子”,至民國前期還活躍在招遠文壇中。據說其當年舊居,現仍存于黃土崖村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