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不得不說,現在35歲以上的失業者面臨的困境,比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要嚴峻得多。
像年輕人如果還沒有成家立業,雖然說壓力也大,但至少生活負擔輕,不會說拖家帶口,最多就是父母二老。
而中年人的失業,情況完全不同——他們不僅要養活自己,還可能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正在上學的孩子,壓力幾乎是多倍的。
雖說胖胖之前也寫過很多關于普通人就業困境的文章,但就有個問題:
胖胖會覺得,社會對中年失業群體的問題關注遠遠不夠。
可能大家大多會聚焦在年輕人失業率上,忽視了35歲以上求職者的艱難處境。
比如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就是明晃晃擺在眼前的現實,毫不掩飾。
有些公司直接把年齡、性別列為不錄用的理由,根本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你可以告,但結果呢?
幾乎不可能有任何后果,因為這種歧視的行為幾乎沒有什么懲罰。
企業能肆無忌憚地拒絕你,甚至連個理由都不需要。
這種現象其實在各行各業普遍存在。
最近呢,廣州白云區新市街道的環衛工招聘消息一出,直接就在網上引爆了大家的討論。
原因很簡單——招聘條件要求35歲以下,如果你有駕照,可以放寬到40歲。
什么意思呢?
35歲以上的人就不配掃大街了嗎?
這條規定一出來,網絡上一片嘩然,大家都在說:“連掃大街都限制年齡,難道年紀大了連這種工作都不能做了嗎?”
更有意思的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居然回應說:“憑什么坐辦公室的可以限制35歲,環衛工就不能?”
這一話一出來,胖胖腦袋都懵了,啥意思啊?
合著你作為一個街道辦居然帶頭站出來支持這種不合理、不正常的年齡歧視?
掃大街要年輕力壯?這不就扯淡嗎?
這就是典型的“年齡歧視”啊,一個本應該平等的工作,居然還要加上一堆看不見的門檻。
35歲以下,連掃大街都不配做,這讓那些已經過了35歲的環衛工人怎么想?
說白了,年齡成了他們工作的“門檻”,而且還是那個超不合理的門檻。35歲以下!為什么?你告訴我,掃大街到底需要啥超人能力?
一個40歲的工人不能掃街嗎?不能拿掃把嗎?
這背后潛藏的偏見,才是問題的根源。
這里胖胖沒什么職業歧視的點,要知道,環衛工這個工作,靠的是穩定的體力、堅持的毅力。
并不需要什么年輕力壯的體能。
說到底,哪來的這種年齡限制,真的是“只有年輕人才能掃大街”嗎?
再者,工作要求的體力和技能并沒有那么高,40歲以上的工人照樣可以工作得好,干得更穩妥。
你覺得35歲以上就不行,是不是有點把人往死路上逼?
更何況,社會上有多少年紀大的工人,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巧,做得比我們年輕人還好。
“憑什么坐辦公室的可以限制35歲,環衛工就不行?”
從一開始,這就已經是不正常的年齡歧視。
可更讓人寒心的是,街道辦竟然也要按照這個不正常的標準來招人。
這不就是連這種帶頭單位都把這種不合理當成正常了么?
每個勞動者都有他們應有的價值,為什么要拿年齡來劃分高低貴賤?
胖胖敢打賭,廣州街頭的環衛工人,做的遠不止清掃街道那么簡單。
更多時候,他們是在為這座城市掃出整潔與美好。他們的工作值得每一分尊敬,為什么就要用年輕力壯這樣的標準來否定他們,讓一部分人被卡在35歲的年齡門檻上?
問題的根源,正是社會上對普通勞動者的成見和標簽,才讓這些荒唐的招聘條件成為常態。
說白了,哪份工作不是工作?
不論是辦公室職員還是環衛工人,他們都是在為社會貢獻力量,為什么要讓勞動的價值被年齡給割裂了?
而街道辦偏偏要把這種不正常的風氣引進來,把年齡作為標準,硬生生給做體力活的工人下了個無底線的判決:
你年紀大了,就不配干活。這樣公平嗎?
再者,環衛工人本來薪資就不高,生活本就不易。
面對35歲以上的年齡限制,難道他們就該被迫沒有工作?年紀大了就沒價值了嗎?
這些招聘標準,實在太狹隘了。
街道辦作為基層帶頭者,難道真的沒有看到年長勞動者的生存壓力嗎?
如果一群35歲以上的人連做個環衛工人都不配做,那這些人就該失業,還是該被逼去做別的行業?
按理來說,這街道辦應該是榜樣,而不是把不正常的招聘標準當作常態。
社會進步,是尊重每一個勞動者,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與公平的待遇,而不是以年齡設門檻,把人排除在外。
如果某個行業確實要求體力,那完完全全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標準,但絕對不能因為年齡就把一部分群體拒之門外。
現在這種病態的矛盾真的是到處都是,大家的需求完全對不上,搞得像是硬要撞上墻一樣,特別是在就業這塊。
現在年輕人找工作,人數已經嚴重超標,根本沒法消化。
相對來說,中年人呢,雖然工資低了,工作時間也長了,但愿意加班,愿意接受這些不合理的條件。
結果呢?
招聘單位看到合適的年輕人時,卻想著把公司里中年人給換掉。
這個招聘機制本身就有問題,從年輕人到中年人,這種年齡上的對立本來就不正常,本來就不該存在這種對立,而整個就業市場對中年人也極度不友好,再加上現在市場環境這么差,中年人找工作越來越難,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情況怎么可能會變好?
本來社會應該是正常的新老交替,大家都有工作崗位,大家都有機會,經濟發展蓬勃,人手不夠才是正常的。
但現實是,崗位越來越少,需求越來越低。
所以現在普通人真的很難,社會處處充滿了矛盾,對立。
你拼命卷,結果越卷呢,工作量越大,收入卻完全不匹配;
你不卷,市場又冷得不行,很多人干脆連工作都找不到。
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中年人被裁員,而街道辦竟然帶頭把這種不正常當成常態。
這說明什么?
崗位越來越少了,年輕人和中年人都沒地方去,結果就形成了這個死局,誰也逃不掉。
如果社會就是這個樣子,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中年人被裁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正常嗎?
整個環境就像是一個個漏風的房子,哪兒都不完美。
而對中年人來說,失業了很久找不到工作,壓力大得離譜,這種不穩定,真有幾個人能頂得住?
當"35歲門檻"成為懸在勞動者頭頂的一把劍,當帶頭者竟然用"辦公室歧視存在,體力勞動為何不能"的詭辯為年齡歧視正名,這不正是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病變信號?
環衛工人的掃帚本應掃除塵埃,卻暴露出更頑固的偏見塵埃——那些根植于就業市場肌理中的年齡歧視菌斑,正在縱容下瘋狂滋生。
當體力勞動崗位都開始用白領標準切割年齡,當"不惑之年"被迫淪為"社會性失業"的代名詞,那些被時代列車拋下的中年人,究竟該去哪里尋找屬于他們的活路?
他們背負著三代人的生計,卻在叢林法則里淪為"過期商品",這種集體性價值否定正在制造更深的社會斷層。
而帶頭者將就業歧視的膿瘡美化為"行業慣例",帶頭者都失去對勞動價值的敬畏,又怎能指望市場自愈年齡歧視的頑疾?
社會進步的標尺,不止是看它如何優待青年才俊,也要看它怎樣對待不再年輕的生命。
衡量文明的尺度,永遠在于它對最普通勞動者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