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雨過天晴
審核人:鷹版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在辭舊迎新之際,與癌共舞論壇特別推出了“蛇年如意·拓得安康”系列直播活動,從基因檢測、治療進展、全病程管理、不良反應應對以及創新突破和希望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MET陽性肺癌防治的最新知識和實用技巧,讓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夠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和更高質量的生活。
在此篇文章中,小愛整理了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周向東教授于2025年2月13日在“蛇年如意·拓得安康”系列活動第四場——MET相關不良反應應對直播中的精彩內容,助力大家鑒別和應對MET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讓廣大患者在新的一年里能夠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和更高質量的生活。
向東醫“聲”
“選擇一款藥物,首先要看它的療效,還要考慮到藥品的安全性、經濟性?!?/p>
“ⅠB型的高選擇性藥物,主要副作用為水腫,患者相對更容易耐受。所以,針對MET14跳突患者,個人更建議選擇ⅠB型的高選擇性藥物?!?/p>
“食補的關鍵是要看患者是否為單純的低蛋白血癥,如果同時還存在比較重的肝損傷,就需要額外小心高蛋白飲食。”
MET抑制劑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
問:不同的MET抑制劑的療效是否存在差異?患者如何選擇?
答:選擇一款藥物,首先要看它的療效。而抗腫瘤藥物的療效評估可參考以下幾個指標:短期療效(有效率),中期療效(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長期療效(總生存時間OS),我個人認為, OS是評價療效的最重要指標。
其次,還要關注一些特殊人群。例如,驅動基因陽性的病人非常容易出現腦部轉移,選擇藥物時就還要看它的入腦水平。
第三點,則要考慮到藥品的安全性。雖然靶向藥物的安全性要優于化療和免疫,但畢竟“是藥三分毒”,靶向藥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尤其是對于存在基礎病的患者,選擇藥物時候要更加小心,要根據藥物的現有資料來精準選擇。
第四點,還要考慮藥物的經濟性,尤其是一款藥物是否進入醫保以及進入醫保的適應癥為一線治療,還是二線治療,又或是全線治療。
上圖是已在我國獲批上市的針對MET14跳突的靶向藥物,包括特泊替尼、卡馬替尼、谷美替尼、伯瑞替尼和賽沃替尼,并且都已進入醫保。在療效方面,幾款藥物的有效率總體都在 50% 以上,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也都超過10個月,療效差別不大。但在中位OS方面,特泊替尼的亞裔人群可以達到32.7個月,在幾款藥物中時間最長。另外,在安全性方面,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的總體發生率最低的仍然是特泊替尼,為34.8%,其次為伯瑞替尼37.8%,賽沃替尼最高,為60.2%。
在獲批的醫保適應癥方面,特泊替尼、谷美替尼和伯瑞替尼為全線醫保,也就是無論是初治患者,還是二線患者都可以通過醫保來報銷。而卡馬替尼為一線治療可報銷,賽沃替尼為二線治療可報銷。月均費用方面,在醫保報銷前的價格中,卡馬替尼最低(14280元),其次為特泊替尼(15120元),其余幾款的價格相對更貴一些,患者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藥物選擇。
問:針對MET靶點的不同類型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否存在差別?
答:ⅠA型的代表藥物為克唑替尼,它針對的靶點包括ALK、ROS1、MET等。ⅠB型則是高選擇性的藥物,上述提到的特泊替尼等幾款藥物都為ⅠB型。除此之外,還有Ⅱ型,代表作品為卡博替尼。
那么,上述幾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否存在差別?如果患者為MET14跳突,個人建議選擇ⅠB型的高選擇性藥物,相應的副作用就會小一些,療效也會好一點。而對于合并MET和其他基因突變的患者,可選擇多靶點藥物。但由于作用靶點的增多,此類藥品的不良反應也會相應增加。例如,ⅠA型克唑替尼的視力障礙發生率可以高達60%至70%,還有肝損傷、心臟異常等,甚至引起間質性肺炎,這些都需要患者注意。而ⅠB型的高選擇性藥物,主要副作用為水腫,患者相對更容易耐受。所以,對于通過基因檢測已經確診為MET14跳突的患者,個人更建議選擇ⅠB型的高選擇性藥物。
MET抑制劑常見不良反應及應對
問:ⅠB型MET抑制劑都有哪些常見不良反應?不同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否存在區別?
答:ⅠB型MET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水腫、食欲減退、頭痛、低蛋白血癥、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心電圖QT間期延長等。
在水腫方面,幾款藥物的總體發生率都在40%以上,三級以上的發生率也相差不是很明顯。需要提醒患者的是,水腫其實并不可怕,按照相應的處理辦法即可緩解癥狀。在食欲減退方面,特泊替尼的發生率較低(16%),其余幾款藥物略高(21%-33%)。在頭痛方面,谷美替尼的發生率較高(31.1%),其他幾款則相對較低。除了上述不良反應外,還有疲乏、貧血、腹瀉、發熱等也都有一定的發生率,需要患者注意,還有就是有一些病人會出現 QT 間隙的這種延長。而對于多靶點的藥物,甚至還會出現皮疹、皮膚瘙癢等癥狀。
對于患者而言,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是多在早期出現的不良反應,一般是在1至2周內。
水腫發生的中位時間一般是在2至4周,約在4至8周容易出現肝功能的損害,再往后容易出現腎臟、心臟等方面的副作用。
患者具體選擇藥物時,建議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例如自身肝臟不好,就要選肝損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的藥物,如果自身存在神經系統的問題,可選擇頭痛不良反應較低的藥物。
問:水腫如何分級?不同級別的水腫如何應對?
答:依據國際慣用的藥物常見不良事件評價標準(CTCAE),按照肢體的差異,外周水腫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三級。例如,患者基線測量的是小腿周長,后續如果出現了皮膚緊繃感,就可以再次測量周長,差異與基線相比,一級為差異5%-10%,二級為10%-30%,三級則為30%以上。除此之外,還可以按照體重方法來分級。建議患者在使用MET抑制劑之前,先記錄正常的基線體重。發生水腫后,如果一周內體重增加1公斤以內,為輕度;增加1至3公斤,為中度;超過3公斤即為重度。
針對輕度水腫,患者無需停藥,但首先應減少鹽的攝入,并控制身體的液體量,可適當應用利尿劑。在使用利尿劑時,我們建議“保鉀”和“排鉀”的一起使用,例如氫氯噻嗪和螺內酯,如果用后水腫沒有減輕可以適當加量。如果患者已經是中度水腫,并且影響到日常生活,也可以采用呋塞米聯合螺內酯或降低靶向藥物劑量。如果在四肢和面部水腫基礎上,患者還出現了胸腔積液,甚至心包積液,此時患者需要住院檢查是否出現腫瘤進展,而不是單純的藥物副作用,并針對胸水做相應的處理。
在恢復用藥時,也可在中度、重度水腫轉為輕度后,選擇降低劑量恢復用藥,劑量調整可參照下圖。
問:低蛋白血癥與MET抑制劑存在哪些關聯?日常如何補充白蛋白?
答:低蛋白血癥常與以下原因有關:
第一,患者存在肝功能問題,或因為MET抑制劑導致肝損傷,因為白蛋白是在肝內合成的,如果肝功能受損,便可能引起低蛋白血癥。
第二,與水腫存在因果關系。因為水腫會導致血液內的蛋白被稀釋,也可以引起低蛋白血癥。
但如何確定患者自身是否存在肝功能問題?這就凸顯出在使用MET抑制劑之前的基線檢測的重要性。
檢查肝功并不是僅查轉氨酶,還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堿性磷酸酶、膽紅素等都需要查,甚至還要詢問病史,患者是否得過肝炎?是否存在酒精性肝硬化、肝炎等問題?如果患者用藥前的飲食、體重、肝功能都為正常,用藥以后才出現癥狀,則要考慮大概率是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但如果是水腫引起的蛋白降低,患者只需對癥重點處理水腫即可。
所以,對于患者而言,準確區分誘發低蛋白血癥的原因確實存在困難,最好是在就醫過程中聯系自己的經管醫生進行處理。
問:患者能否通過飲食補充白蛋白?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食補的關鍵是要看患者是否為單純的低蛋白血癥。如果是,個人認為是可以的。如果患者同時還存在比較重的肝損傷,卻需要額外小心高蛋白飲食,容易誘發肝性腦病。所以,食補的前提一定要確定是藥物引起的低蛋白血癥,沒有其他肝功能損害。
高蛋白的飲食,包括雞蛋、牛奶、瘦肉、魚、豆制品等都可以。但為了避免腹瀉等反應,患者可以一種一種的少量嘗試,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和過敏等狀況,再逐步增加食量和種類。對于嚴重的低蛋白血癥患者,醫生也會建議通過靜脈補充白蛋白。所以,食補確實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但正如前面所講,食補的前提就是確定自己只是單純的低蛋白血癥,而不是合并了嚴重的肝損情況。
問:惡心/嘔吐如何分級?不同的級別分別如何應對?
答:惡心/嘔吐可以分為五級,需要患者關注的是1至4級。在一級惡心/嘔吐時,患者會出現食欲降低,但進食習慣基本不會改變,癥狀較輕微,無需額外干預。達到二級時開始出現經口攝食減少,出現脫水或營養不良,可適當進行醫療干預,甚至是靜脈補液。三級的惡心/嘔吐就需要鼻飼、全腸外營養或住院治療,達到四級則會危及患者生命。
在飲食方面,輕度患者可選擇清淡且易消化的飲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或產氣較多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漿、紅薯、黃豆等,同時也可以在飯前半小時服用胃復安或嗎叮啉,抑制惡心/嘔吐。對于二級患者,口服藥物可能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可選擇肌注胃復安或進行靜脈補液,并暫停MET靶向用藥,達到三級肯定就要進行住院治療,并采用昂丹司瓊等藥效更強的止吐藥物。待患者恢復到一級之后,可先降低靶向藥物劑量恢復用藥,待不良反應完全消失后再恢復到正常劑量。
問: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是否會增加MET抑制劑的副作用風險?慢性病藥物與MET抑制劑是否會相互作用?
答:自身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患者,確實更容易出現相應的不良反應。所以,此類患者在服用MET抑制劑之前一定要做好基線評估,例如,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壓控制水平等,在服藥期間也要同步做好身體監測。
而不同的藥物與MET抑制劑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例如,降壓藥硝苯地平、降脂藥阿托伐他汀等??偨Y起來,MET抑制劑應避免或慎用常見CYP450底物藥物和常見P-gp底物藥物。其中,常見CYP450底物藥物包括苯妥英、利福平、卡馬西平、克拉霉素、酮康唑、環丙沙星等,常見P-gp底物藥物包括了硝苯地平、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環孢霉素、紅霉素等。所以,患者服用MET抑制劑時,可盡量避免或慎用上述兩類藥物。
結束語
直播最后,周向東教授總結道,隨著醫學技術和藥物研發水平的快速發展,肺癌已經朝著慢性病的方向發展,尤其是有作用靶點的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正在逐步提升。如何將靶向藥用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方向。未來,希望患者們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治療充滿信心,早日戰勝疾病。
主講嘉賓介紹
周向東 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
肺癌聯合診療中心主任
- 原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 呼吸系病博士后,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后導師,西南醫院名醫。
- 兼任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醫師分會整合呼吸專委會常委,重慶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肺癌學組委員,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全程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西部肺癌研究協作中心重慶分中心侯任主委,中國肺癌防治聯盟重慶市分聯盟副主席。
- 長期從事肺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得包括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2項973分題在內的各類課題18項,獲校級新業務新技術3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著20余篇,以第二作者發表SCI論著1篇(Cancer Research),以共同作者發表臨床研究SCI論著Lancet Oncol 1篇,JCO 3篇,主編、副主編專著3部,培養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18名。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2018年獲第十三屆 “中國優秀呼吸醫師”,2020年被評為“西南醫院名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