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兩大新區的斷崖式領先,追趕同年設立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無望,與重慶兩江新區同在2024年突破GDP5000億元大關,旨在成為國家級新區第三名的天府新區屬實有點難。
從2014年10月正式設立至今,四川天府新區發展已有十年,從一開始的“橫空出世”“天之驕子”,大手筆規劃不斷,到如今GDP躍上5000億元,新區十年成果豐碩。大眾既為天府新區的砥礪發展而欣喜,也要理性思考當前的短板與不足。產業、人口的持續導入,以及與成都的發展戰略關聯,是對創新策略的深邃解讀,也是時代精神的最好注釋,更是新區邁向未來、參與高端競爭的關鍵。
起落都看成都,天府新區的價值在哪里?
從一開始,四川天府新區發展的基礎、歷程與愿景,就與成都密切關聯。
四川天府新區并非毫無緣由的“橫空出世”,其誕生的根本原因是成都乃至四川的發展需要增加新場景與新賽道,冀望演繹別樣的精彩。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從單一城市競爭的時代,進入到區域協同、區域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新時期,新區特別是國家級新區的設立是重要抓手。
2010年重慶兩江新區設立,四川天府新區首次傳出概念,2011年-2013年成都GDP增長率穩穩在10%以上,并于2014年順利邁進“萬億俱樂部”,同年天府新區正式獲批——承載海量流入的人口,接班成都高新區成為成都新增長極,比肩重慶兩江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直追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這是各方對集聚西南之力的天府新區的殷殷期望。
新區設立頭兩年,資源的匯聚與兌現尚只是中規中矩,爆發始于2017年,彼時,政策、資源、資金源源流入,天府新區的變化可謂一月一景,路網交通、標志建筑不斷更新,地鐵通了,西博城和興隆湖修好了,城市級的公園四處可見。毫不夸張地說,2017年至2022年,天府新區5年的建筑成績相當于成都高新區15年的建筑成績,而要說這期間唯一的爭議,就是同時到來的新區樓市上升期,來得太快也太猛太陡了些。
2022年,成都鮮明提出回歸主城戰略,而天府新區并不在成都劃定的核心城市范圍,大眾對天府新區的預期被迫迅速下降,天府新區進入調整發展期,除了GDP,新區的其他數據不再亮眼。或者說,成都不再需要天府新區成為“最靚的那個崽”,天府新區還是不是核心城區,并不重要。
為何堅定看“實”新區,風物長宜放眼量
受成都發展戰略調整影響,看“多”還是看“空”天府新區,都過于片面,站在十年的節點,看“實”才能合理解構新區仍在形成的品牌力與凝聚力。
天府新區設立、建設的客觀條件已然發生變化,天府新區的發展速率自然也需要及時的調整。這一點上,新區不乏加分項:677米的高樓降至489米,獨角獸島更名科創島……天府新區的定位更加明晰,當原有的產業導入和人口導入低于預期,那就踏實做好引導與服務,讓創新土壤更夯實,期待量變積累為質變。
天府新區的基建和產業為成都近郊第一,但其他要素仍有待進一步匯聚。成都的南北中軸集納行政中心、商業中心、交通中心、生態中心、文化中心、醫療中心,天府新區有其特殊地位所在。優質資源高度集聚的成都,最好的產業資源和高端人才依然屬于主城區和高新區,然后外溢至東臨簡陽、龍泉驛,西邊挨著新津、雙流,南邊是眉山,北邊毗鄰高新的天府新區——成都需要以此在新一輪的城市搶人大戰中競爭得到更多的人口,并以大量的產業消化涌來的人口資源。
天府新區的規劃、批復、發展等重要時間點,與成都常住人口的每年新增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哪怕成都的主城戰略在堅定推動,對天府新區的“主城級”配套復制,還是頗有誠意。
一個區域價值的高低,本質是其空間效率的高低。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真正發展成型的只有用20年時光“改換天地”的上海浦東新區,城市界面建設度、友好度數一數二的天府新區,真的不用急。
先進制造業之爭,天府、兩江、湘江誰能贏
2000多萬人口的西部重鎮成都,需要天府新區的補益。成都能夠從一步步殺進中國第五城的討論序列,靠的是超前甚至激進的發展觀念,這也是天府新區的幸運。
新區的定位,從來不止于所在城市或區域的單一功能板塊。國家級新區的設立,更是牽動著所在區域的產業資源動向,天府新區業已開發的板塊能否形成預想中的優勢產業集聚,甚至成為類似北京中關村軟件園、上海張江產業園同等高度的園區,將成為制勝的關鍵。
2023年,與天府新區同年設立、僅早了數月的青島西海岸新區GDP突破5000億關口,成為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后的新區第二梯隊領頭羊,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湘江新區的GDP及增速則呈纏斗態勢,誰能在2024年率先站上5000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競爭形勢。
目前,答案已然揭曉。2024年,四川天府新區地區官宣全域GDP突破5000億元、增長6.6%;重慶兩江新區官宣全域GDP突破5000億元,直管區GDP同比增長7.2%——兩大新區具體是5000億元+多少,暫未具體公布,但應該是低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5261億元,兩家仍占據了國家級新區排名第4、5的位置,第6的位置則仍屬于湘江新區。
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受益成都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湘江新區雖然設立稍晚,但產業創新力爆點更多,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方面均位居國家級新區前三位置。
三大新區的競爭勝負手,錨定在先進制造業上,而這一點,兩江新區和湘江新區領先半個身位,天府新區有待加強。
想要在未來十年取代高新區成為成都發展的絕對C位,天府新區的難度太大,但天府新區亦可有所謀劃。成都的二產大部丟給了東部新區,東部新區正吸納更多的制造業,以彌補成都二產欠發達的短板。而天府新區聚焦的高新產業,所差的是龍頭企業和足夠數量的腰部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