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禮品卡已成為許多人
游戲充值、日常購物的
便捷工具
然而,你是否曾想過
這些看似普通的電子卡片
背后可能隱藏著犯罪活動
近日
江蘇連云港經偵
成功破獲一起
利用國際通用禮品卡
非法經營外匯案
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0余名
涉案金額17億余元
游戲“禮品卡”竟成了洗錢工具
某高校大學生小王在放暑假的空閑時段,迷上了一款剛上線的網絡游戲。為了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小王便開始充值,當他在網絡平臺上搜索優惠的游戲充值卡時,發現某商家聲稱可以通過國際通用的禮品卡進行充值兌換,而且還提供充值折扣,而且更吸引人的是,充值金額越大,優惠力度越大。此外,商家還表示要是通過銀行卡轉賬,跳過平臺流程還能享受更多優惠。
于是,小王趕緊掏出手機轉了賬,一天后,小王順利激活了禮品卡并完成了游戲充值。然而,正當他再次使用銀行卡時,卻發現銀行卡被凍結了。不明所以的小王趕緊聯系銀行客服,結果被告知他的銀行卡因與涉嫌洗錢的賬戶有交易記錄,已被銀行凍結。小王徹底懵了:“不是說好充游戲嗎?怎么成洗錢了?”
網絡平臺銷售的禮品卡
原來,警方早就盯上了這些所謂禮品卡的非法外匯交易。你以為便宜的背后只是商家良心發現?事實上,這些禮品卡早已成了非法跨境匯兌的工具。
復雜隱秘的地下“交易鏈”
辦案民警介紹,禮品卡是由數碼、游戲等領域跨國公司或購物網站發行的可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使用的充值購物卡,交易時可以脫離實體卡,以卡號加密碼的方式進行買賣。犯罪分子正是看中了禮品卡的隱蔽性強、流通方便等特點,利用它們進行非法資金匯兌。
此類犯罪集團通過社交軟件吸引客戶,利用“跨境對敲”的方式進行資金流轉。在流轉過程中,為了更方便非法交易外匯,禮品卡成為犯罪分子理想的交易工具。他們以極低的折扣出售禮品卡,看似讓消費者省了錢,實則通過倒買倒賣將外幣匯兌至國內市場。經過一系列的偵查,警方發現,該網絡有上千條交易資金運作鏈條,隱秘復雜的關系更是觸目驚心。
揭開千萬消費者的“灰色交易”
何為“跨境對敲”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人民幣和外匯之間的直接交易進行隔離,購匯人將人民幣直接匯入行為人提供的人民幣賬戶,行為人則通過境外銀行賬戶將等值的外匯匯入購匯人指定的境外賬戶。
“本案中,霍某、李某團伙大量收購各大平臺禮品卡,并與境外犯罪分子合作搭建通道,幫助境內外有資金出入境需求人員轉移資金?!鞭k案民警說。
“境外犯罪分子從有資金進入我國需求的國外客戶手中低價購買外匯,然后在網上尋找霍某、李某等卡商團伙,雙方相互勾結,由境外犯罪分子幫霍某、李某等團伙代付外匯,霍某、李某等團伙使用境外犯罪分子提供的外匯在國內倒買倒賣禮品卡獲取人民幣。雙方通過禮品卡這一媒介,實現了外幣—禮品卡—人民幣的非法資金交易。由于禮品卡具有全球可流通性和變現性,使用禮品卡作為換取外匯媒介非常隱蔽”。辦案民警解釋道。
這些禮品卡實際上它們是犯罪分子的“魔法棒”,一揮手,黑灰資金就流向了各種地下產業。自以為是在給自己充錢,其實是在幫別人洗錢!小王就是這么稀里糊涂地“幫”犯罪團伙洗了錢。
一個跨境非法經營外匯的犯罪鏈條終于浮出水面,這個鏈條包含上游資金吸入、地下錢莊匯兌、吸粉引流賣卡、平臺資金結算等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資金運作鏈。連云港經偵果斷出擊,共打掉了3個跨境非法匯兌型地下錢莊洗錢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扣押大量涉案財物。目前案件正在依法審理中。
查獲涉案物品
來源:中國警察網、公安部經偵局、江蘇經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