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的變遷與思考》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的轄下,有一個名為郎木寺的地方。這里是甘、川兩省的交界之處,一條約兩米寬的小溪流劃分著地域,藏、回兩族和諧共處,喇嘛寺院與清真寺各自矗立,彰顯著多元文化的交融。
每到曬佛節,郎木寺便會成為攝影人的焦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們,手持“長槍短炮”,匯聚于此,想要捕捉這一盛大的宗教儀式。其中,不乏有人連續十幾年都來此拍攝,那位自稱“大師”的甘肅攝影人便是其中之一。他自豪地講述著自己多年的拍攝經歷,然而,當我詢問他郎木寺十幾年來的變化時,他卻給出了令人失望的答案:變化不大,只是漢人多了,也很漢化,而且他從未拍攝過這些變化。
我在 2009 年曾來過郎木寺,那時它宛如一個藏區的古老小鎮,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令人心馳神往。但 2013 年的再次造訪,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郎木寺。曾經茂密的森林遭到了大量砍伐,大興土木的景象隨處可見,商業化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廣告牌、酒吧、客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高樓大廈遍地而起,使得原本不大的小鎮顯得擁擠不堪。
無規劃、無度的開發,讓我感到深深的憂慮。在拍攝曬佛節盛大場面的同時,我也用心觀察并記錄了從 2009 年到 2013 年郎木寺的變化。我深知,這種盲目的開發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惡果。
那些熱衷于拍攝曬佛節的“大師”們,或許應該將鏡頭抬低一些,把目光放得更長遠,心懷更寬廣一點。不要僅僅局限于那盛大的宗教儀式,而是去關注這片土地的整體變遷,去思考這種變遷背后的意義。
郎木寺的變化,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建筑增多、商業化加劇,更是一種文化生態的改變。過度的開發可能會破壞當地獨特的文化氛圍,讓那份原本的寧靜與神秘逐漸消失。我們應當尊重這片土地的傳統,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有關部門也應當承擔起責任,制止這種無度、無序的開發。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制定合理的規劃,讓郎木寺的發展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與文化傳承相得益彰。
希望未來的郎木寺,能夠在保持其獨特魅力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讓后人依然能夠感受到那份古老而神秘的氣息,依然能夠領略到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而我們,作為見證者和記錄者,更應該用我們的行動,呼吁更多的人關注這些變化,共同守護這片美麗而珍貴的土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