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京東、美團相繼宣布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這一勞動者權益保障的破局性舉措引發廣泛關注。然而,社保成本由誰承擔、如何分攤的問題成為焦點。結合多方信息,這場成本博弈的背后,是平臺企業、外包公司與政策推動的復雜聯動。
一、企業直接成本:年增數十億,壓力與機遇并存
根據測算,若以武漢社保最低繳納標準(企業每月為每名騎手承擔約1260元)估算,美團覆蓋超百萬騎手后,每月成本將超12億元,年成本或達144億元;京東若為達達秒送130萬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年成本或超168億元。
然而,實際成本可能低于理論值:
- 覆蓋人群有限:僅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約82萬至100萬)被納入,占美團總騎手的11%-14%;
- 外包公司分擔:騎手與平臺多為間接雇傭關系,美團、京東需與外包公司按協議分攤費用。例如,國海證券預測2025年美團新增社保成本約20億元,或由平臺與外包公司共擔。
二、外包公司角色:成本轉嫁與生態重構
外賣行業長期依賴外包模式規避用工成本,但政策壓力下,外包公司被迫參與分擔。例如,武漢市最低標準下,外包企業每月需為每名騎手支付約640元社保(不含公積金),若騎手流動性高,實際支出可能更低。不過,部分中小外包企業可能因成本壓力退出市場,加速行業整合。
三、政策推動:從試點到全國覆蓋的漸進路徑
- 政策強制性與補貼探索:2024年人社部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保障,并推動職業傷害險試點。美團已為7省市騎手繳納14億元職業傷害險,未來或通過政策補貼降低企業負擔。
- 差異化區域試點:美團計劃通過“分階段試點”優化成本模型,例如優先在社保基數較低的三四線城市推廣,逐步向高成本區域延伸。
結語
社保成本的分攤,既是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試金石,也是行業生態重構的起點。從美團與京東的“成本共擔”模式,到政策引導下的漸進式改革,這場變革或將推動外賣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然而,如何在勞動者權益、企業盈利與消費者體驗間找到平衡,仍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