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經濟成績排名已經全部出來了。全省GDP總量突破5萬億元大關,達到50625億元,增量3574.4億元,增速7.6%,人均GDP升至82707元。
在這經濟發展趨勢下,各市經濟表現如何,一起來了解下吧。其中滁州首次躋身“4000億俱樂部”,安慶穩居第五,六安前十。
滁州:跨越4000億門檻
滁州以4034.4億元的GDP總量位居全省第三,成為繼合肥、蕪湖之后第三個突破4000億元的城市。
其252.39億元的增量與6.67%的增速雖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作為皖東經濟重鎮,滁州的增長離不開制造業升級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推動。
近年來,滁州積極承接南京、合肥的產業轉移,新能源、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加之寧滁城際鐵路等基建項目的落地,進一步提升了區位優勢。
不過,其人均GDP(99491元)仍低于合肥、蕪湖等頭部城市,未來需在提升居民收入與產業附加值上持續發力。
安慶排名第五
安慶以3156億元GDP排名第五,增速高達9.65%,增量277.7億元,兩項數據均位居全省前列。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安慶通過產業轉型煥發新生。一方面,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快速布局。
此外,安慶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港口物流與外貿表現亮眼,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其人均GDP(77657元)雖低于全省均值,但去年的經濟增速顯示出后發潛力還是很大的。
六安排名第十
六安以2307.5億元GDP躋身全省第十,增速9.18%,增量194.1億元。
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六安長期面臨交通閉塞與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但近年通過“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政策,成功引入新能源、現代農業等領域的重大項目。
例如,光伏產業鏈的完善帶動了上下游企業集聚,而生態旅游與特色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則激活了鄉村經濟。六安的人均GDP(53168元)仍處于全省中下游。
除以上三個城市之外,省會合肥以13507.7億元的GDP總量穩居榜首,占全省總量的26.7%,但其6.58%的增速略低于全省均值,顯示出經濟規模擴大后增速自然放緩的規律。
合肥的科創優勢依然突出,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持續發力,但需警惕土地、人才等要素成本上升對中小企業的擠壓。
蕪湖則以5120.5億元GDP位居第二,增速8%,人均GDP高達136183元,遠超合肥(137092元)以外的其他城市。
作為安徽“副中心”城市,蕪湖在汽車制造、通用航空等領域表現強勁,奇瑞、海螺等龍頭企業貢獻顯著,同時民營經濟活躍度位居全省前列。
阜陽(GDP 3609.8億元)與亳州(GDP 2521.6億元)分別以8.6%、13.8%的增速成為“增速明星”。
阜陽憑借人口紅利與交通樞紐優勢,在商貿物流、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快速擴張;亳州則依托中醫藥產業與現代種植技術,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其305.8億元的增量甚至超過部分排名更高的城市,展現出“小而精”的發展模式。
安徽各市盡管多數城市實現增長,但區域分化問題依然突出。淮北增速僅2.96%,增量40.4億元,人均GDP72469元,增速墊底!
總體來看,2024年的安徽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的經濟答卷,但均衡發展之路仍任重道遠。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