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產新能源發展的越來越厲害,搶了很多合資燃油車的市場,而一直霸占榜一一哥的大眾算是較早布局新能源市場的車企了,旗下的ID系列就是大眾出品,ID.3(參數丨圖片)曾創下過連續月銷量破萬的記錄,這也是大眾最拿得出手的電車了。
但是到了2025年,再來看大眾的ID系列的銷量,其中旗下的暢銷車型ID.3僅剩下2623輛,2024年11月份銷量為10572輛,連續兩個月銷量下滑,ID.4從4000多輛僅剩下1020輛,ID.6 CROZZ為9輛,ID.6X為2輛,ID.7的銷量僅剩下9輛,這些銷量再來看大眾的新能源,確實一言難盡。
在ID.7新車在2023年年底上市,推出四個版本車型,官方指導價為22.7777-26.2777萬,如今經銷商的報價已經跌破20萬,依舊沒人買賬,這款車當初上市的時候標榜著創新電動豪華座駕。
憑借著此前的用戶積累收獲了一部分的用戶,但是大眾只是大眾,變不成奧迪、保時捷,極具低質的性價比導致用戶口碑一般,銷量下滑的越來越嚴重,連其影響大眾ID系列的其他車型。
20萬的價格用的還是ID.OS的車機系統,可玩性幾乎為零,UI設計界面也是難受不少消費者,如果這是一款為中年人設計的車型,那外觀上倒是蠻年輕化的,并且上市后的鼓剎在2024年看來非常落后,這也是很多消費者詬病的一點,再加上同級別車型的積壓。ID.7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在如今看來,ID.7除了一降再降絕無可能再出現大量的銷量,并且已經時隔1年多了,新車還沒有進行更新,有些車型甚至一年出了三款新車,按照現在的節奏來說,確實有點慢了。
當然了,不止是大眾,幾乎所有的合資品牌都玩不轉新能源車,甚至上了新能源之后拖垮了整個品牌,這些合資車型還在吃老本,沒想著創新。而在這其中大眾是最有機會成為國產新勢力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此前在新能源還未完全普及的時候,以朗逸純電等一系列“油改電”敷衍了一波國內新能源市場,等到積分壓力過重才后知后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