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起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早的名將,一般人想到的都是趙登禹和佟麟閣。但其實有一位畢業于黃埔四期的學生比佟麟閣的犧牲還要早半個月,他的名字叫曾憲邦。
曾憲邦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選擇了從軍,很快就在朋友的推薦下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四期的學員。這一期學員堪稱是黃埔軍校的精華,比如林帥、張靈甫、胡璉等人都是畢業于黃埔四期。
曾憲邦在畢業之后直接來到了前線,參加了第二次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和對紅軍的圍剿。在這些戰斗中他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軍職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所以到1937年的時候,他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14軍第83師498團的上校團長了。
不久之后,盧溝橋事變爆發,在日本人打到北平的時候,佟麟閣和趙登禹和日本人展開了激戰,此時蔣介石也認識到戰爭已經避免不了了,于是就派14軍前去增援,曾憲邦也因此來到了抗日的前線。
曾憲邦當時接到的命令是鎮守髫髻山,這里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是拱衛北平的一道屏障,所以日軍直接出動了王牌師團牛島滿師團,從三面對曾憲邦發起了進攻。曾憲邦多次和日軍展開拉鋸戰和肉搏戰,雖然沒有丟失陣地,但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而日本人依舊沒有放棄攻占北平的目標,所以專門調來了坦克開路,國軍并沒有見過這種重武器,他們手里的槍支不能對坦克造成任何傷害,反而坦克讓曾憲邦的部隊付出了更慘重的傷亡。
在戰斗的過程中,曾憲邦的左腿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警衛員勸他去后方醫院療傷,但是曾憲邦說自己身為團長不能丟下部隊獨自撤退,于是繼續帶傷作戰。
但此時敵人的攻勢越來越猛,沒有重武器的國軍死傷慘重,曾憲邦也因為失血過多在前線陷入昏迷,警衛員把他背回了指揮所,在他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身邊的戰士基本上都已經戰死,于是他就用自己最后的力氣,留下了一首絕命詩:有志男兒卷戰事,鋒前不惜國人頭。煙塵百戰留青史,報國丹心應未酬。
就在他落筆的時候,日軍的炮彈降臨了指揮所,一塊彈片擊中了曾憲邦,曾憲邦當場壯烈殉國,年僅34歲。在曾憲邦犧牲之后,他被蔣介石追授為少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