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徹底掐起來了。
就在今天,特朗普連續發聲,直接犀利狂懟澤連斯基。特朗普不僅表示澤連斯基就是個喜劇演員,還嘲諷澤連斯基是個獨裁者:
面對這樣的指責,澤連斯基并不接受,澤連斯基隨后也公開表示,美國給了我們1000億,讓我們還5000億——暗指美國在利用戰爭獲利:
而且這兩天,特朗普還指責澤連斯基,要盡快行動,否則來不及了:
而澤連斯基呢,則表示特朗普活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中:
總之,澤連斯基和特朗普這兩個人,這兩天就是一直處于互掐狀態之中。
可以說,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兩個人,如今他們之間的共識似乎已經越來越少了,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兩個人,如今真的可能是已經完全翻臉了。
其實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和烏克蘭,都有自己的算盤。
1、美國人的算盤:一邊遞刀,一邊抽血
澤連斯基不是第一天看透這場游戲的規則。他在2月初的采訪里說:“美國援助烏克蘭的幾十億,最后全流回自家軍工廠的賬上。”
這話聽著刺耳,但數據不會騙人——美國軍火商以“50年來最高價”簽合同,國內庫存補上了,GDP漲了,連就業率都跟著沾光。華盛頓送來的武器,不少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但澤連斯基還得感恩戴德:“謝謝啊,雖然慢了點兒。”
更狠的在后頭。
2月15日,美國國會代表團掏出一份文件,要求烏克蘭交出50%的礦產資源開采權,說是“換支持”。澤連斯基沒簽字,但特朗普早放話:“烏克蘭得用稀土資源換我的援助。”
很多人都表示,這哪是盟友?分明是趁火打劫的債主。
2、烏克蘭的困境:人打光了,牌打爛了
仗打了三年,烏克蘭的傷亡數字成了謎。
有人估計接近百萬,美國卻還在施壓:“把征兵年齡降到18歲!” 問題是,年輕人早躲進了防空洞、難民營,或者干脆躺進了棺材。
蓋洛普民調說,超過一半的烏克蘭人只想談判,但華盛頓的劇本里沒有“妥協”這個詞。
新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說了句大實話:“烏克蘭的問題不是沒錢,而是快沒人了。” 這話像一把手術刀,剖開了殘酷的現實——他們既要烏克蘭流干最后一滴血,又嫌這血不夠紅。
3 、特朗普的“速戰速決”:談判桌上全是生意
2月18日,美俄突然宣布要派團隊結束沖突,歐洲被晾在一邊,澤連斯基連會談內容都不知道。
專家說,特朗普想“速戰速決”,但核心訴求差得遠——俄羅斯要地盤,美國要利益,烏克蘭要生存。
更諷刺的是,美國特使凱洛格一邊喊著“100天內解決危機”,一邊和烏克蘭官員談“擴大國防合作”。合作什么?是不是讓烏克蘭繼續當炮灰,順便把稀土礦的合同再擺上桌?
4、澤連斯基的悲鳴:“我們到底是不是棋子?!”
今天,澤連斯基的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見了美國特使,說:“沒人比我們更想結束戰爭。”
但這話可能美國人聽不懂,他們的字典里或許只有“籌碼”和“交易”。特朗普威脅“烏克蘭將不復存在”,卻忘了這國家早被炸成了篩子,而每一個彈孔里都塞滿了美國的彈藥訂單。
其實,烏克蘭的悲劇,從來不只是烏克蘭的。
當大國把戰爭當成生意,把盟友當成提款機,把和平當成談判桌上的籌碼時,所謂“正義”不過是軍火商的季度財報。
澤連斯基或許真是個“獨裁者”,但他統治的,恐怕只剩下一片廢墟和幾百萬條亡魂。
而一些背后操控這件事的大佬們,則正忙著數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