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里,月球科研領域充滿這挑戰與機遇,它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演化歷程,探尋地球的起源與發展,甚至給未來的“月球旅游”提供強大的理論基礎。
前段時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華理工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16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申請獲得通過,獲得“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8550.4毫克。
這不僅代表著他們在月球科研領域所具備的卓越科研實力與深厚學術積淀,更彰顯了官方對其科研方向與潛力的高度信任。
其中東華理工大學是江西省唯一通過高校,也是此次獲批樣品最多的單位,共獲得第八批月球科研樣品共計1532.7mg。消息一出,東華理工博得大眾的眼球,這也表示該校在科學研究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獲批月球科研樣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強大的科研實力作為支撐。那么,這所大學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與實力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東華理工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的科研實力。自 1956年創辦以來,被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府,吸引著無數學子來這里求學。
據2025年1月發布的ESI數據顯示,東華理工大學的材料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這是該校在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中的歷史性突破。
截止目前,該校已有地球科學、化學、環境/生態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選學科數量在江西省內位居前列。可以得出該校學科建設成果豐碩,整體學科綜合實力在江西省高校中處于優勢地位。同樣預示著東華理工大學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有望在更多學科領域取得突破。
來源:最佳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的學科實力突出,離不開師資力量。
優秀師資是學科發展的堅實后盾,該校的教職工多達2230余人,專任教師1723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714人,具有博士學位964余人,博士生導師129人,碩士生導師870余人。不僅如此,還聘請20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這些人憑借深厚學術造詣與豐富教學經驗,在科研與教學上雙管齊下,持續為學科建設注入活力,助力學校蓬勃發展。
東華理工擁有我國首個“核資源與環境”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鈾資源探采與核遙感”全國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首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東華加速器中子源”科學裝置等30余個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臺,這些實驗室為科研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也是東華理工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材料科學領域,研發出國際上首個以 AI 為內核的高分子研發AI plus Polymers 平臺,此平臺具備數據檢索、性能預測和配方優化等功能,數據庫包含 15 萬條高分子結構性能數據和 140 萬條化學反應數據,已在 20 余家企業和高校使用,實現從傳統經驗驅動到數據與 AI 驅動的研發模式轉變,提高產業整體創新效率。
東華理工大學作為江西省的省重點大學,在學科實力、師資力量、科研實力取得卓越的成績,是眾多學子求知逐夢的理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