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溜寒侵綠樹墻,新愁如海近垂楊。
山連古道行人少,水到前溪落雁翔。
野寺有聲聞夜磬,江村無路見漁航。
故園歸去休驚怪,為覓幽居住草堂。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意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愁緒與向往的春日世界,展現了內心的豐富情感和對幽居生活的深切渴望。
首聯“細溜寒侵綠樹墻,新愁如海近垂楊”以春日特有的景象開篇,細流潺潺,寒意侵襲著綠樹墻,營造出一種清冷而孤寂的氛圍。
以“新愁如海”這一夸張而形象的比喻,表達了內心愁緒的深重與無邊無際。
垂楊作為春天的象征,卻與人的愁緒緊密相連,仿佛愁緒也如同垂楊一般,纏綿不絕,難以割舍。
頷聯“山連古道行人少,水到前溪落雁翔”進一步拓展了畫面的廣度與深度。
山巒連綿,古道幽靜,行人稀少,這些元素共同構建了一個寧靜而略帶荒涼的春日景象。
而“水到前溪落雁翔”一句,則以動襯靜,通過落雁的飛翔,為這幅靜謐的畫面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
同時,這也暗示了內心的孤寂與對自由的向往。
頸聯“野寺有聲聞夜磬,江村無路見漁航”將視角轉向了夜晚。
野寺的鐘聲在夜空中回蕩,悠揚而深遠,仿佛能穿透人心的壁壘,觸及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而江村卻無路可尋,只見漁舟在夜色中漂泊,這既展現了夜晚的靜謐與神秘,也透露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向往。
尾聯“故園歸去休驚怪,為覓幽居住草堂”是內心的獨白,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要回到故園,那里是心靈的歸宿,也是尋覓幽居生活的起點。
不必驚怪于別人的選擇,因為深知自己的內心所求。
草堂作為幽居的象征,不僅代表了對簡單生活的追求,也寄托了對寧靜、自由、遠離塵囂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繪與生動的場景,展現了內心的愁緒與對幽居生活的深切渴望。
全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內心世界與生活追求。
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向往,以及對寧靜、自由生活的渴望。
這首詩不僅是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更是一首充滿哲理與情感的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