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東烏珠穆沁草原上,有個牧區學大寨的先進單位——吉爾嘎朗圖生產隊。
幾年來,這個生產隊的貧下中牧和社員群眾,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關于“農業學大寨”的光輝指示指引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與天斗,與地斗,與階級敵人斗,大力進行以改造草原、蓋房定居為中心的草原建設,使這里的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成為毛澤東思想陽光普照的新牧區。從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九年,全隊向國家交售牲畜一萬二千多頭,絨毛十八萬多斤,各類皮張五千五百余張,為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社員們高興地說:“心中升起紅太陽,人換思想地換裝。大寨精神威力大,干旱草原大變樣。”
管教牧區換新裝
吉爾嘎朗圖生產隊,共有六十多戶蒙、漢族社員,有一萬多頭牲畜。這里草場寬闊,牧草豐茂。在黑暗的舊社會,由于反動牧主和王公貴族的把持,使這里連一眼水井也沒有。牧民們長期過著“冬靠雪,夏靠雨,沒雪沒雨到處走”的分散游牧生活。貧下中牧吃盡了苦,受盡了罪。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這里的貧下中牧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積極響應。他們認真學習大寨貧下中農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決心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牧區。
他們回憶了過去無水的苦處,反復討論了學大寨的措施和計劃。黨支部集中了群眾的意見,決定自力更生打水井,開辟缺水的草場。一支支打井突擊隊,按照黨支部的安排,奔向草原深處。頓時,吉爾嘎朗圖的草場上,歌聲震天,紅旗招展,一場學大寨、向地要水的戰斗打響了。貧苦牧民那木斯來,挺身而出,率領八名突擊隊員,高舉革命旗,英姿煥發地來到了蘇吉草場。
蘇吉草場,牧草豐茂,只是因為缺水,貧下中牧眼巴巴地看著不能利用。今天,打井突擊隊員們決心以大寨貧下中農為榜樣,憑著一顆紅心兩只手,讓蘇吉草場煥發出青春。
這里的初春,天氣還是相當寒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當時,他們唯一的打井工具就是四把鎬、兩把锨。
“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他們把蒙古包搬到了現場,把毛主席語錄牌插在井旁,夜以繼日地戰斗在工地上。在貧下中牧的大力支持下,突擊隊員們發揚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一鎬鎬往下刨,一筐筐往上提,經過四天多的艱苦奮戰,就挖出了一個一丈多深的水井。泉眼象篩底一樣,從井壁四周噴射出來了。
井筒挖成了,還要用石頭砌。由于他們沒有經驗,當砌到第六天的時候,井壁突然發生塌方。突擊隊員們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總結了經驗,又經過三天的緊張戰斗,終于在蘇吉草場上,打成了第一眼大水井。牧民們紛紛把畜群趕來飲水。他激動地說:“這是毛主席給我們的水,我們要感謝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大家的繼續努力下,到一九六九年,全隊共打出了四十六眼水井,解決了所有畜群的飲水問題,徹底改變了過去牲畜由于缺水而造成的夏肥、秋壯、冬瘦、春死的落后狀況。一九六七年,這里發生了大旱災。吉爾嘎朗圖生產隊由于打了水井,不但保證了全隊人畜的用水,而且解決了附近生產隊牲畜飲水的問題,安然度過了災年,奪得了牧業生產的大豐收。
大寨精神放光芒
水的問題解決了,吉爾嘎朗圖生產隊的貧下中牧在實踐中嘗到了學大寨的甜頭。生產隊長特古斯門德又提出了搭棚、蓋房,實行人畜定居的建議。這一建議,表達了貧下中牧多年來的心愿,體現了貧下中牧自力更生改天換地的革命精神。
說干就干。一九六六年秋天,特古斯門德積極帶頭組織了一個調查組,爬山越嶺,踏遍了整個草場,規劃出了春、夏、秋、冬放牧區,選定了定居點。
以大寨貧下中農為榜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搭棚、壘圈、蓋房搞定居的戰斗打響了。這時,全隊只有四把鎬頭,一缺工具,二無材料,三沒經驗,怎么辦?“沒有工具我們造,沒有材料我們找,沒有經驗千中學。”貧下中牧信心百倍地說:“只要有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共產黨員特古斯門德、蘇如格扎布等同志帶頭組織了一支支突擊隊,奔向各個定居點。
蓋房、壘圈需要石頭,他們就向山要石,拆敖包。起石沒有工具,他們就找來鐵棍木杠代替撬桿。民兵負責人、突擊隊長卻加布,帶領著幾個民兵,肩扛鐵鎬頭,相繼登上了吉爾嘎朗圖敖包和高吐拉敖包,兩天就拆掉了兩座敖包。他們把拆下來的石頭拉到十幾里外的各個定居點,很快就蓋起了七座大棚圈。這樣,他們搭棚、蓋房搞定居的勁頭越來越大了,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在一支支突擊隊中,有一個由二十多名婦女組成的“三八婦女突擊隊”。她們遵照毛主席關于“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意義”的偉大教導,勇敢地走上了三大革命運動的第一線。在生產斗爭中,她們以大寨的鐵姑娘隊為榜樣,同男同志展開了革命競賽。布仁吉爾嘎爾和格爾圖,積極帶領隊員們,學在工地,住在工地,吃在工地,戰斗在工地。不論是劈山開嶺,還是刨石搬運,她們樣樣沖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了人們學習的好榜樣。
人換精神地換裝,大寨精神放光芒。吉爾嘎朗圖生產隊的廣大貧下中牧,不向國家要一分錢,在廣闊的草原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壘起了一百四十一間棚圈,蓋起了一百二十六間房屋,使全隊貧下中牧家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大小畜群都有了溫暖結實的棚圈。
由于實現了定居放牧,幾年來,廣大社員大大減少了疾病,增強了體質。牲畜再也不怕風雪的襲擊,牲畜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貧下中牧住著新房,看著棚圈里那歡蹦亂跳的畜群,心里真是說不出的高興。到今年,全隊的牲畜比一九六一年增長了一倍以上。貧下中牧唱道:“定居放牧真是好,冬有房住夏有包。牲畜有水又有圈,不怕風雪和干旱。減少疾病講衛生,人民生活大提高。千好萬好歸一條,就是毛主席的好領導。”
繼續革命不停步
吉爾嘎朗圖生產隊,在毛澤東思想統帥下,以大寨為榜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戰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成了自治區學大寨的先進集體。在成績面前,贊揚聲中,有的人說:“辛辛苦苦干了五六年,該差不多了。” 生產隊領導班子認為,這種“差不多”、“歇一歇”的思想,是路線斗爭覺悟不高的表現,是革命征途中的“攔路虎”。他們及時組織全體干部、社員舉辦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學習了毛主席關于“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偉大教導,學習了新黨章和大寨貧下中農繼續革命的精神,進一步提高了繼續革命的覺悟。大家一致表示:決心沿著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航向不斷前進,大寨的道路我們要永遠走下去。
在黨的“九大”精神的光輝照耀下,吉爾嘎朗圖生產隊的貧下中牧,牢記毛主席關于“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教導,積極根治風沙地,栽樹育苗,改良草場,建立飼料基地,今年的小麥、莜麥、蔬菜獲得了大豐收,牲畜飼料達到了自給有余,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極大地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他們又依靠自己的力量,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蓋起了一座乳粉廠,已為國家生產出大量乳粉,改變了以前那種“本地出牛奶,乳粉外地買”的現象。
廣大貧下中牧努力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從七十多歲的老人,到十幾歲的娃娃,都爭當建設新牧區的先鋒,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人物。奴隸出身的老孟德,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努力學習毛主席的光輝著作“老三篇”,一心為革命放好改良羊。不論嚴冬盛夏,他總是緊握放羊鞭。他放的羊從來沒有發生過狼害和丟失現象,大家稱他為“一心為公”的老模范。今年,這個生產隊有十三個人出席了旗、盟、自治區召開的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現在,當人們站在吉爾嘎朗圖山上,舉目眺望,展現在H艮前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一座座寬大的棚圈,一排排嶄新的住房,坐落在草原深處;一眼眼水井旁,簇擁著肥壯的畜群;綠油油的樹苗隨風搖擺;乳粉廠冒出的青煙直入云霄;隆隆的拖拉機,在收割著蔥綠的過冬牧草。廣大貧下中牧正在沿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高舉“農業學大寨”的旗幟,繼續革命,不斷前進!
草原繪新圖
——記內蒙古吉爾嘎郎圖生產隊學大寨的先進事跡
(圖文無關,內容有刪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