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遠在2月初,河南淮陽縣朱集人民公社就已是一片春意:大地上麥苗開始返青,柳枝抽出嫩芽;一場小雪之后,濕潤松散的土地,在正午的陽光照射下,散發出醉人的泥土香味。
春早人更勤。我們在這個公社采訪的時候,看到社員們都在辛勤地勞動,滿懷信心地爭取今年有個較好的收成。
細管麥田爭取豐收
來這個公社的時候,縣里的同志告訴我們:對小麥管理得精細,是朱集公社當前生產的突出特點之一。全社七萬多畝麥田都施過一遍追肥,許多三類苗施了二遍。但我們在公社跑了十幾天,卻看不到麥地里的糞,如果挨近麥地一聞,又是一股撲鼻的糞味。
這是怎么回事?張營生產大隊第十生產小隊老社員杜安朋的行動,給我們揭開了這個秘密。
杜安朋是小隊里負責檢查肥料質量的檢查員。給小麥追施的肥料,都要經過他檢查,合格了才能往地里送。我們看到有些漚不熟、倒不透的糞,經他檢查,都不能“過關”。青年社員朱萬德急著要往三類麥地里送糞,杜安朋卻越發檢查得嚴格。他用手往糞堆里一摸,不熱,扒開一看,不冒白煙,搖了搖頭說:“不能拉?!彼嬖V這個好心的小伙子:“糞倒三遍,不招自爛,你這堆糞還欠功夫,憑這,咱小隊可爭取不了增產啊!”
全公社像杜安朋這樣的檢查員就有幾百個,他們多是經驗豐富的老農。在他們的指導下,各小隊的麥田管理得都比較細致,因此,全社小麥三類苗比去年這個時候少40%。
抓肥如抓糧
這個公社靠近沙河。早晨,一片白茫茫的煙霧還籠罩在水面的時候,我們在水寨渡口看到一幅繁忙動人的景象。成群結隊的社員,背著籮頭渡河到南岸集鎮去拾糞。老艄公王玉山打趣地說:“今年的春天,十個過河的,七個背籮頭。”
這個老艄公是附近賈營生產大隊的,去年上半年,他還到周口市為賈營大隊運回在那里購買的六萬多斤糞肥;現在,賈營大隊人人注意積肥,他每天擺渡送走和迎來的是一批一批的拾糞的人。賈營大隊的會計告訴我們一個數字:最近一個多月,全隊用來收買社員家庭肥料的現款,是一千零二十六元。
朱集公社的積肥運動,從去年麥收以后就開始了。那時,干部和社員一起總結夏收經驗,一致認為:增產的關鍵在肥料。就在那個時候,干部們首先背起拾糞的籮頭。社員們看到干部帶頭拾糞,增產的信心更足了,認為抓住糞就等于抓住糧食,說干部的工作做到節骨眼上了。于是群眾性的積肥活動展開了。
“打仗要有槍”
清晨,當初春的朝陽還沒有離開地平線的時候,公社的市場就活躍起來了。社員們帶著蔬菜和家禽來這里出售,換回各種各樣的小件農具。擠在人群里的張營生產大隊社員杜安賢,賣了一頭羊,立即在供銷社買了兩個籮頭、兩把木锨回家了。
我們在公社看到一個極不完全的統計數字:一個月來,社員們添制和修理了小農具二萬六千多件。如果再加上一半以上的超產小隊用超產獎金購買的小農具,那數目就更加可觀了。
“打仗要有槍”,是爭取豐收的社員們購置農具的口號。人們不光是添置新農具,還根據勤儉辦社的原則,整修舊農具。宋營生產大隊的社員秦海中,跑遍大隊的幾個村莊、磨房和油坊,他把拾到的破繩、破皮套用溫水泡開,再重新搓成有用的皮繩,及時地為小隊修好了九掛套。
朱集公社的春天(1961年)陳健 、左程中
(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