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一個年輕的生命,符月華,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她年僅23歲,一個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年紀。她曾是縣狀元,學霸,華中師范大學的高材生,本應有著光明的未來。
【天才少女的墮落:從學霸到自殺,真相令人痛心】
符月華出生于廣西百色市坡縣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縣城高中保安,母親為家庭主婦,家庭經濟拮據(jù)。她自幼聰慧,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初中時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尖子班,中考再奪狀元,進入百色祈福高級中學(廣西示范性高中)。盡管父母離異導致她性格敏感(6歲時父母離婚,跟隨父親生活),但她仍展現(xiàn)出開朗與堅韌的一面,被同學稱為“天才少女”。
然而,2017年,15歲的符月華進入祈福高中,成為班主任唐毓文(物理教師、年級組長)的學生。唐毓文利用補課名義多次性侵符月華,并通過情感操控、言語威脅和PUA手段,將性侵包裝為“師生戀”,導致她陷入自我懷疑與精神崩潰。她在日記中寫道:“一個中年已婚育子的男性,怎么會對一個高三學生產生真愛?”
高二時確診重度抑郁癥,多次自殘、自殺未遂,2020年高考中途棄考。盡管2021年復讀后以全縣理科狀元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但心理創(chuàng)傷已無法彌合。
【大學夢碎:心理疾病成退學導火索,學校冷漠令人寒心】
當符月華克服心理壓力,重新選擇復讀,并最終以縣狀元的身份考上華東師范大學后,她開始嘗試自我拯救,在B站以“世界第一無語之人”的ID記錄自己的生活,開始交友,小心翼翼地愈合自己的傷口。
然而,現(xiàn)實給了她沉重的一擊。在學校,她靠著每月100元的飯費維持生命,其余不多的錢用來緩解自己的心理疾病。當她把自己的真實心理情況告訴學校的心理老師時,等來的不是幫助,而是輔導員在“應退盡退”指導原則下的退學通知書。無權又患有心理疾病的符同學自然是無力對抗的,也無心反抗的,她只能卷鋪蓋回家。一個在統(tǒng)治階級制造的奴隸式教育中費盡千辛萬苦,苦讀13年的人,只因為心理不合格,恐給學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便被徹底拋棄了。
進入華東師范大學后,符月華的抑郁癥反復發(fā)作。據(jù)大學同學爆料,校方將心理問題學生視為“麻煩”,輔導員通過施壓家長、威脅退學等方式勸退學生。退學后的符月華失去經濟支持與社會認同,輾轉咖啡店、網吧打工,月薪僅2000余元。
【社會的冷漠:從校園到職場,無產者的掙扎與絕望】
上過大學的同學都知道,大學新生都需要進行心理檢測,每個學校都配備了心理學相關機構。然而,這個機構的作用卻不是作為一個醫(yī)生來幫助人,而是作為學校的審查官,溫情脈脈地用著嫻熟的心理學技巧,試探你有沒有疾病。當你真正向她展現(xiàn)自己時,等來的是向輔導員告密,等來的是將你歸類為不良品。
當符月華被退學后,她并沒有被打倒,或者說作為無產者,她除了死亡,沒有倒下躺平的資格。在回答知乎“輟學的00后都在做什么?”時,她像陌生的網友揭開了自己的傷口。她寫到自己退學后,父親工資只有1500元,顯然低于最低工資。伯父腦出血,爸爸幫貸款治病,一個月要還3000多。她在咖啡店工作,但干了半個月就被辭退了,是因為被老板發(fā)現(xiàn)自己手腕有新的自殘傷口。而自己之所以自殘,是因為達不到老板的要求,干得太慢了,笨手笨腳,被老板罵,被騎手罵,被顧客罵,她選擇了這種方式來發(fā)泄情緒,警告自己。在她曬出以前的照片,也可以看到這點,手腕上都是傷口。
她用來警告自己努力工作的傷口,反而成了被辭退的借口。在資本主義世界里,就是這樣荒謬,無產者竭盡全力試圖證明自己能行,自己可以犧牲一切。當無產者真正犧牲一切,以至于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可供超額壓迫的無產者時,其甚至沒有了被壓迫的資格,被老板嫌棄地扔開。
【最后的掙扎:玄學與占卜,無法救贖的絕望】
符月華面對這一切悲慘的遭遇,她勇敢地去揭發(fā),努力地參與產業(yè)化教育體系去復讀,退學后去工作。她的一切自救措施都失效了,最后轉向了玄學,祈求神的救贖。她想開塔羅占卜店,她自己也喜歡占卜。最終,在其知乎還發(fā)著陽光明媚的圖片的動態(tài)不久后,她最終無法承受而選擇了最熟悉的解決辦法,像初中一樣燒炭自殺,在朋友圈寫下“親愛的神,我已歸家”。
【馬克思哲學視角:社會壓迫與個人悲劇】
從馬克思哲學的角度來看,符月華的悲劇并非偶然,而是社會結構和階級壓迫的必然結果。
符月華的家庭經濟拮據(jù)。她自幼聰慧,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但最終卻因為心理疾病被學校拋棄,失去了經濟支持與社會認同。這正是無產階級在資本主導社會中被壓迫、被剝削的典型表現(xiàn)。
馬克思指出,資本對勞動的壓迫是現(xiàn)代社會中最根本的壓迫,它通過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對勞動力的剝削、對人的異化。符月華的自殺,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這種異化的結果。她在學校和職場中被當作一個“工具人”,而不是一個有情感、有尊嚴的人。她的價值被簡化為考試成績、工作效率,而不是她的生命本身。
她在b站和知乎也注冊了賬號,但是很遺憾,因為平臺算法捧熱的原因。她的視頻和回答沒有帶來巨大的流量,這本該成為她第二個精神家園,給予她慰藉的,而她的內容多為自我審視,于是判定為負面能量,也沒有什么推送和展示。
此外,馬克思還指出,社會的冷漠和壓迫不僅體現(xiàn)在經濟領域,還體現(xiàn)在政治、文化等領域。符月華在學校的遭遇,正是這種社會冷漠的體現(xiàn)。學校將心理問題學生視為“麻煩”,輔導員通過施壓家長、威脅退學等方式勸退學生。這種冷漠的態(tài)度,不僅沒有幫助符月華,反而加劇了她的心理負擔,最終導致她的自殺。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理科狀元,我們知道她的智慧強于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人,但是她到了最后,卻只能求助于“虛無的神像”,希望玄學能拯救自己。這是令人非常驚恐的,這揭露了最恐怖的一點,在原子化的社會,看上去人潮流動,而實際上,你卻只有一個人。當失去集體以后的個體受到迫害,她唯一能求助的,只有她的家庭和自己。而她的家庭,還需要她來拯救,她家庭狀況更加糟糕,她該怎么辦?
我很慚愧的是,我們?yōu)榇淼淖筮叺慕】盗α浚覀円悄茉琰c看到她就好了,我們可以從物質和精神上幫助她,賦予她抗爭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