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春節是中國人 大喜的日子,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五大洲也同喜同賀。令人想不到的是,臺灣的賴清德政權在春節假期竟然忙的是發動對在野黨民意代表的“大罷免”。結果,惹來同是民進黨的老人、前“立委”沈富雄譏諷這是“民進黨耍一個有史以來最幼稚的把戲”,“執政黨的人難道可以這樣大言不慚說選完就可以罷免?如果這個可行,臺灣豈不以后每次選舉都要選兩次”。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則指“當家的鬧事,臺灣沒有好果吃”。
最要命的是,特朗普的“加稅大刀”也架在島內的脖子上。特朗普的加稅政策,被美國華爾街日報成為“最愚蠢的貿易戰”。“最幼稚”的政治戰疊加“最愚蠢”的貿易戰,蛇年可不知蕞爾之島臺灣如何受得了?
華爾街日報社論炮轟特朗普“開啟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 ,除了理由是莫須有,以毒品說事,根本站不住腳。更主要的是,破壞了美國所在的北美經濟圈的正常生態和供應鏈,2024 年,加拿大供應美國進口汽車零件近 13%,墨西哥的比例更高達 42%。另一方面,關稅也會嚴重打擊美國與鄰國的農產品貿易。2024 財年,墨西哥的食品出口占美國農產品進口總量的約 23%,加拿大則占約 20%。加稅,必然導致美國物價上漲、就業崗位減少,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JETRO) 推算,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下降 1.5 個百分點,并可能使加拿大和墨西哥陷入衰退。長遠看,美國將陷入“經濟閉環”,對美國經濟更是得不償失。所以,當加稅臨門一腳,特朗普又翻手為云稱對墨、加“暫緩實施”。
故此,也有人心存僥幸,認為特朗普可能虛晃一槍,不是真干。只要墨西哥和加拿大做點政治上的讓步,就取消這“最愚蠢”的貿易戰。筆者的看法,特朗普要的是錢,毒品只是借口。也許,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報復性措施,也擊中美國的要害,特朗普可以和兩國談判,互作讓步,調整加稅幅度。但是,要他完全廢掉加稅政策,是不可能的。
華爾街日報社論有個錯誤,其說,對中國的加幅是10%,低于加、墨的25%,所以打擊了盟友。其實,特朗普首次對中國三千億貨品加稅25%大部分還在,這回特朗普再加在一起總體水平達35%。北京的態度非常明確,不希望打貿易戰也不怕打貿易戰,重要的是,中國既有打貿易戰的經驗更有對付新貿易戰的能力。中國第一時間公布了報復清單。
按照特朗普的如意算盤,他把加關稅作為財政平衡的“開源”管道,他令馬斯克“裁員”則是“節流”。拜登留給特朗普36萬億國債,特朗普怕在他任內“美元崩盤”,更遑論“美國再次偉大”。有人算一筆賬,美國一年進口貨物超過三萬億美元,如果都征25%關稅,特朗普政府一年可進賬近8千億美元,這可不是小數字。重要的是,特朗普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只有四年,一晃而過,所以,即使副作用很多、被視為“最愚蠢”的貿易戰,他也孤注一擲,包括歐洲和日韓臺也都在他加稅的范圍內。
臺灣最擔心也成為特朗普的砧板上的肉,但是,擔心是沒有用的,“靴子”總要落地。特朗普早就揚言臺積電搶奪美國98%芯片市場,宣稱將對臺積電課征100%的關稅,這可是涉及到臺島生死存亡的問題。就是靠著臺積電,臺灣度過了新冠疫情最困難的時刻,于是蔡英文政府稱之為“護島神山”。當下,島內朝野都在討論特朗普會否動手,何時動手?
有國民黨籍“立委”也頗為樂觀,說,特朗普是希望科技業產業鏈移回美國,提升美國本地制造的比例,但關稅手段其實是七傷拳,未必只對生產地有影響,可能反而使得美國產品價格上升。所以,衡量利弊,特朗普未必冒進。事實上,筆者認為,在高科技產業回流問題上,特朗普看得比關稅收入更重。特朗普曾經抨擊過拜登用美元補貼吸引臺積電、三星以及日本的企業在美國設廠的做法。他自認為“稅收大棒”是最有效的工具。加稅100%,看你搬不搬到美國生產。
春節期間,島內輿論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大陸在拼AI,臺灣拼罷免”。大陸DeepSeek AI模型震撼全球,驚動美國白宮、華爾街,春晚機器人跳舞、拋手絹的惟妙惟肖也展現了中國強大科技實力。元月27日AI芯片大廠NVIDIA股價一天重挫近17%,臺積電也暴跌13%。春節后,特朗普正式簽署加稅命令,臺積電開盤跌5%。筆者判斷,即使民進黨政府再討好特朗普,恐怕也逃不過加速“遷美”的命運。
島內媒體透露,賴清德政府已開出“保護費”清單,高達一千億臺幣,包括購買6架E-2D空中預警機10架MH-60R反潛直升機和M109A7自走炮。但是,英國《金融時報》月前報導的清單則接近5000億臺幣,還有10艘除役美軍軍艦和400枚愛國者導彈,以及60架F35戰機。筆者相信,就算賴清德軍購再翻倍,都阻擋不住特朗普要吞掉臺積電。他格陵蘭島都要吃,還放得過臺積電?
筆者的基本判斷是,特朗普明白他只有四年時間,做什么都要爭分奪秒。所以,很快就要搞臺灣。他重返白宮后,已經對拜登政府的臺海政策網站做出修改,把“臺灣關系法”,“對臺六項保證”刪掉,只留下“一個中國政策”。也不要以為他這就是放棄打“臺灣牌”,“以臺制華”,相信,這是對賴清德政府施加高壓。
可是,賴清德在在忙什么呢?在忙“大罷免”。春節九日假期,民進黨在全臺大動員,各個“綠委”的服務處都設成罷免聯署站,連大年初一都沒休息,派人到各大寺廟、風景區去宣傳罷免。“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于同日放話,要在9月1日前,將國民黨的41席區域立委全數罷免。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也理所當然,進行反罷免。于是,今年島內是又一場政治上的腥風血雨。
無疑,賴清德政權與特朗普一樣,也是“孤注一擲”。事實上,由于在野力量在立法機構占有優勢,賴清德政府連“預算”都過不了,施政舉步維艱。所以,民進黨企圖透過大罷免,重奪立法機構主導權。然而,這也是“殺敵八百,自傷一千”的賠本買賣。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島內經得起這般“仇恨廝殺”嗎?
根據島內“新國會智庫”發布的一月最新民調,對于“大罷免”,僅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二支持度,反對罷免有百分之六十點九,連綠色根據地云嘉南、高屏澎民眾反對者也占多數。民眾算了一筆賬,二零二零年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總花費高達一億一千一百五十二萬元。臺中市“立委”陳柏惟罷免案的經費為一千九百三十二萬元;臺北市“立委”林昶佐罷免案則為一千四百九十二點七萬元。由此估計,若要涵蓋島內藍綠雙方要罷免的所有“區域立委”,將會耗費掉超過十一億的公帑,這還不包括后面需要的補選費用。很多老百姓說,這樣搞還讓人活?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劉瀾昌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香港資深媒體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