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天關于俄烏戰爭的西方政治爭議中,一位西方政客說:
幾天的時間,卻感覺過去了十幾年。
川普宣布,不再為烏克蘭抵抗俄羅斯買單了,并且要求拿回原有的援助款。歐洲各國和烏克蘭,現在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歐洲各國為了應對局勢進行了緊急磋商,英國首相說,他將擔負起領導歐洲的責任,但匈牙利的歐爾班,無情的嘲諷,這一群歐洲政客現在是無頭蒼蠅了。
如果將這樣的事件,定性為川普個人的性格,顯然是不合理的。
一個美國人正在推特上說,我面臨天災,政府卻無法救援,結果錢卻拿去給了烏克蘭。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在三年的通貨膨脹下,不僅民主黨政府被選下臺,美國人的痛苦指數也達到了歷史的高點。
去年美聯儲的降息是完全錯誤的,因為,1月CPI環比上漲0.5%,這一漲幅創下了2023年8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該數據使得CPI同比增速升至3%,高于去年12月的2.9%。這份遠遠超過市場預期的通脹數據報告,點燃了市場對于美國高通脹將卷土重來的擔憂情緒。
降息被迫停止 。
不管美國總統是個什么人,他都難以在這種情況繼續增加政府支出去援助烏克蘭,國內洶涌的民意,他們必須面對。
在這場持續三年的援烏作戰中,西方各國的表現,完全的拉垮的。
當年二戰期間,美國發動全民總動員,為全球四十個國家提供援助,從飛到、大炮到坦克到糧食 ,一應俱全。
僅僅援助蘇聯的軍事物資就可以打幾年的大規模戰爭了。
其中飛機:15481架(也有說法為14018架)?坦克及裝甲車:22800輛,?卡車:501660輛,摩托車:30000輛:?火車車廂:11155節(也有說法為包括鐵路機車在內的鐵路車輛共13041輛)?鐵路機車:1981臺,?高炮:7944門。
還有無數難以統計的民用物資。
然而,在援烏戰爭中,美國組織起全球幾十個國家一起參與援烏,但是烏克蘭連炮彈都供給不足。
烏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在回答記者有關西方國家延遲向烏交付武器時表示,大約50%的援助沒有按時交付。烏國防部長烏梅羅夫最近在給歐盟的一封信中稱烏克蘭的炮彈缺口 “非常嚴重”,敦促歐盟國家領導人采取更多措施來增加供應。他在信中說,烏克蘭 “每日最低絕對需求量”為6000枚炮彈,但烏軍每天只能發射2000枚炮彈。
有很多因素影響了這種供應,但最為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美國和歐洲的制造業,已經墮落了。
當下川普主導的退群戰略,并不止是孤立主義外交策略的結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整個西方世界,能力被嚴重削弱了。
同樣可以例證的是,美國在阿富汗花了2萬億美元,但是卻被塔利班奪回政權,連塔利班這樣的游擊隊都消滅不了,何況是俄羅斯呢?
貨幣只是一個數值,其真實能采購到的軍火物資,才是前線士兵需要的。
他們面對的還是一個工業弱國——俄羅斯。雖然俄羅斯有強大的國防軍工生產體系,但是,其整體工業卻是非常貧弱的。
在戰爭初始時,俄羅斯軍隊那是相當的拉胯啊,所謂世界第二大軍力,僅僅在美國援助的一些反坦克導彈下,在中國買的無人機下,就打得潰不成軍。
但誰也沒有想到,歐美的接受拉胯,比俄羅斯還要嚴重。
歐美國家的確有不少高精尖武器,但是,數量極少,價格極高,且在戰爭上并不一定實用。
德國最先進的豹式坦克,居然能被無人穿越機擊毀。
最為實用的無人機和炮彈生產,卻在西方國家幾乎成為了無法實現的供給。
搞笑的是,盡管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援不斷上升,但其采購軍備的價格也在不斷上升,瑞典制造的Archer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炮彈價格現在是2021年的8倍之多,達到8000歐元一顆。
在軍備價格上漲后,增加的援助甚至還比之前的要少。
這一切都說明一點,生產能力不足。
那么,當年生產航母象下餃子一樣的美國,大量生產軍備的歐洲,怎么變成這個樣子了呢?
沒有別的原因啊,貨幣與管制。
美國既然要出售美元,就必須將制造業趕出美國,保持貿易逆差,這樣美元才能流向全球。
美國人的工會也插上一刀,將制造業逼出美國。
歐洲人則在推行四天,甚至三天工作制。歐洲人各種假日遠遠多于其他地區,都過著不富,但是悠閑的生活。
大量的財政收入用來了支付福利系統,養外國難民。
萬斯說,歐洲的敵人不是中俄,而是自己??赡軞W洲的左翼政客都聽不懂這句話。
這樣的環境下,制造業哪有生存空間呢?
辛苦工作,對于歐洲人來說,已經不可接受。我來到世間是來享受的,福利得安排上,工時要少,收入不高那就征富人的稅給我補貼。
大量的歐美企業這數十年來瘋狂地逃到了東亞,先是去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然后去了中國大陸,越南,印尼。
那么,你拿什么與俄羅斯干呢?你不生產了,怎么還指望戰時有生產軍備的能力,這些工廠搬走了,機床搬走了,技術工人當地沒有多少了,你找人都找不到,還怎么生產?
要知道,美國二戰時,之所以軍工能力強,是因為生產軍工需要的所有生產元素,包括企業,工人,設備,都在美國,只需要調頭就可以快速生產。
現在呢,哪還有呢?就連汽車這種工業品,美國本土一年只造一千萬量,而中國是美國的三倍。
在歐洲大國中,唯一還有較強制造業的德國,也在三年前開始了大幅衰退,在減少了對俄羅斯能源的購買后,制造業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德國又拆除了所有的核電,導致制造業最需要的能源,成為了工業企業的最大瓶頸。
不少人指責歐洲特別是德國還在買俄羅斯的油氣,但你知道,若是全部禁止購買的話,德國制造業會瘋狂逃離的。
企業成本增加的后果就是在全球市場失去競爭力,最后倒閉帶來失業。
在小紅書與外國人的對賬中,我們至少會明白一點,不能盯著歐美的軍費的貨幣指標,而是看他們的實際購買力。
如果買個炮彈都要八千歐,那么,軍費金額再高有何意義?實際可用戰爭物資是短缺的,是供給不足的。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不是川普行為乖張,而是打不動了,打不起了,他們面臨著具體的約束,那就是生產力不夠了,沒有參與這場戰爭的能力了。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不敢使用最尖端的武器,如果敢用的話,俄羅斯是干不過的,但是哪里敢用呢?誰不怕引發核戰爭?
但是即使用,戰爭也只是在短期贏得進展,俄羅斯敗退,但不意味著俄羅斯接受失敗結果,共和制下的戰爭,哪有這么容易認輸?
二戰時,打到莫斯科也沒見認輸啊。尖端武器打完了呢?還不是要拼常規的普通武器的供給量?歐美不見得有多大的勝算。
最后還要拼人命。斯拉夫民族對戰爭的忍受力可比美國人和歐洲人強。
我今天都在說,烏克蘭人太英勇了,太剛了,這個國家到現在還沒有上街反戰,都說明這一地區的民眾真的能忍,因為烏克蘭長期是一個低生育率國家,獨生子女占了一半。
獨生子女上戰場打死這種事,都能忍?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什么俄烏之爭,領土國家,還有個什么意義?但烏克蘭人忍了。
我相信,俄羅斯人現在忍不了,所以普京到處去農村征兵,不敢在城市征兵,甚至引進朝鮮軍隊,因為俄羅斯也是低生育率國家,他要是把大量獨生子婦搞到戰場上弄死了,俄羅斯人可能不會放過他。
歐洲人呢?美國人呢?他們能接受這種殘酷的戰爭死亡嗎?我不認為可以。
軍力衰退,人口出生率普遍下降,福利主義遍地,制造業失去爆發能力,這就是當下歐美的現狀。
的確如文前所說,川普對烏克蘭的拋棄,是一次歷史大事件,雖然短短三天,但卻是一個時代的標志。
那就是,川普作為原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的元首,承認了美國現在的衰弱。
而歐洲各國一樣長期處于經濟衰退當中,如果考慮歐元的通貨膨脹率的話,現在歐盟經濟長期接近于零左右的增長率,就是實質的衰退。
且不說,歐美重整軍備去打俄羅斯這件事正確不正確,這個是倫理判斷,但顯而易見,如果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的是市場化改革。
需要的是破除管制,破除福利主義,破除各種勞動管制,讓企業能在歐美地區進行發展,如此,才有可能在戰時,擁有強大的軍工生產力。
萬斯點對了方向,可惜歐洲各國政客還在氣呼呼,根本不在意他在說什么。
川普自己反復說,美國已經是第三世界國家,這個話當然是夸張的,但卻是在示警,意思是,如果不改變,那就要持續衰退。
歐洲各國政客也得學一學,至少先意識到這一點。
否則歐洲在左傾路上走到底,那只有一個后果,生產力的全面衰退,最終重回貧困,就不要說打什么俄羅斯了,貧困下各種民族主義崛起,都能讓歐洲重回戰亂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