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張學良、楊虎城不顧自己的安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2月12日,把蔣介石扣押在了西安,此舉猶如晴天霹靂,震驚了整個世界。這次“西安事變”為力求國共合作,共同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為當時的策劃者張學良、楊虎城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張學良基本失去了一生的自由,楊虎城的結果更是慘不忍睹,不僅自己失去了生命,連妻兒也慘遭不幸。
1936年12月25日,蔣介石不顧與中共的和談之約,在南京宋子文公館軟禁了張學良并安排軍事法庭審判他,然后以莫須有的罪名,判他十年有期徒刑。
1938年11月,便把張學良軟禁在國民黨關押重要犯人,環境條件十分惡劣的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的場所。在此期間,中共領導一方面與蔣介石積極溝通處理張學良方案,一方面采取營救措施,結果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
由于中共的不斷營救活動,蔣介石為了達到長期軟禁張學良的目的,就不斷的轉換軟禁張學良的關押地,并加強了看守的戒備工作。
1942年2月,軟禁在貴州省開陽縣劉育鄉。由于張學良與蔣介石在未發生“西安事變”之前,感情深厚,關系密切,蔣介石對于張學良是既愛又恨,所以才有1946年4月9日蔣介石親自到貴陽市黔靈公園與張學良長談一事。雖然當時所談內容無人知曉,但由此人們也可以看出,如果不是“西安事變”,他們的合作是何等的如意驚人。
最后張學良在大陸的軟禁地是重慶歌樂山白公館,到了1946年10月才被蔣介石派人秘密押送臺灣。
在臺期間,張學良雖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時刻注意外界的變化,也在想盡一切可行的辦法改變自己的環境,爭取獲得更大的自由。
1945年,眼見自己的十年刑期已到,便心生更大的希望。在趙四小姐的勸說引導下,張學良鼓起勇氣,給蔣介石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并隨信送去了自己心愛的金表,表達對蔣介石的歉意,以求諒解。
可生性心胸狹窄,疑心特重的蔣介石哪有俠義心腸,蔣介石仍舊帶著恨回給了張學良兩樣東西:一本發黃的舊日歷(1936年),一雙繡花鞋。
張學良看到蔣介石回送的兩樣物品,想到蔣介石不可能放棄前嫌,讓他自由。同時也感受到這種折磨人的軟禁生活是沒有盡頭的。
真是天意弄人,就在張學良心情郁悶,心力交瘁之時,蔣介石也已病魔纏身,奄奄一息。此時的張學良似乎又看到了自由的希望,精神為之振奮。
圍著張學良的事情,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張學良年紀一大,對黨國已經構不成威脅,可以還他人身自由。一種認為如果給他自由,他有可能還會給國民黨帶來不利因素。不管國民黨內部人士怎么看,決策者還是蔣介石一人。
蔣介石睡在病榻上已是彌留之際,但他軟禁張學良一生的想法始終沒有改變。為了自己死后能繼續軟禁張學良,在即將離去之時,蔣介石安排他的兒子蔣經國“不能放虎歸山”,并反復叮嚀,放虎歸山,勢必后患無窮。
蔣經國雖不懂父義,也不知父親為何這么忌憚張學良,但看到即將離世的老人,為了一片孝心,也可以說是父命難違,就點頭答應了父親的囑托。聽到蔣介石的囑托,看到點頭承諾的蔣經國,陪在蔣介石身邊的宋美齡忍不住淚流滿面。
因為宋美齡和張學良的關系甚為密切,所以在蔣介石面前宋美齡始終為張學良爭取自由做努力,宋美齡想到蔣介石生前她沒能說服還張學良自由,等他死后會念及三人的特殊情況會放張學良一馬,加之以前曾經對張學良的許諾,此情此景,想到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真是辛酸無比,內心更加痛苦!
不過,蔣介石對張學良的做法從他自身的角度去考慮的,世人無法揣摩其中的緣由。當然,在蔣介石看來,不殺張學良,軟禁他一生,已是他仁至義盡之舉。1975年4月5日晚,蔣介石因心臟病醫治無效而逝世。
蔣介石病逝后,蔣經國除了遵照父親的囑托沒有還給張學良人身自由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給了張學良很大的照顧。十多年后蔣經國的逝世給張學良爭取自由帶來了一線希望,因為隨著蔣經國的去世,蔣家王朝元氣大傷,到了衰敗時期。
國民黨的衰敗,促成了張學良的人身自由。1990年,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周旋,張學良終于在同年3月,徹底恢復了人身自由。
軟禁大半生,獲得自由的張學良是多么思念自己的故土,多想踏上自己的故土,好好釋放思鄉的情意,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病逝未能如愿。
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人民永遠懷念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