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贊賞!
作者:毅品文團隊毅叔,歡迎轉發!
最近關于美國對歐洲,對俄烏戰爭的表態讓很多殖人們破了防,有些殖人一副幻想破滅的樣子,對美國居然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媾和深感不滿,還將氣撒到了特朗普的頭上。有些殖人則很靈活地轉變了自己的立場,開始裝模作樣地替中國開始了擔憂。為什么呢?因為美國又要聯俄制中了,一旦美國和俄羅斯聯手起來,中國就又要輸輸輸了!
說實話看著這幫人“憂國憂民”的樣子,毅叔實在是想笑,當然這幫人也不是自己發明出來的這套話術。因為如今俄美看似打得火熱,西方媒體現在也在鼓吹這套所謂的“特朗普大戰略”,但只要這些人記憶力沒出問題的話,就應該記得這套話術在特朗普剛上臺的四年里已經來回炒了N輪了,結果呢?俄羅斯聯美抗中了嗎?
事實上關于這個主題,幾年前毅叔也寫過文駁斥過,到了今天,美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不但沒有縮小,其實反而越拉越大了,并且中俄之間的互補隨著西方對俄羅斯的瘋狂制裁,變得越來越一體化。我們可以看看目前俄美和中美之間的真實情況,就知道為什么美國搞“聯俄抗中”注定是個笑話了。
一、經濟層面的結構性矛盾
中俄經濟互補性強,美俄經濟競爭激烈
中俄經濟高度互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需要俄羅斯的能源、礦產等資源;俄羅斯作為資源出口國,依賴中國的工業品和消費市場。2024年中俄貿易額達2448億美元,而2021年俄烏戰爭開打的前一年,中俄貿易額才1470億美元,短短幾年增長了超66%,且兩國近70%的貿易采用本幣結算(人民幣和盧布),削弱了美元霸權。反觀美俄,雙方在能源(如美國搶占歐洲石油市場)、農產品等領域存在直接競爭,美國難以提供超越中俄合作的經濟利益。
美國經濟“拉攏成本”過高
美國若想拉攏俄羅斯,需解除制裁、開放市場,但此舉將損害美國能源巨頭和軍工復合體的利益。例如,俄烏沖突后,美國對歐洲的原油出口量激增55%,若與俄羅斯和解,這些利益需“吐出”,美國國內阻力巨大。此外,美國國債已超34萬億美元,財政騰挪空間有限,美國根本拿不出能夠收買俄羅斯的錢。
二、軍事與安全領域的根本性沖突
俄羅斯核威懾能力威脅美國霸權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核武庫,是全球唯一能與美國核力量抗衡的國家。美國長期將俄羅斯視為核安全的首要威脅,認為其核能力可直接威脅美國本土,而中國核武庫規模較小且奉行“不首先使用”政策,對美國生存威脅較低。
中俄軍事合作深化戰略互信
從俄烏戰爭的過程中就可以明白地看出,俄羅斯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和電子配件已經形成了深度依賴,如果沒有中國出口的各類民用電子零配件,俄羅斯目前的軍工業可以說會直接休克。美國要是想和俄羅斯合作,打破這種深度捆綁,難度極高。
三、技術與產業鏈的全球格局差異
中國技術崛起削弱美國優勢
中國在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領域已形成技術優勢。例如,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球60%以上,對俄羅斯的鋰、鎳等資源需求形成拉動效應。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反而加速了中國自主創新,而俄羅斯因技術滯后更依賴中國產業鏈支持,美國難以通過技術轉讓吸引俄羅斯。
美俄技術合作缺乏共同利益
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嚴格,且美俄在軍工、航天等領域的合作歷史充滿猜忌(如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技術流失問題)。而中俄技術合作以互補性為主,要么是俄羅斯提供市場,中國提供技術,要么相反,雙方沒有結構性的競爭和矛盾。
四、地緣政治與戰略目標的不可調和
美國需俄羅斯作為“歐洲公敵”以控制北約
美國通過塑造俄羅斯為歐洲安全威脅,維持北約凝聚力和對歐洲的領導權。若美俄和解,歐洲可能擺脫美國控制,形成獨立的地緣政治實體,甚至與俄羅斯合作,直接沖擊美國霸權。
中俄戰略目標高度協同
中俄均以削弱西方霸權為核心目標: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推動多極化,俄羅斯通過能源和軍事行動削弱北約。普京明確表示,俄中合作是“基于全球發展趨勢的長期戰略”,而非權宜之計。此外,中俄在亞歐大陸的經濟整合(如中俄鐵路通道)直接威脅美國海權主導的全球秩序。
五、美國內部政治與戰略能力的局限性
黨派內斗與戰略短視
美國兩黨對立嚴重,任何聯俄提議均可能被政治化。例如,特朗普的“聯俄制中”構想因“通俄門”被扼殺,顯示美國難以形成連貫的大戰略。事實上別看特朗普如今跳得歡,他的好日子嚴格來說只有2年,在2年內如果無法做出什么驚天的成績的話,那么到了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時候民主黨就會卷土重來。一旦共和黨在議會中變成了少數派,那么以目前美國兩黨的尖銳斗爭的狀態看,特朗普就直接進入“跛腳”期,其任期的后2年將變成垃圾時間。像美國這樣4年或者8年政策就反復推倒重來的國家,已經毫無政治信用可言了??纯礊蹩颂m,看看阿富汗,看看南越,只要沒用了,就會被美國一腳踢開,才不管你什么盟友不盟友的。所以別看俄美現在似乎打得火熱,又是要共同談判決定烏克蘭的命運,又是要互相重開大使館之類的,但美國想要俄羅斯當馬前卒來對抗中國?普京只會說,你特朗普想太多了。
對中俄實力的誤判
美國長期低估中國韌性,認為可通過經濟制裁迫使中國讓步,但中國通過“雙循環”和產業升級化解壓力。同時,美國高估自身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忽視俄烏戰爭后俄對華依賴的不可逆性。
結論
美國“聯俄制中”的戰略本質上是基于冷戰思維的過時構想,其失敗根源在于:
經濟上:中俄互補性遠強于美俄競爭性;
安全上:俄羅斯核威脅優先于中國挑戰;
地緣上:美國需維持俄羅斯“敵人”身份以控制歐洲;
戰略上:中俄共同目標瓦解了美國分化可能。
未來,美國若繼續忽視多極化趨勢,固守霸權思維,其戰略困境將進一步加劇。這個世界上誰都不比誰聰明,更別提美國這種從來守不住秘密,總愛玩大聲密謀的國家。但美國人總忘記了一點,他們雖然是這個地球上的超級霸權,但這個地球畢竟不是圍繞著美國轉的,之所以以前絕大多數國家都聽美國的,是因為要么美國能給出足夠的利益,要么美國有足夠大的大棒進行威懾。以美國現在的實力,這兩樣都衰落得厲害,就這還想讓俄羅斯去對抗中國,想得也太美了。這是真把俄羅斯人都當傻子才能想出來的所謂戰略……喜歡本文的朋友還請多多分享轉發,大家有什么有趣見解,歡迎訂閱本號并在下方留言討論!(本文為毅叔說世界系列,感興趣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毅叔說世界系列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