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多年,“富二代”是張卓田身上的標簽,她自己也對這個標簽不置可否。
但回家接班后,她才明白,擁有財富與資源,也意味著要比旁人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壓力。這一點,所有的“創二代”都感同身受,他們依賴家族的光環,卻又渴望證明自己。“我的成績如果沒有超過父輩,那就是失敗的。”
2021年,張卓田父親的公司處在增長停滯期,亟需新的突破口。眼前的企業讓她看到了父親守業的不易,思慮之后,她接下了父親遞過來的擔子,決心重振家族企業,將中國的品牌帶到海外。
但接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海外求學5年,張卓田深受現代化管理理念的熏陶,而父親奉行經驗主義,兩人的理念格格不入,爭吵就是家常便飯。
直到2022年,她帶領團隊拿下了卡塔爾世界杯1.3億元的集裝箱訂單,讓公司的年銷售額翻倍。25歲的她,突破了公司過去幾年都沒能突破的瓶頸,父親才慢慢放手,給予她更多的肯定。
去年,在張卓田的改革下,公司的年銷售額突破了2億元,“因為目前的產量只能夠做這么多”。她也在著手擴建廠房,希望實現更大的目標。
被迫接班
在24歲之前,張卓田從沒想過接班。
1998年,張卓田1歲,她的父親創業做鋼結構配件的生意。那一年,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分房,推行住房商品化。各大城市涌現大量新建樓盤,不僅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許多應用于建筑和工程領域的配件行業也陸續爆發。
父親的生意乘著這股東風一路繁榮,“每年的營收在100多萬元”。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制造”,許多出口生意的機會找上門來。
“即使不是頭部商家,也都有機會。當時有一個來自新喀里多尼亞的大學生找到我父親,問我們能不能生產集裝箱,他們要用集裝箱做住房。在此之前,我們從來沒接觸過集裝箱這個類目,我父親和團隊一起研究后,覺得出口集裝箱的生意有前景。”張卓田回憶說。
集裝箱住房
其實在進入21世紀時,集裝箱住房就在歐美國家成了一種創新的居住方式,因為成本低、建造快、環保等原因,被廣泛用于住宅、辦公室、酒店等場所。2006年,荷蘭公司Tempohousing將集裝箱改造成學生公寓,標志著集裝箱住房成為主流。
綜合考慮之后,張卓田父親慢慢停掉了鋼結構配件的生意,轉型做集裝箱出口。2016年,張卓田出國留學,父親在國內將集裝箱出口到了歐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營收規模也擴大到了近1億元。
碩士畢業后,她回到上海工作,但很快父親就頻繁勸說她回家。公司的發展遇見瓶頸,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這個擔子,她推脫不了。耐不住父親的勸說,張卓田終于點頭,“要不然回去試試吧”。
張卓田帶客戶參觀工廠
2021年,24歲的張卓田回家當起了業務員,每天熟悉產品、熟悉流程、接待客戶。而在此之前,她對未來的想象是在寫字樓里當“都市麗人”。
剛剛回家那段時間,她很難接受現實,念書時期的教授告訴她,“不要太局限于所學的專業本身,把學校里獲得的能力運用到事業中去才是最重要的”。
看著父親身上的壓力,她感受到了守業的不易,決定接下這一重擔,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拿下最大的訂單
張卓田只做了半年的業務員。
當時碰上疫情,線下展會不開了,原定來工廠參觀的客戶也不來了,業務難以推進,張卓田開始思考如何尋找新的機遇。年末她干脆成立了新的市場部,重點布局線上市場,希望慢慢降低對線下渠道的依賴程度。
那也是她和父親吵架最頻繁的一段時間。她想推行數字化管理,讓所有的員工使用釘釘辦公,用OKKI(小滿,一款面向外貿企業的辦公軟件,提供高效的郵件營銷和客戶關系管理解決方案。)管理客戶,很多員工不習慣,不想改,父親也不同意她的做法。
“我父親覺得現在的流程完全沒有問題,不需要改,而且這樣老員工會在背后說你沒有人情味。但我認為釘釘和OKKI的使用效率更高,我就會很強硬地去推這件事。”張卓田說。
她還要求員工在過年期間也保持在線狀態,隨時接受客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的詢盤。而這個舉動也給公司帶來了她接手以來最大的一個訂單。
2022年春節期間,卡塔爾世界杯官方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發出了一個采購集裝箱的詢盤。那天是大年初二,國內的公司都在放假,但張卓田公司的業務員因為一直在線,及時關注到了這筆詢盤,立即把情況反饋給了公司。
而張卓田也趁著這個時間差,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人員,成立專門的團隊馬上和對方溝通相關訴求、設計方案、制作樣品,7天就發出了第一個樣品房。“為了拿出最好的產品,我們和對方在細節上反復溝通,從集裝房屋的外形美觀到內部布置,從功能配備到安裝成本,從海運空間到裝卸時間,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了。”
卡塔爾世界杯時安裝的集裝箱
最后真正拿下這筆1.3億元的訂單時,張卓田覺得不可思議,“剛開始真的不敢相信,我們原有的供應商不夠用,冷靜下來后,我們馬上協調了很多新供應鏈,同時在港口旁租了新的車間,做組裝和打包工作”。
更重要的是,這筆訂單不僅為撬動中東市場奠定了基礎,也讓更多員工看到了數字化管理的好處。父親也開始慢慢把她當做成熟的大人看待,能夠傾聽她的意見。如今,張卓田甚至已經培養出了新的市場部主管,她則更注重內部的資源和整合,“希望帶動公司從10走到100”。
沒有被颶風吹走的集裝箱
“制度和規則是公司管理的必要工具,但它們只是手段,公司真正的核心還是產品,只有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公司才能在市場中立足,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張卓田說。
在線上渠道搭建好之后,張卓田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產品本身上。
有了卡塔爾1.3億元訂單的背書,后續張卓田也曾接觸過奧運會的訂單,“但奧運會組委會將價格壓得太低了。這么多年價格從來不是我們的優勢,國內外現在做集裝箱的同行非常多,我們還是要專注于產品的差異化,低價訂單不僅不賺錢,還會傷害我們的品牌力”。
2023年一個客戶的經歷也讓她更加堅定,要做好產品。當時波多黎各發生颶風,當地不少集裝箱都被風吹走了,只有張卓田公司出口的集裝箱屹立不倒。
在此之前,當地居民大部分都覺得集裝箱長得都差不多,買哪一家都是一樣的。這場天災幫張卓田在當地打開了市場,現在每年都能穩定有近50套集裝箱發到波多黎各。
現在她將生意的重點放到了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發達國家。“一方面,這些國家的住房缺口更大,尤其是疫情過后,很多地方的人工成本飆升,導致傳統房屋建造的周期被拉長,住房價格也不斷飆升,很多人就會把目光轉向這些集裝箱;另一方面,這些地方對產品的價格接受度更高,他們更注重產品的質量,而不是只看價格。”張卓田告訴我們。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將集裝箱當成永久性住房,“我們設計的集裝箱房屋使用20多年完全沒有問題”。
張卓田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改變大眾對集裝箱的認識。以前提到集裝箱房,大家想到的可能只是一個方正的小盒子,但張卓田正在在把集裝箱房做的像家一樣,如今居住的舒適度和使用的年限都在提高,就連外觀也在日漸靠近傳統的房屋,“預制房屋”正在成為許多普通人的新選擇。
這兩年舊工廠的產能一直處于拉滿的狀態,營收穩定在2億元左右。最近張卓田正在著手建造新的工廠,希望將中國制造的集裝箱帶到世界更多地方,在業績上實現新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