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區域協作、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2月19日,石河子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赴沙灣市城市管理局開展經驗交流活動。雙方圍繞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居民參與模式創新及長效管理機制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共同探索城市精細化治理新路徑。
交流會上,石河子市垃圾分類專班負責人馬文新通過數據與案例,系統介紹了石河子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實踐成果。作為兵團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石河子市黨政機關率先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鼓勵一個街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40.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05%。資源化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專班成員重點分享了“紅黑榜獎懲機制”聯動宣教模式以及智能回收設備亭全域布設經驗,沙灣市與會人員頻頻記錄,對“以獎促分”“分類進萬家”等創新舉措給予高度評價。
在宣傳教育方面,石河子市采取了多樣化的手段。不僅利用社區宣傳欄、公交廣告、新媒體平臺等渠道廣泛傳播垃圾分類知識,全市范圍內小區、學校、醫院、藥店、餐飲酒店、賓館商超等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講活動202場次。
在設施建設上,石河子市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了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合理布局垃圾分類投放點,配備了分類垃圾桶、智能回收設備等設施,方便市民進行分類投放。建立了分類收集運輸隊伍,確保分類后的垃圾能夠得到及時、規范地收集和運輸。此外,還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水平。
沙灣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對石河子市的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結合沙灣市的實際情況,與石河子市專班成員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就如何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分類意識、如何解決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如何加強部門間的協同合作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做法。
此次跨市交流不僅展現了石河子市垃圾分類工作的示范效應,更推動形成“經驗互鑒、資源互補、治理協同”的綠色發展格局。雙方表示,將以此次互動為契機,共同探索垃圾分類工作的新路徑、新方法,為改善城市環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閆俊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