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年,王陽明因得罪了擅政宦官劉瑾,從京被貶到貴州龍場任龍場驛棧驛丞。任期三年。
王陽明去往貴州的路上,曾被劉瑾派的人追殺,他跳水假裝自盡躲過一劫。
為了避禍,他躲到武夷山,欲出家,后暗中前往南京尋找同樣受牽連的父親王華。父親的鼓勵,讓王陽明決定繼續前往貴州任職。
貴州山水眾多,地廣人稀,王陽明一路上跋山涉水,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
他親自參與農耕,在龍場度過了低谷期,重新振作后,創辦了龍岡書院研讀講學,還參與剿匪,做了很多造福當地人的事情。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時,悟出良知的道理:一是破掉得失心;二是破掉生死觀。
王陽明在《示徐曰仁應試》一文中說“君子窮達,一聽于天,但既業舉子,便須入場,亦人事宜爾。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則大惑矣。”
意思是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的意義,沒有人無緣無故地來,每個人都有活著的價值和意義。
所謂人生處處是考場,你碰到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你好好去做,好好經營。
進入人生考場,首先要立志。
立志要存天理,要向善,而不是一門心思想著金榜題名、功成名就、父慈子孝、兒女雙全、大富大貴、千古流傳。
同時,立志后,一門心思踐行志向,就可以讓實現“永恒不死”。
在人生考場中,如果你總帶著“必得”的心思去做事,而不是“做好”的心態,那么你就會因為執念而失去初心和快樂,終究會是一場空。
沒有得失心,看破生死的人是少數,所以我們才要去破掉得失心,破掉生死觀。
得失心過重會有三種表現:
1.害怕失敗。
得失心出現的原因就是源于恐懼。害怕失敗,就會陷入自我否定和絕望之中。
2.過度追求結果。
太過于關注結果,就會忽視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獲。人活一世,怎樣經歷,更加寶貴。
3.情緒波動大。
成功了就過度興奮,失敗了就情緒低落,波動太大,如生活在大風大浪之中,讓自己無法安心。
4.比較心理。
你一旦開始比較,就容易產生“二”心,貪欲、恐懼、焦慮就來了。人生多誘惑,避之不及,何必自尋煩惱。
如何破掉得失心、破掉生死觀呢?全靠這一件事——磨煉平常心。
王陽明在《與王純甫書》中講,“天下事雖萬變,吾所以應之不出乎喜怒哀樂四者。”
王陽明提倡事上磨煉心性,所磨煉的心則是平常心。
平常心并不在平常時修煉,而在非常時獲得。
遇到平時讓人憤怒的事情而不憤怒,遇到讓人焦慮的事而不焦慮。這才能訓練平常心。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日課21天》的作者度陰山講:事上磨煉的過程中不去關注得失,自己就不會被困住。天地如逆旅,你我皆過客。既然是過客,哪里都可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