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亦即高中畢業那年,同學紛紛報名應征入伍,那時女兵少之又少,全縣僅有一個女兵名額,同班同學楊敏是幸運兒。在一片鑼鼓聲及全班女生羨慕的目光中,楊敏同學胸佩大紅花、著一身草綠色軍裝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大多數同學則被人們歡送到廣闊天地插隊落戶當了新農民,當了民兵。
下鄉插隊落戶后,我也當了民兵。
圖片來源網絡
當時按年齡劃分,知青都可以當基干民兵,參不了軍,當一名女民兵也好,亦體驗到了軍人生活,雖然是一身老百姓裝束,我也很高興。
冬練“三九”,每年數九寒冬,由駐地解放軍帶領民兵集中軍訓,先是給大家上軍事課,了解國內外局勢及軍事基礎知識。現場練兵從列隊報數、前后左右轉、跑步入手,到練習投擲、扔手榴彈,練匍匐前進、摸爬滾打、實彈演習……訓練過程毫不含糊、嚴格要求,各營還安排民兵夜間站崗放哨。
全公社100多民兵同吃、同住、同訓練,年輕人在一起歡笑多,歌聲多,每次練完三線對一線瞄準、打靶,男民兵高唱: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女民兵則愛唱: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50年過去了,當年激情飛揚的歌聲仍時時在耳邊回響……
圖片來源網絡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因病長逝,巨星隕落,全國上下頓成悲的海洋……為防止可能出現的外來侵犯,按照上級命令,基干民兵全部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大隊民兵營長讓各民兵排作好充分思想準備,隨時隨地將隊伍拉出去……
難忘一個夜晚,我們大隊遠處的山林著火了,上面通知基干民兵帶上柴刀、干糧和手電筒緊急集合,要求急行軍翻山越嶺砍火道救火。深更半夜,幾十個年輕人出發了,還好,那晚有些月光,山路隱約可辨。雖說有前衛、后衛,我們幾個女知青仍感到緊張,也還有那么一種新鮮、刺激感……
到底年輕,都有冒險精神,不知方位,只管朝著火光前進。大家發揮團隊精神,互幫互助,不時提醒小心路滑、小心摔下山去……也不知走了多久,先鋒人員折回來了,說山火已經滅了……當時我們也不懂,火光怎會消失!?后來,聽當地上歲數的人說,山火有這個特點,自生自滅。
一行人打道回府,上山容易下山難,夜露水的緣故,下山石路濕滑,我直挺挺地滑倒了幾次……天亮時分,我們終于下了山,都餓了,大家席地而坐,就著軍用水壺里的冷開水,一把接一把地吃干糧袋里的炒面,挺香的,都說比朝鮮戰場上一把炒面就一口雪強多了。我們的干糧袋是統一制作的,也只用了那么一次。
雖然沒有直接投入滅火戰斗,但此次行動還是得到了上級的認可,說我們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過硬的民兵隊伍。
作為知青女民兵,夜間登山行動僅此一次,我卻至今難忘!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陳愛玲(筆名:艾林),女,安徽青陽縣人,小學二年級隨同支援山區建設的父母去了皖南山區石臺縣,高中畢業在本縣農村當知青。77年通過入學考試來到蕪湖上技校,畢業后在中國長航船舶重工江東船廠工作至退休。期間曾擔任企業新聞通訊報道工作,多次獲企業報優秀通訊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