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三分鐘讀一本書,今天我們讀非暴力溝通。本書是由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所著。
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與正在憤怒的人,以及拒絕與你溝通的人達成有效溝通。在探討非暴力溝通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暴力溝通。
通常暴力溝通具有四個特點,首先是道德評價,比如說你從來不尊重我或你根本不愛我等,這種溝通方式往往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并不提倡。
其次是比較,例如小時候媽媽經常對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或者長大后說你看看別人都有男朋友了,而你呢?
這種比較會對被溝通者造成心理上的嚴重傷害,不建議使用。第三是逃避責任。例如我不得不這樣做,或者別人讓我這樣做的,這樣的表達只會讓他人對你失去信任,最后是威脅。
比如如果你再這樣我們就分手,或如果再這樣我就嘗試別的辦法。以上是暴力溝通的四個特征。而在閱讀這本書后,我才明白,那些說教無意識的比較以及曲解意思的表達,或許都是語言上的施壓行為。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溝通呢?簡單來說,他提倡我們用真誠且平和的態度進行表達和聆聽,以確保有效的交流。非暴力溝通有四個關鍵點,第一個是觀察,而非評價。比如說,如果你的丈夫經常加班,你可能會評論,你怎么總是加班呀?
這是評價。而你本周一共加了五次班則是觀察。在溝通時,我們盡量把觀察和評價分開,因為夾雜評價容易讓人感到被批評,從而產生抵觸情緒。第二個要點是表達感受,而非想法。
假設你的丈夫除了加班,空閑時間還常打游戲,你可能會說,你就知道加班打游戲,一點都不關心我,這是想法,而老公你經常加班,我感到特別孤獨,甚至每天都會有些難過,則是感受。
在溝通中,我們盡可能去表達感受,因為這樣更容易讓對方理解和接受。第三個要點是表達需要而非指責。
我們要說出感受背后的原因。假設你的丈夫有時還出去和朋友喝酒,你可能會指責,你就知道在外面鬼混。
這個家有我沒我都一樣。而老公,我每天都想跟你聊聊天,一起看個電影,吃點好吃的這體現了需要。當我們指責他人并不能解決問題,而表達需要則更能推動解決問題。第四個要點是表達請求而非要求。
如果你的丈夫還沒意識到該做些什么,你可能會要求你以后能不能多照顧這個家,關心我一點,這是模糊的要求。而老公,你能不能每周有兩天不加班,咱們一起去商場溜達、看電影、約會呢?則是清晰的請求。
當我們提出明確的請求時,對方往往會給予積極回應。綜上所述,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萬能公式。我看到、我感到,我需要,我希望最后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以結束今天的閱讀。非暴力溝通是以愛為起點和支點,希望人們能夠通過使用非暴力溝通達到愛自己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