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不怕遇到人多的地方?像剛過完的春節、在網紅點,黑壓壓的人群,完全沒有辦法拍照。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換種思路,從關注風景點轉變為關注人,拍景+人,或是只拍人,試著讓照片擁有更多人文味道。
1.用人做前景
在人多的地方用人做前景,可以增加“人”的群體氛圍感。前景遮擋、框架構圖、大光圈虛化,這幾個技法的使用頻率非常高。當然記得找有特色人物做主體,比如打傘的人、掃地的人、擁抱的情侶、歡樂的孩子……
Photo by Billy Dinh
Photo by Billy Dinh
多利用街道的縱深感,片子更加有層次,既能凸顯主體人物,也能讓畫面有更好的空間交代。
Photo by Billy Dinh
如果人確實太多,比如演唱會、活動聚會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干脆把所有人當前景,這時候前景的人群就能更好地烘托場景。
Photo by thekaleidoscope
Photo by alex hussein
Photo by pixabay
2.虛化的應用
在人群中拍人,采用慢門拍攝,可以削弱場景中過多的無關緊要的人,從而突顯主體。一虛一實的動靜對比也會帶來一種的“時光”效果。
Photo by Billy Dinh
Photo by Billy Dinh
快門時間的長短,決定不同虛化效果。拍照者根據現場光線條件不斷調節,不斷試錯,會給畫面帶來不同的動靜氛圍感。
Photo by Billy Dinh
3.抓捕細節
人體的某些細節特寫能放大照片的畫面情緒,很多攝影師都喜歡特寫人物的部分臉部、手部動作、行走的腿、后腦勺等等。
Photo by OrnaW
Photo by Engin Akyurt
比如完全將手作為關注對象,長期拍攝達到一定數量之后,也能展現攝影的力量,通過手的細節以及手中的物品,表達出不一樣的人物身份和故事感。
Photo by Monaris
4.發現生活故事
注意場景元素和人物身份的匹配,如果高度匹配上,你的照片就能用畫面元素講故事了。所以不能畏懼“人多”,人多的地方對于攝影師來說,反而是最容易捕捉生活故事的地方。
Photo by Billy Dinh
Photo by Billy Dinh
人多的地方我們不妨多去觀察、捕捉有趣的行為,用旁觀者的視覺去記錄瞬間。通過一定數量的快門積累,你一定就會有拍攝水準的提升。一張好的人文作品,也許就在偶爾一次出門掃街時不經意間形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