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取得一戰勝利的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在這場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的法國,為實現復興以及徹底壓制德國,要求對方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之后,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在1921年5月達成協議,德國的賠款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然而,德國的經濟非但沒有被賠款壓垮,反而迅速復興,并且反超法國,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魯爾危機
德國雖然接受了賠款委員會的要求,但卻是被迫的,因為協約國向其發出了最后通牒,所以他們在賠款問題上并不積極,還采取了抵制的政策,同時故意濫發紙幣,致使通貨膨脹嚴重。另外德國國內復仇主義情緒高漲,主張賠款的外長拉特瑙被暗殺。于是,德國在1922年7月提出延期繳付賠款的要求,但遭到了法國的堅決反對,由此引發了魯爾危機。
“魯爾危機”對德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同時卻分化、瓦解了協約國集團。英國、美國擔心德國經濟陷于崩潰,從而導致社會危機甚至引起革命,于是對法國施加壓力。最終,法國失去了對德國賠款的主導權,美國則插手其中。魯爾危機是德國戰爭賠款的轉折點,在某種程度上說,為德國經濟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二、道威斯計劃
美國的打算是向德國輸入資本,以穩定、恢復德國經濟,為德國的賠款創造物質條件,同時還可以控制德國的經濟,獲取更多的利益,而英法在得到賠款后,也能向其支付戰爭借債。于是美國在1924年提出了“道威斯計劃”,在向德國提供兩億美元貸款的同時,還大幅度削減了德國每年的賠款數額。
之后,外國資本大量涌入德國,在1924-1930年間達到了108億金馬克。從1924年起德國經濟開始恢復,并在1925年出現高漲的局面。到了1927年,德國的工業生產達到了一戰前夕的水平,僅用三年就實現了工業的復興。到了1929年,德國工業總產量超過戰前的13%,再次趕超英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這些都是“道威斯計劃”帶來的成果。
三、不了了之
盡管在“道威斯計劃”的加持下,德國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但他們仍不滿意,于是在1928年再度召開會議,重新研究解決賠款的問題。最終在1929年,賠款委員會提出新的方案,即“楊格計劃”。這個計劃的內容對德國依然有利,進一步放寬了《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限制,不僅減少了賠款總額,還撤銷了對德國經濟的監督。
后經海牙會議討論并通過,“楊格計劃”于1930年9月生效。但到了第二年,德國就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時任總統的興登堡宣布因經濟原因無力支付賠款。于是,協約國又在洛桑會議舉行會議,不再迫使德國馬上賠款,同時免除其九成債項。不過,賠款問題最終不了了之,德國此后沒再繼續賠償。
參考資料:1.《國際關系史》;2.《德國簡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