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萬歐元增資,為激烈市場競爭注入新變量
《中國科技投資》李璟
2月17日,中意財險發布公告,股東忠利保險有限公司審議同意為公司增資4000萬歐元(約合3.06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后,中意財險的注冊資本將從13億元人民幣增至16.06億元人民幣,計劃尚需監管部門批準。
失去中國石油這個股東后,中意財險需要面對如何彌補過去近五分之一保費收入的缺口。2024年中意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達到16.97億元,如果要保持增長態勢,公司或需在傳統車險業務之外開拓更多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的持續加快,眾多全球性保險巨頭紛紛通過受讓股權或增資等方式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掀起了一股外資進入的熱潮。
首次增資4000萬歐元
這是中意財險自2024年5月成為外資獨資公司后首次增資,也是忠利集團深化其在中國保險市場布局的重要一步。
根據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截至 2024 年末,中意財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 162.65%,且截至 2023 年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 161.40%、164.07%,最近兩期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 。
BB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增資不僅是對公司財務健康的鞏固,更是對中國市場發展潛力的信心體現。
忠利集團自2024年以9900萬歐元收購中國石油持有的51%股權后,成為中意財險的單一股東,標志著公司從合資企業向外資獨資企業的轉變。
作為全球領先的保險集團,忠利集團成立于1831年,業務遍布全球,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不斷加碼。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政策為外資進入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次增資正是忠利集團加強中國市場戰略布局的關鍵一環。
值得注意的是,中意財險的經營業績近年來持續向好。2020年至2024年,保險業務收入由9.41億元增長至16.9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5%。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客戶需求變化,公司未來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值得關注。
董事會縮減
在宣布增資之前,中意財險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了董事會的調整,規模縮減,多位來自中國石油系統的董事退出。目前董事長職位空缺,自2025年1月17日起,任命袁穎暉為公司執行董事,公開資料顯示,袁穎暉早年曾任職于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2018 年加入中意財險任臨時負責人,后出任總經理。
從內部治理來看,董事會的調整體現了忠利集團對公司管理的全面掌控,但空缺的董事長職位也意味著公司需要盡快選拔一位熟悉中國保險市場的領導者,以穩定團隊并推動戰略落地。
此外,董事會縮減后,公司決策效率可能有所提升,但同時也可能因多元化視角的減少而面臨決策盲區的風險。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中意財險需要構建更高效的管理機制,并加強與中國本地市場的關聯度,吸引更多本地化的高端人才加入。
保費收入方面,中意財險過去依賴中國石油及其子公司貢獻的保費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五分之一,2020年至2023年,中石油及其子公司為中意財險貢獻的關聯保費收入分別為2.77億元、2.41億元、2.59億元和2.99億元,占中意財險總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在19.4%至29.4%之間。隨著中資股東的退出,這一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被打破。如何在新治理框架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未來發展。
也就是說,失去中國石油作為股東后,中意財險需要面對如何彌補過去五分之一保費收入的缺口。2024年中意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達到16.97億元,要保持收入增長狀態,公司或需在傳統車險業務之外開拓更多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
然而,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據統計,全球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已有接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外資涌入雖然能夠推動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但也對中資險企和其他外資公司形成了激烈競爭。中意財險需要在差異化定位和客戶需求精準把握方面下更大功夫,才能在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外資搶灘中國保險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的持續加快,眾多全球性保險巨頭紛紛通過受讓股權或增資等方式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掀起了一股外資進入的熱潮。近年來,德華安顧人壽、京東安聯財險、國民養老、太平養老、華泰保險集團等公司外資股東均增加持股或新引入了外資。
自 2011 年起,史帶國際子公司通過定向增發獲得大眾保險(后更名史帶財險)20% 的股權,此后多次受讓其他公司所持股權,持股比例不斷攀升,最終在 2024 年待監管核準后,史帶財險將由外資控股公司轉變為外資全資公司。
保德信國際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也積極參與其中。2024 年 6 月 4 日,其通過競拍成功獲得騰邦國際持有的前海再保險 10% 股權,隨后于 3 月 8 日將該股權轉讓給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這一舉措使得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成為前海再保險持股 10% 的外資股東。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早在 2012 年就已與復星集團共同成立復星保德信人壽,早早涉足國內人壽保險市場,此番對前海再保險的投資進一步拓展了其在中國保險領域的布局。
比利時富杰集團在 2024 年 5 月 20 日擬以 10.75 億元向太平養老增資,增資完成后將持有太平養老約 10% 股份,并且中國太平還授予其未來增持至最高24.99% 的選擇權。
國民養老也迎來外資股東的加入。2024 年 12 月 9 日,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批復同意國民養老變更注冊資本,新增安聯投資為公司股東。安聯投資作為德國安聯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機構,以 2.84 億元認購國民養老發行的 2.28 億股新股,獲得 2% 的股權。德國安聯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集團之一,此次投資國民養老進一步完善了其在中國保險市場的布局。
此外,安達保險雖于 2024 年 2 月 5 日獲批解散,但其所屬的美國安達集團此前不斷增持華泰保險,最終實現對華泰保險集團的絕對控股,使華泰保險成為國內第一家 “中資” 轉 “外資” 的保險集團。而在 2024 年 9 月,金融監管總局廣東監管局批準京東安聯的股東變更申請,安聯保險集團將所持京東安聯 53.33% 股權轉讓給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轉讓完成后,安聯中國控股持有京東安聯 53.33% 的股權。
這些全球性保險巨頭的紛紛涌入,反映出中國保險市場巨大的吸引力,未來,外資保險巨頭與本土保險公司之間將如何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發展,它們的經營策略和產品創新又將給中國保險市場帶來怎樣更為深刻的變革和影響,值得持續關注與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