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8年6月起,美國等國家不間斷向西柏林空運各類物資】
二戰歐洲戰場勝利結束后,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隨著冷戰的爆發與加劇,德國成為東西方陣營對峙的前沿陣地,而德國首都柏林則成為前沿中的前沿。
在這個前提下,美英法三國的德國占領區逐漸走向合并(即后來的西德,也就是聯邦德國,此時已經在醞釀建立中),比如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盧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將西占區“三占區”融合在一起,并擬定了“倫敦建議”,包括法占區與英美雙占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共同制憲,成立聯邦德國等內容。
(一)東、西柏林的出現
這里面最尷尬的是德國首都柏林,又該如何劃分呢?
因為柏林整個城市都在蘇聯控制范圍內,也就是說這座城市的周邊都是蘇占區,對美、英、法三國來說,相當于一塊“飛地”,但是考慮到柏林的特殊地位和戰略價值,美、英、法三國仍然堅持拿到自己的那一份,于是柏林也被劃分成為四塊,由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各自接管一塊。
其中,美、英、法把自己手中的柏林管區進行了合并,形成了西柏林,至于東柏林,自然就是蘇聯接管的部分——美、英、法為了順利進駐西柏林,便聯合起來向蘇聯要求劃出三條經過蘇占區直飛西柏林地區的空中航線,并由蘇聯為通航飛機提供雷達服務,這樣相安無事地過了三年。
【美、英、蘇、法對柏林的分管示意圖】
到了1948年3月,蘇聯突然采取單方面行動,拒絕給飛入蘇占區的美英法等國家的飛機提供雷達導航,導致當年4月5日發生蘇聯戰斗機與英國運輸機相撞且機毀人亡的慘劇——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封鎖空中通道的原因只有一個,原本想建立一個親蘇政府的愿望徹底泡湯了。
【現在的柏林仍然保存著那個時期的一些印記】
(二)惱羞成怒的蘇聯
盡管二戰后的蘇聯已經元氣大傷,但他的目標是最好獨占整個柏林甚至整個德國,并且建立一個親蘇的德國政府,但是,美、英、法等國家并想讓蘇聯如愿,不僅與蘇聯一道分割了柏林,形成東柏林和西柏林,而且在1947年7月在巴黎會議上,美國確定把西德地區納入馬歇爾援助計劃的對象。
這意味什么呢?蘇聯很快明白,他們想把西德地區變成西方陣營中的前沿堡壘。于是1947年11月,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帶著龐大的代表團浩浩湯湯趕赴倫敦開會。
【東柏林街頭】
此時蘇聯仍然堅持需要建立統一的德國政府,不應該分割為西德地區、東德地區以及西柏林和東柏林,但美國的馬歇爾就反駁說這種要求“是一種欺騙和幻想”。結果這次會談當然不歡而散,接下來的1948年2月,美、英、法等國家再次召開解決德國問題的會議時,直接不再邀請蘇聯參加,準備制定一套建立西德政府的完整方案。
這種無視自己、把自己當成小透明的行為深深地刺痛了蘇聯,蘇聯發誓一定會采取報復行為,讓西方陣營看到一意孤行的后果,哪怕犧牲一部分西柏林的普通民眾。
【無論東柏林還是西柏林,40年代末都有很多殘垣斷壁】
于是從1948年4月23日起,蘇聯突然宣布對經過蘇占區前往西柏林的所有車輛一律進行嚴格檢查。美國、英國、法國覺得不可思議,便想試試,故意讓一輛運送生活物資的火車從西柏林地區開出,結果剛剛進入蘇占區,就被勒令停下,接受全面檢查并扣留了物資。
【1948年的西柏林,不僅有封鎖,還有對峙】
此后蘇聯還以技術困難、交通管制等各種理由切斷了公路和水運等通道,到了1948年6月30日,蘇聯索性切斷了由東柏林地區供應西柏林地區的大部分電力——當時西柏林地區共有250多萬人口,糧食和煤炭儲備只能堅持不到一個月,然而蘇聯的封鎖明顯是剛剛開始。
當時的西柏林民明白,整個地區已經陷入危機;而美國、英國和法國也明白蘇聯有可能魚死網破,如果不采取措施,西柏林200多萬人口就會出現人道主義災難,那么蘇聯的目的就達到了。
【陸路和水陸是蘇聯最先封鎖的,西柏林民眾只能指望空運】
(三)考驗空中運輸能力
為了盡快達到目的,除了封鎖地面、水面,蘇聯還一度準備封鎖空中航線——但是美國、英國和法國達成一致后,空間團結和強硬起來,加派了戰斗機、預警機對所有運輸物資的飛機進行護航。
由于當時蘇聯的空中力量完全不能與美國相提并論,再加上英國和法國的協助,蘇聯也不敢真的跟美國打起來,所以勉強留出了空中航線,很明顯,這是一道難題,蘇聯是想考考美國的空中運輸能力,到底能不能靠飛機運輸來養活西柏林的250多萬人口。
【正在裝載物資的運輸機】
作為對蘇聯封鎖的另一個回應是,美、英、法三國加快了西占區的合并,尤其是金融、經濟等方面的合并,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B”記馬克。而蘇聯則針鋒相對,于同年6月22日在東柏林發行“D”記馬克,并宣布將其作為整個柏林的流通貨幣——盡管蘇聯知道西柏林以及聯邦德國根本不可能使用“D”記馬克。
【西柏林需要的牛奶,也是每天空運的重點物資之一】
接下來就是考驗美、英、法三國尤其是美國的空中運輸能力、物資供應能力以及空中保護能力的時刻了,其中對美國支持最大的是英國,一共建立了三條空中走廊,這三條空中走廊從德國西部地區飛往西柏林,為西柏林提供了必要的物資供應:一條空中走廊從漢堡經漢諾威到西柏林;另一條從法蘭克福經埃森到西柏林;第三條是從法蘭克福直飛西柏林。
1948年6月26日起,美國空軍的C-54“空中霸王”運輸機從德國法蘭克福軍用機場將第一批生活物資送進了西柏林,從此,駐西德美占區的所有飛機都投入了空運行動,包括C-47、C-54、C-97等型號的飛機,這些飛機不僅運輸食品、衣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還為西柏林的工業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每天數一數運輸機,是西柏林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
尤其是進入1948年的冬天以后,煤油、煤炭、汽油甚至圣誕節的各種小禮品,都是運輸的重要貨物,尤其是1948年冬季至1949年初春,當時柏林的最低氣溫約為零下11-13攝氏度,持續了大約近兩個月時間,如果沒有這些空中通道運送的充足物資,250多萬西柏林居民真的會面臨悲慘的人道主義災難——不敢想象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悲慘境況。
【看看今天運了什么過來】
(四)最終無效的封鎖
除了空中運輸以外,美國和英國還嘗試通過陸路向西柏林運送物資,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秘密地道、偽裝車隊等等,試圖向西柏林運送物資,但是,由于蘇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陸路和水路,所以美國的這些努力要么被識破,要么被阻撓,實際運送效果并不好。
另外,為了取得國際輿論的支持,反對蘇聯不顧人道主義災難而對西柏林民眾的全面封鎖,美、英、法三國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蘇占區實施反封鎖,比如限制煤炭、鋼鐵、醫藥及醫療器械、黃油等重要物資運往東德地區尤其是蘇聯境內。
經過近一年的封鎖與反封鎖斗爭,蘇聯發現根本無法達到迫使西方撤離西柏林或阻止西德建立的目的,因為美國的空中力量實在太強大了,在320多天的封鎖期內,僅美國一個國家就能在一天之內調動800多架各類運輸機向西德地區運送各類物資(然后再分批轉運西柏林)、600多架戰斗機和偵察機在整個西德境內不間斷巡航與護航,最少的一天也向西柏林運送了4000多噸物資。
沒辦法,隨著國際社會不斷聲討蘇聯是在故意制造人道主義災難,到了1949年5月12日,蘇聯宣布撤銷對西柏林的封鎖——同年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水到渠成的先后成立,從此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直到1990年10月再次完成統一。
【德國統一后,人們沒有忘卻這段歷史,建起了空運博物館】
結語
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家向西柏林運送的約232.6萬噸各類物資中,僅工廠開工和居民取暖用的煤炭就占了約150萬噸,用當時美國報紙的話說,應該竭盡全力讓西柏林的平民過一個暖和的圣誕節——在這一年的時間里,230多萬噸物資,是由美國和英國飛行員共進行了約27萬7500多次飛行完成的。
回顧歷史,用燒昂貴航空燃油的飛機輸送價格低廉的煤炭,還是上百萬噸、長時間進行空中運輸,在人類的物流史上也是頭一回,很有些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