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塵埃落定和各地區2024年經濟成績單交卷,中國萬億GDP城市也迎來新一輪“洗牌”。
經濟普查,是每5年(逢3、逢8年份)進行一次的經濟“體檢”。2023年開展的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出現了兩大變動:一是首次增加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調查內容,以客觀反映我國經濟結構變化;二是實施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改革,由成本法調整為租金法。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國家中心城市,西安2023年GDP調增745.45億,總量達到1.28萬億。西安近年經濟、人口急劇擴張,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產業發展迅猛,2022年一度拿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GDP調增后,西安2024年GDP為13317.78億,排名全國第21位,不僅超過泉州,與佛山的距離也已縮小至50億以內,有望躋身全國20強。
與四經普相比,我國經濟發展在規模總量、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等方面都呈現出諸多的積極變化。而GDP調增數據較高的城市,正是這些積極變化的趨勢反映。
西安各區縣2024年GDP出爐:
西咸新區升至第5,增量第1
周至增速第1
數據來源公開報道,僅供參考
具體到西安各區縣表現,2024年“領頭雁”依然是全市唯一“三千億級”區的雁塔區,GDP達3312.67億元,同比增長4%;增量也僅次于西咸新區,全市第二。
未央區與長安區緊隨其后,位列第2和第3,分別實現1685.61億和1593.02億,兩者差距已不到百億。
碑林區以GDP1162.92億,位居全市第4名,但增速卻在全市墊底。
西咸新區GDP總量連跨兩個百億,邁入九百億臺階,實現941.2億,一舉反超了蓮湖區、灞橋區和新城區,升至全市第5名,增量全市第一;其中,灃東新城410.33億,占比44%。
2024年西咸新區市場主體數量強勁增長,6項指標在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繼續領跑:實有市場主體總量排名第一、實有市場主體同比增速排名第一、實有企業總量排名第一、實有企業同比增速排名第一、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排名第一、新登記企業數量排名第一。
蓮湖區GDP接近九百億,實現894.24億,增速5.5%,排名全市第6。
灞橋區和新城區GDP總量攜手突破八百億,分別實現809.21億和801.12億,分列全市第7和第8,灞橋區更是歷史性反超新城區8.09億。
鄠邑區GDP實現544.61億,連續三年實現三級跨越,反超高陵區,位居全市第9名。
高陵區GDP實現463.83億,排名全市第10位。
閻良區和臨潼區GDP總量都超過三百億,分別實現342.76億和301.08億,排名全市第11和第12;其中,臨潼區經濟總量是首次突破三百億大關。
周至縣和藍田縣GDP總量雙雙站上二百億,分別實現259.53億和205.96億,排名全市第13和第14;值得一提的是,周至縣名義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名。作為西安高新區與周至縣共建的省級重點產業園,高新集賢產業園自2018年啟動共建以來,截至2024年,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近20倍至48.05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447億元。
西部百強區:西安8區上榜!
2024年12月20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4賽迪西部百強區研究》,西安上榜的有:雁塔區、未央區、碑林區、長安區、蓮湖區、新城區、灞橋區、高陵區等8區。其中,雁塔區排名第2。
研究遵循科學、系統、客觀、可操作、可對比的五大基本原則,采用23個指標構建的城區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數據建模的方法分別對中國西部地區(不包括重慶市)所有地級市市轄區,包含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廣西11個省(自治區)的共237個市轄區,進行高質量發展水平評估。
研究指出,四川、陜西和廣西表現突出,2024年西部百強區分別占29席、16席和15席。西部百強區前10名中,除四川城區外,陜西、云南、廣西各占1席。
西部百強區地區生產總值跨度在300億—4000億元,數量最多的300億—6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區間城區個數為49個,其次是地區生產總值超1000億元的城區,其個數為31個;其中成都武侯區和西安雁塔區遠超其他百強區,二者的地區生產總值均突破3000億元。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關注長安范兒,專注西安解讀陜西,讀懂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