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票房還在漲。
目前已經突破120億,沖進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八。
并且,在動畫領域,已經成為 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TOP1 。
可喜可賀。
不過,自從《哪吒2》爆火以來,輿論風向也開始朝著越來越奇怪的方向發展。
很多網友的發言,已然超越了電影本身,而是開始強化 一種民族情緒。
就像網絡上還出現了一個名為「升國旗」的熱潮。
希望中國電影創造歷史成績,這種心情無可厚非。
魚叔也希望我們拍出越來越多的好電影,被世界看到。
但,這種情緒現在已然失控。
不說《哪吒2》好,就是別有用心。
給《美國隊長4》排片,就是賣國奴。
魚叔前兩天寫了其他的劇,就被認為是在阻礙哪吒的熱度。
甚至,還有人造謠,樹靶子拉仇恨的。
其實,魚叔也很高興《哪吒2》能取得這么好的票房。
票房冠軍天花板的更新,造就了中國影史新的里程碑節點,也打開了國產電影更多的可能性。
但顯然,現在談論《哪吒2》已經不是只在談論電影本身了。
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情緒代表,一種集體潛意識的投射。
究竟為何這樣?
今天不妨來聊一聊。
某種程度上,我們還是輸太久了。
導致這種屈辱不平的心態,一時半會還沒能得到紓解。
自從1994年開始引進好萊塢大片以來,我們的電影票冠就被奪 走了很長時間。
從《亡命天涯》到《真實的謊言》,再到《侏羅紀公園2》,都拿到了當年內地票房冠軍。
1998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成就了一次現象級爆款。
90年代末,在我國總體票房僅為8個億的前提下,《泰坦尼克號》以3.59億的票房一舉奪下票房冠軍的寶座。
而且這個位置,它一做就是11年之久。
直到2009年,4.04億票房的《變形金剛2》打破了這個紀錄。
隨后一年,又先后被《2012》和《阿凡達》刷新。
尤其是《阿凡達》的出現,首次突破了10億票房的大關,將內地電影票房之冠的數字提升了三倍。
2014年,《變形金剛4》將影史票冠頂到19億+。
2015年,《速度與激情7》票房突破24億。
可以看到,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影史票房冠軍一直被好萊塢電影占據著。
雖然國內也拍過不少票房高的大片, 但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無論是從制作、還是技術及故事,好萊塢的競爭力始終無法被動搖。
這個僵局,終于在2015年夏季打破。
暑期上映的《捉妖記》以1300萬的差距,超過了《速度與激情7》,刷新了冠軍名單。
2016年,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則開啟了中國電影的30億時代。
而下一年的《戰狼2》則直接將這一數字拉升至56.94億。
2021年,冠軍的位置則交棒給了《長津湖》。
再到如今,突破120億的《哪吒2》。
回顧中國電影票房天花板的演變,其實不難發現:
這是一段國產電影不斷逆襲,逐漸奪回本土市場的歷程。
因此,這種長久壓抑的情緒,終于在這幾部電影上得到了宣泄。
無數人想要國產電影贏,而且要贏得痛痛快快,徹徹底底。
只是,為什么是《哪吒2》?
為什么它可以獲得遠比《戰狼2》《長津湖》更高的票房?
一直以來,國產電影都存在著各種明顯的品質問題。
即便是那些票房大爆的作品,在口碑上卻有著無數的爭議。
像是《捉妖記》與《美人魚》這兩部電影,其實在故事內容上都受到無數詬病。
而且,《捉妖記》當時還深陷虛假票房的爭議。
很多電影院都被爆出「幽靈場次」的消息。
而《美人魚》的成績,則有很大一部分仰仗于「周星馳效應」。
當初這部電影上映時,網上出現了不少類似于「我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的營銷。
很多人也真的是抱著這種心態走進電影院的。
另一方面,國產電影的內核表達也很單一。
這一問題在主旋律大片中尤其明顯。
這些電影雖然有著不少投資巨大的場面,更是在情緒上具有不少刺激點。
然而,幾乎都在宏大敘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比之下,《哪吒2》的故事則要完整得多,解讀空間也更豐富。
它的這次大爆,并非一次偶然的勝利。
而是與國產電影30年來探索發展密不可分的一次必然爆發。
在這部電影身上,疊加了三層buff。
第一層,是中國制造。
過去三十年,國產電影一直在 技術條件上不斷。
從《捉妖記》開始,本土奇幻大片在質量上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不少爆款都相繼出現。
后來的科幻片《流浪地球》與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受益于此。
到了《哪吒2》的視覺效果,就更加優質。
像是在陳塘關的裂空爪召喚妖怪的設計與效果。
又像是最后大戰時,一眾闡教捉妖隊的陣營變化與移動。
無論是千軍萬馬的震撼,還是角色的靈動感,都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層buff,是中國文化。
與硬件技術同步探索的,是故事內容的本土化。
從《英雄》開啟中國大片時代,國產電影就蜂擁取材中國古典文化。
從古裝武俠,到奇幻神魔。
脫胎于中國傳統文化/神話故事的電影,越來越成為創作者的首選。
光是《西游記》《封神演義》這兩部古典奇幻小說,就被翻拍借鑒了許多次。
因為這是獨屬于中國特色的題材,是好萊塢難以復制的。
然而,只有這些,依然不夠。
大部分國產爆款電影,都必須擁有第三層buff,即中國內核。
中國故事背后所傳達的內核,都深深戳中當下觀眾的一種集體情緒。
一方面,是對歷史屈辱的紓解。
就像是《滿江紅》最后眾人背詩的情節,就在最大程度上刺激到了觀眾對歷史上的民族屈辱痛點。
另一方面,是對國家復興的渴望。
像是《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在某種意義上都滿足了人們對國家強大的振奮之情。
不僅是內容上的滿足,也是電影之外的滿足。
很久以來,軍事大片與科幻片都是國產電影的短板。
觀眾想要看這類電影,很多時候只能從外國片中選擇。
日積月累,自然就產生了一種「為何我們總是做不出這樣的電影」的情緒。
而這些電影的出現,就會讓大眾擁有揚眉吐氣之感。
到了《哪吒2》,則將以上三層buff全部疊滿。
首先,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說,中國文化元素非常豐富。
其次,制作技術上已經達到國內頂級,作為全電腦制作的動畫電影,更是充分體現了工業水平。
最重要的是,哪吒這個形象所代表的反抗精神,在這部電影里被充分擴大化。
不僅僅是過去作品里鮮明地表達對傳統封建父權的反抗。
更通過一些情節和符號,隱喻了對現代階級固化和西方霸權的反抗。
不管這種隱喻是否有意為之,但模糊的表現確實讓不同的人從中獲得針對不同對象的情緒價值。
同時,作為一部動畫片,其受眾范圍又能夠向下延伸,從而做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合家歡。
更不用說,哪吒這一傳統神話故事中的經典形象,也承載著濃厚的文化意義。
這樣的電影能夠走向全球,與一眾國際大片一比高下,觀眾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如果只看票房成績,《哪吒2》無疑是全球影史無法忽略的一員。
魚叔再次聲明防杠,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也很高興看到它取得這樣好的票房成績。
但,我并不認同,在電影的討論和票房競爭中,加入太多的民族情緒的對立。
有的將刷票房行為,宣傳成「抗日戰爭」。
有的呼吁抵制其他電影的排片,擾亂市場公平競爭。
其實,這樣類似的情況,近幾年屢見不鮮。
去年的綜藝《歌手2024》,也一度在輿論上引發了一場「抗戰」話題。
「葉赫那拉英子」「守國門」之類的熱搜輪番上陣,此起彼伏。
在這樣的情緒引領下,電影、音樂等藝術的交流與討論,都已經遠遠脫離了其內容本身。
而且,就算是將一部《哪吒2》托舉到榜首,也并不代表中國電影整體的提升。
實際上,往回看個幾年就會發現,國產電影一直處于一個「凝固」的狀態中。
首先, 電影類型「凝固」 。
市場上可選的電影類型已經越來越少。
實打實的功夫片,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
上一部令人影響深刻的功夫電影,好像還是12年前的《一代宗師》。
也因此,武打明星、武行特技人都在漸漸消失。
恐怖片更是難得一見。
即使好不容易有一兩部看得過去的恐怖片上映,也是不完整的閹割版。
至于文藝片,更是好像與我們說了再見。
其次, 質量也在「凝固」 。
太多的爛片充斥著國內市場,讓觀眾看得痛不欲生。
光是去年一年,就留下了數不清的心理陰影。
這次《哪吒2》之所以能如此之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對于國產電影近期質量下滑的報復性反彈。
所以,《哪吒2》的成功,是餃子及其團隊的成功。
是一部分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的中國動畫人的成功。
而不是,只想濫竽充數的電影人,或蹭流量的無關者的成功。
魚叔希望,《哪吒2》的爆火,更應該是一次響亮的耳光。
打的不是洋人。
而是那些不爭氣的國產爛片臉上。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