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狐網訊(李新建 高超)立春已過,當前我省大麥陸續(xù)進入返青、拔節(jié)期,既是大麥肥水需求高峰期也是產量形成關鍵期,大麥苗情田間長勢總體正常,土壤墑情較好,溫度也適應大麥生長。但由于溫度較往年持續(xù)偏高、暫時也無有效降水,部分播期偏早、播量較大的田塊已經旺長,同時晚播麥田或播種粗放地塊單株分蘗較少、次生根活力弱,個別地塊病害及草害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加重。當前大麥田間管理的重點是加強分類管理、因地因苗施策,優(yōu)化群體結構、控旺促弱轉壯,增強大麥抗逆能力,夯實穩(wěn)產豐產基礎,國家大麥青稞體系、河南省甘薯雜糧體系駐馬店試驗站就做春季田間管理,提出以下建議。
一、及時早春鎮(zhèn)壓。對于已經旺長或有旺長趨勢的壯苗麥田,在返青至起身期連續(xù)進行2-3次鎮(zhèn)壓,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根系下扎,實現(xiàn)控旺穩(wěn)壯。對于耕種粗放、坷垃較多、秸稈還田質量差導致土壤不實且冬前未進行鎮(zhèn)壓的麥田,在早春土壤化凍后及時鎮(zhèn)壓,可避免冷空氣侵入分蘗節(jié)附近凍傷麥苗。對于沒有灌溉條件的丘陵旱地麥田,在土壤化凍后及時鎮(zhèn)壓,促使土壤下層水分向上移動,起到提墑保墑、抗旱防凍的作用。鎮(zhèn)壓要做到“三不壓兩注意”,即土壤過濕和鹽堿澇洼地不壓,有霜凍麥田不壓,已經拔節(jié)麥田不壓,注意掌握鎮(zhèn)壓力度,注意機械行走速度,確保鎮(zhèn)壓質量和效果。
二、因地因苗科學運籌調控肥水。因苗因墑科學開展節(jié)水灌溉,保證大麥春季正常生長的水分需求。對墑情較差且有可能影響大麥正常返青的麥田,土壤解凍后及時補灌,抗旱保苗,澆水后及時劃鋤,提高地溫,破除板結,保墑防凍。對于麥田整地不勻,土壤蓬松,出現(xiàn)吊腳苗,葉部已有干枯現(xiàn)象,且無分蘗或分蘗少,抗性弱易感染病害。這類苗應及早在返青期澆水追肥,畝追肥尿素8-10kg,沉實土壤,促進苗情轉好。對已經旺長或有旺長趨勢的壯苗麥田,若底墑適宜可將追肥澆水時間推遲至拔節(jié)后期,畝追肥尿素6-8kg。
早春澆水應選擇日均溫度5℃以上晴好天氣的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進行小水細澆,防止大水漫灌。大麥拔節(jié)孕穗期是水分需求量較大時期,當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宜采用滴灌、微噴和水肥一體化等節(jié)水灌溉措施,每次畝灌水量不超過40立方米,抗旱防凍,促進大麥穗部正常發(fā)育。
三是雜草防除要及時。目前大麥田田間調查雜草以禾本科雜草為主,且早熟禾、多花黑麥草居多。在禾本科雜草達到每平方米1株以上的麥田,每畝可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80g-250g,兌水15-30升進行噴施;對于多花黑麥草等,可用5%唑啉草酯乳油100ml-120ml,兌水15-30升噴施。對于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類雜草交互生長地塊,可用5%的唑啉草酯乳油80mL與20%的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5mL,加水30kg進行噴霧;也可用異丙隆200g與20%氯氟吡氧乙酸30ml和20%的二甲四氯40g混用,加水均勻噴霧。
四是監(jiān)測田間病害蟲害。目前氣溫波動起伏明顯,大麥田易發(fā)生紋枯病、條銹病等病害,同時氣溫回升快,降水量少,田間麥蜘蛛、蚜蟲、地下害蟲陸續(xù)進入始發(fā)期,應加強監(jiān)測和防控,根據田間病情預測預報,在發(fā)病初期及時噴藥進行防治,降低病蟲基數,減緩春季為害。對于條銹病葉達1%或白粉病達10%的田塊,應及時用20%三唑酮乳油等藥劑,對病葉及周圍噴霧,以防傳播擴散。對于大麥紋枯病、全蝕病等根部病害,每畝可用12.5%的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g~30g,或1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g,每畝加水50kg噴霧,同時注意將藥液噴施在莖基部。(國家大麥青稞體系、河南省甘薯雜糧體系駐馬店試驗站 馮輝 副研究員)
責編:宋景輝
校對:尹妮子
統(tǒng)籌:肖建賀
審稿:宋家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chuàng)致敬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獵狐網系信息發(fā)布平臺,獵狐網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