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這個號的客官們 ? 都變得更美 更好了 *
敬觀音的茶,要用壺燒開;給兒子祈福,不能吃牛肉;下擺的扣子,松開秀性感;全職的外孫,聽不懂潮州話;出生給你種下的石榴,考試第一名給你存款,存下的錢,給你買新房子;大兒子送的鞋,擠腳也要穿,但看出大兒子只為了遺產,于是想買一雙新鞋了;希望小兒子不要來,因為說明他過得好;說不出最愛誰,但最想讓女兒陪……
得了癌癥的阿玉,也是化療沒完成就走了;爸爸媽媽,你們來接我了,爺爺奶奶,你們在哪;春節剩下的飯菜,一個人要怎么吃的完;一周一次的聚會,也沒能一家人坐下打牌;什么時候,外孫給外婆唱搖籃曲,什么時候,再路過你生前的粥鋪;我沒有東西留給你,你不用再照顧我了;陰陽相隔的彩虹,呼嘯而過的火車;低眉的世尊,沉默的菩薩,故意撒一團的花……
有關于這部電影的種種碎片
電影推薦
評分:★★★★☆
分類:家庭 / 劇情
這真的是一部好典型的講述華人家庭故事。最年長的女性把一生奉獻給家人,許愿時會保佑每一個子孫,珍藏住每一句孩子們小時候的童言。而我們是什么時候遺忘兒時信口胡說又發自內心的承諾呢,長大這點真不可愛。流了很多眼淚,因為沒有機會照顧奶奶了。
在印象中經典的華人家庭是這樣的:不管兒子如何自私沒有良心,媽媽永遠偏袒的是兒子;不管女兒如何照顧,最多只會換來一句夸獎然后實實在在的遺產依舊沒考慮到她。最恐怖的事是:媽媽也曾是自己家庭如此這般的受害者……
我感動的點從來不是親情,我承認或許和我的經歷有關,但更直白的原因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根本感動不了一點。我感動的從來都是阿嬤本身:她面對化療脫發帶來的恐懼和悲傷,在夜晚被疼痛折磨時請求父母帶她走的呢喃,和發現原來自己覺得唯一真心付出的外孫實際上和盯著她遺產的孩子沒有差別的時候那種不動聲色可是內心崩裂的失望….
這部電影看上去輕松詼諧,三姑六婆,實際上綿里藏針,后勁兒非常大。這也是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南洋先輩們篳路藍縷,漂洋過海,為的無外乎就是家里妻兒的一襲新衣,一口熱食。哪怕已經落地生根,鄉音難覓,骨血里流淌的依然是中華傳統家文化的基因。看完這部電影后突然想去看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了。
櫥窗里存錢罐被偷走的是信任,春節后冰箱里吃不完的是孤獨;拜觀音后不吃的,寺廟簽上寫滿的,石榴樹上熟透的,都是姥姥對這個家的愛;我帶著功利的企圖住進她的房子,她帶著卑微的渴望想買漂亮墓地;當我學會了姥姥的語言,才聽懂了她最后沒說的話;當我聞不到房間的老人味,才記起她曾經許給我的愛……
真的很難想象一部電影能通過一個遺產繼承問題包攬了當下幾個最具爭議的社會議題,整個東亞都避不開的女性作為母親就必須犧牲自我權益以及正視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空巢老人、臨終關懷、等待死亡感知死亡,加上久石讓式淡淡的配樂,整個片子有種是枝裕和的哀傷風格,結尾送別高潮戲不煽情卻催淚,泰國的現實題材拍得太好了……
??
最后再說一點,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反倒不是什么祖孫親情,而是在想,人這一輩子,不管多么堅強獨立,似乎都無法逃脫對于“陪伴”這件事的需求。尤其是當你老了之后,周圍的一切人和事都在離你越來越遠,你怎么也跟不上,但又沒法要別人停下來等等你,這實在是太難受了。
片子里讓我哭的最厲害的是那句,姥姥說討厭過完年之后的第二天,家里冷冷清清的,剩飯剩菜我一個人怎么吃呢?我就想起我媽好多時候跟我說的話,以及她需要面對的這一切,一旦代入后簡直止不住。其實我不算是個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對外婆的記憶也都很模糊了,但是這個片子還是勾起了我很多跟老人相處的回憶。這部電影實在太東亞了,明明生氣又不能不管,明明受傷又沒法說疼,媽媽的那句玩笑話“兒子繼承了財富,女兒繼承了癌癥。”真的好窒息好討厭好想逃,后勁實在太大了……
刻畫得最好的是
一個女人被婚姻、子女和愛蠶食的一生
愿所有的等待
終將變成美好的遇見
2025,用記錄觸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