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 OF COMMON
/不寫平庸的故事/
若前方無路,便踏出一條路
文/梁艷琳??
編輯/劉宇翔
就在剛剛,《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突破16.98億美元,超過《頭腦特工隊2》,登頂全球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官方并宣布延長放映時間至3月30日。
消息傳來,光線傳媒的股價在連跌兩天后,上漲了4.68%。在前兩個交易日,光線傳媒的股價分別下跌了6.27%、14.6%,跌破千億市值。
可以說,光線傳媒的股價與哪吒深深綁定在了一起,銀幕上,哪吒在鬧海,在市場上,游資在圍獵“哪吒”。一位私募圈的朋友對我們說,“光線傳媒從300億炒作到1000億市值,每天成交金額都超過100億,一兩家游資根本炒不起來,各路資金應該都有份,多方聯(lián)動的結果。”
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是成都可可豆動畫有限公司(光線傳媒持股其母公司霍爾果斯可可豆動畫30%),主要發(fā)行方是北京光線影業(yè)有限公司。光線傳媒是這場盛宴的最大贏家,目前市值仍高達853.68 億,市盈率更是167.32倍。
但光線傳媒作為大股東的貓眼娛樂自《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以來,雖然一度上漲超 16%,但漲幅遠不如在 A 股的光線傳媒,跌起來卻毫不含糊,2 月 17 日光線傳媒大跌那天,貓眼娛樂也重挫10.18%,即使是光線傳媒股價回升的19號,貓眼股價仍小幅下挫0.24%,市值僅有 96.25 億港元,市盈率僅11.14倍。
貓眼成立于2012年并于當年上線。最開始由美團內部孵化,前身是美團娛樂部門的在線電影票務業(yè)務。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戰(zhàn)略合并完成之后,貓眼整合了大眾點評的娛樂業(yè)務。2016年,貓眼從美團點評剝離,開始作為電影發(fā)行方開展業(yè)務,并從事其他娛樂服務。2016 年,光線傳媒以23.83億元的現(xiàn)金和價值23.99億元的光線傳媒股票,換來了貓眼57.4%的股權,當時貓眼的估值達到83.31億元。
2017年8月,光線控股繼續(xù)增持貓眼,其以17.76億元的對價購買了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貓眼19.73%的股權。根據(jù)交易價格計算,貓眼的整體估值約為90億元。
也就是說,近7年后的今天,貓眼的市值與當年相差無幾。
雖然背靠同一個自然人股東,又都在分享“哪吒”這場盛宴,但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電影票務平臺,貓眼娛樂在這場盛宴中,似乎沒能翻起更大的浪花。
01
《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已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在延長放映時間后,若最終票房達150億-160億元,基于60%投資比例及分賬規(guī)則,光線傳媒分賬收入或進一步增至28.2億-33.4億元。
而在2023年,光線傳媒全年營收僅15.46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14.42億元,那么僅《哪吒之魔童鬧海》一部影片的分賬收入,就遠超其過去一年的總收入。
至于貓眼,線上售票占比87%,貓眼、淘票票市占率六四開,每張《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票收票務服務費率按平均4%計算,貓眼從中的票務服務費收入大概在 3 億元左右。并且,考慮到貓眼也為多家非光線系影片,如《唐探1900》等提供發(fā)行服務,在春節(jié)檔,貓眼的收入應該也不差。
要知道,受其主投影片的《解密》《危機航線》虧損拖累以及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慘淡拖累,貓眼上半年營業(yè)收入同比下降1.18%至21.71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更是驟降29.96%至2.85億元。在線票務市場里,貓眼和淘票票已經形成了“雙雄”的局面,長期把持著電影售票平臺的流量入口,《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大熱,本來可能是一劑強心針,但奈何貓眼的股價多少還是有點不夠興奮。
可能的解釋是,A 股是個“講故事”的市場,游資借著故事瞎炒,哪管啥市盈率,而港股市場相對理性,市場對“哪吒”的利好提前消化,并且認為這種現(xiàn)象級的紅利是“撞好運”,難以復制,所以給的定價相對較低。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在線票務市場,貓眼與淘票票已經“雙雄”格局,但整個電影票房如果后續(xù)繼續(xù)疲軟,那么無論是票務還是發(fā)行市場增長空間都有限,兩家競爭來競爭去,不過是零和博弈。
并且,新興平臺正在分流用戶。電影愛好者劉蕊表示每次有新出的電影,她都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她平時習慣在美團、支付寶、貓眼等平臺買電影票,但這兩年劉蕊發(fā)現(xiàn)有時候在抖音團購、抖音直播或者淘寶、閑魚上能買到便宜一些的電影票。
劉蕊說,“淘寶、閑魚上一般是電影票販子在影城辦了年卡、次卡或者有其他購票渠道,然后再在電商平臺上把電影票銷售出去,雖然便宜不了多少,但是蒼蠅也是肉”。除了這些 APP,劉蕊常用的招行的掌上生活,也經常出現(xiàn)19.9元觀影的活動,而且有時候還能疊加積分使用。
這些涓涓細流正在侵蝕貓眼的護城河,但貓眼要提防的還不只如此。
02
現(xiàn)在貓眼是抖音的合作方,抖音平臺上的電影預告片切片、博主“種草”短視頻掛的購票鏈接,點擊后會跳轉到貓眼小程序。
但這并非是抖音放棄了票務市場這塊蛋糕,而是曾經發(fā)起沖擊未遂后的妥協(xié)。2022年,抖音通過收購影托邦,后更名抖音電影票,殺入電影票務市場,接入了8000余家影院。
按當時的設想,通過抖音電影票,抖音掌握了B端的數(shù)據(jù)服務、直播宣發(fā)、新媒體投放、泛娛樂內容營銷和智能制作服務,以及滿足了消費者的線上購票、打分評價等需求,還可以直接參與影片的出品或發(fā)行,不但從淘票票和貓眼分得部分市場,流量得到變現(xiàn),甚至據(jù)此上溯到影視制作、智能宣發(fā)等環(huán)節(jié),在文娛產業(yè)實現(xiàn)閉環(huán)。
但奈何影托邦的票務系統(tǒng)以B端團購為主,C端在線選座、實時核銷等用戶體驗不及貓眼和淘票票。當時部分影院反映,抖音兌換券需線下核銷選座,流程繁瑣。抖音當時還試圖通過團購和本地化營銷吸引影院入駐,但中小型影院因服務費高(10%)、核銷率低等問題選擇退出,萬達等連鎖品牌也興趣寥寥,2023年春節(jié)檔,抖音電影票訂單量同比增長71%,但市場份額占比不足5%,遠低于貓眼、淘票票。
而當時用戶習慣已經養(yǎng)成,抖音要硬搶貓眼、淘票票的市場份額,自建票務系統(tǒng)是必須,還需投入巨額票補(如春節(jié)檔單部影片補貼數(shù)億元)才能爭奪市場,邊際效益低。
彼時抖音正全線作戰(zhàn),廣告、電商等核心業(yè)務市場巨大,增速極高,而2023年電影總票房約550億元,服務費收入僅約50億元。在“先大后小、抓大放小”的戰(zhàn)略選擇下,抖音暫時擱置了抖音電影票發(fā)展,選擇了與貓眼合作,接入貓眼成熟的票務系統(tǒng),曲線快速切入票務市場,而抖音也因此可更專注于自身擅長的流量運營與內容營銷,快速提升用戶體驗,吸引更多用戶。
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個雙贏的局面。抖音成為電影宣發(fā)的首選平臺,2023年超80%的影片將“官抖”作為核心宣傳陣地,例如,《消失的她》通過抖音話題播放量超300億次直接拉動票房破35億元,以及《哪吒之魔童鬧海》抖音官方話題播放量早就超過120億次,以“哪吒春運回家 也得過安檢這關”為創(chuàng)意的短視頻,獲得超數(shù)百萬的點贊和百萬級的轉發(fā)。
抖音在電影宣發(fā)上已形成顯著優(yōu)勢,通過內容共創(chuàng)、直播互動和IP衍生實現(xiàn)全鏈路滲透。
通過“短視頻、直播種草-小程序購票”的閉環(huán),抖音無需自建票務就能分羹票房收益。抖音與貓眼合作開發(fā)了CPS(按效果付費)功能,抖音創(chuàng)作者在短視頻或直播中可嵌入貓眼購票鏈接,用戶點擊后進入小程序完成購票,創(chuàng)作者根據(jù)實際轉化獲得傭金。此舉將短視頻的“內容種草”與“即時消費”無縫銜接,顯著提升宣發(fā)效率。例如《滿江紅》,1000多個抖音賬號參與推廣,覆蓋億級粉絲,在抖音直播間賣出超100萬張優(yōu)惠券,直接帶動票房增長。
貓眼專業(yè)版還與抖音熱度榜數(shù)據(jù)打通,例如《流浪地球2》通過抖音話題熱度預測票房走勢,指導排片優(yōu)化,也直接幫助了院線提高收入,讓各方都能分享到紅利。
如果雙方的互惠互利就到此為止,那么就歲月靜好,各拿各的,但如果這只是權宜之計呢?
03
2016 年收購貓眼,被譽為是光線傳媒創(chuàng)始人王長田做的10年來最正確的決定。
美團股權雖然被稀釋,但至今美團仍和貓眼深度綁定、給予貓眼深度支持。美團雖然僅剩下不到10%的股份占比,但依然把美團APP最核心的位置留給了貓眼,給貓眼帶來了不少用戶。
可以說,貓眼現(xiàn)在和美團、抖音的關系都挺好,甚至和騰訊的關系也不差,在微信上搜索電影,跳轉的購票小程序正是貓眼的。可以說,貓眼現(xiàn)在是美團、抖音、騰訊的“團寵”。
這在互聯(lián)網江湖里,可不多見,這是貓眼超然的地位所然。事實上,貓眼一直希望保持其“獨立”的姿態(tài),光線多次公開強調,其與貓眼“各自獨立運作”,雙方僅在“合適項目上開展合作”,并保留原有商業(yè)合作基礎。例如,貓眼獨立負責《唐探1900》的出品發(fā)行,光線僅通過權益法核算投資收益,不直接參與其運營。
但其他電影公司還是會擔憂貓眼在票務排片、數(shù)據(jù)資源或營銷流量上優(yōu)先支持光線出品影片。例如,春節(jié)檔中貓眼同時參與《唐探1900》(貓眼發(fā)行)和《哪吒之魔童鬧海》(光線主投)的競爭,它若偏向哪個一點,都會引起行業(yè)的側目。
畢竟,票務是流量入口,也是電影最終變現(xiàn)的出口,一部投資上億乃至數(shù)億的電影能否收回本乃至盈利,票買得好不好,是關鍵,在 APP、小程序上的展示位置、評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決策的。
也因此,無論貓眼、光線傳媒如何陳述貓眼的獨立運作,其他電影公司都不會把貓眼作為主要宣發(fā)陣地,抖音因此是收獲到紅利的。作為超高流量的平臺,抖音在電影宣傳方面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通過大數(shù)據(jù)和算法給用戶推薦符合其興趣的視頻,從而推動用戶完成消費決策,抖音也就成為電影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消費者被抖音養(yǎng)成“短視頻、直播種草-小程序購票”以及在抖音看評論做決策的習慣后,其實在哪家的小程序買票就不重要了,這勢必會分流貓眼、淘票票 APP的流量,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將原本它們的消費者,沉淀在抖音里。
到這時候,當年抖音電影票需要斥巨資打硬戰(zhàn)都不一定完成的事,通過合作,既分賬有錢收又和和氣氣地完成了。
作為流量入口,理論上貓眼可以通過用戶數(shù)據(jù)上溯參與到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貓眼娛樂也參投過《你好,李煥英》《飛馳人生2》《默殺》等多部爆款電影,但大部分都不是它主投主控,更多的扮演的是聯(lián)合出品方和數(shù)據(jù)服務商的角色,畢竟誰都知道它與光線的關系,除了光線,其他電影公司不會情愿給它讓出更多的合作空間。
所以在電影業(yè)態(tài)上,貓眼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線上票務,202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業(yè)務板塊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8.19%,并且銷售費用同比增加了39.9%至5.12億元,重資下去也僅僅換來了線上電影票務業(yè)務收入同比增加了3000萬,雖然銷售費用的增加與公司正在探索的AI應用、境外業(yè)務等新業(yè)務領域也有著很大的關系,但高投入低回報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貓眼賴以生存的票務業(yè)務的增長瓶頸。
至于增加內容提高用戶時長并且成為電影公司的宣發(fā)陣地從中再分一杯羹,就更是不可能。僅靠光線以及貓眼參投的電影的切片短視頻,是遠遠不夠的,其他電影公司同樣也不會給光線做嫁衣分享版權。
所以,如果抖音覺得現(xiàn)有的合作方式挺好,全身心專注廣告、電商業(yè)務,那貓眼自然是近憂。但如果抖音覺得能從兩大核心收入支柱業(yè)務騰出手來,尤其是其電商GMV已位列前三,就更刺激了其重新加快推進本地生活業(yè)務的步伐。
在圈住用戶,養(yǎng)成了用戶習慣的時候,它想拿走票務業(yè)務,就要比3 年前簡單多了。
這兩年貓眼通過拓展娛樂服務、現(xiàn)場演出票務等領域來讓業(yè)務更加多元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留住用戶,但作為一個工具類APP,貓眼天然打開頻率低、缺少流量,不論如何嘗試轉型,貓眼日漸“寄生式”的流量結構讓它有一種天然的劣勢,尤其當抖音、快手、小紅書這種天然具備話題量的平臺如果想切入電影市場時,貓眼依靠線上票務的護城河,能否守住,是系于流量巨頭們的一念之間的。
這正是資本市場對貓眼前景最大的憂慮之一,很直觀地體現(xiàn)在了股價和市盈率上。
所以,貓眼不如引入更多股東,把抖音也“拉進群”,更深度地捆綁,不但解除遠慮,也一起搭建文娛產業(yè)閉環(huán),更搭上“抖音概念股”的東風,可謂一石多鳥了。在互聯(lián)網拆墻的大背景下,相信其他股東也不會反對的。
哪吒的爆火或許就是最佳時機,互聯(lián)網-影業(yè)攜手再創(chuàng)一部現(xiàn)象級電影,是各方所希望看到的貢獻。
那就不如,讓哪吒做這個“紅娘”吧。
由于公號改版,為了您和最話的再次見面
請關注賬號,點亮星標
BAT還是BAT
【Funtalk】從封禁到復出,張?zhí)m劉雯們的流量游戲何時休?????
或許,硅谷比中國更需要Deepsee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