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去世,對此,不少國家反應冷淡。
比如,韓國總統盧泰愚雖發去唁電,但韓國執政黨發表聲明稱,鑒于不幸的過去和當前韓日關系,保留進一步評論。
荷蘭政府對“日本人民遭受的損失”表示同情,未提及裕仁天皇之名。
還有荷蘭將領表示,對許多戰爭受害者來說,裕仁天皇去世才意味著二戰真正結束。
但日本方面仿佛渾然不覺,依舊廣發邀請,希望各國都派人前來悼念。
我國自然也接到了日本的邀約,但要不要赴約,就值得思考了。
慘痛記憶
日本犯下的罪行,我們從未忘記。
在20世紀的歷史舞臺上,日本裕仁天皇的身影與一系列慘絕人寰的戰爭罪行緊密相連,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痛與災難。
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勢力正逐漸抬頭,并走向擴張之路。
彼時,日本軍隊已在中國東北駐扎,他們虎視眈眈,妄圖進一步蠶食中國領土。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日本關東軍蓄意策劃并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卻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悍然發動軍事進攻,迅速占領中國東北三省。
在這一過程中,裕仁天皇雖未直接參與軍事指揮,但他作為日本的最高象征和權威,對軍隊的侵略行徑采取了默許和支持的態度。
他沒有行使皇權制止軍隊的非法行動,反而在事后認可了關東軍對東北的占領,使得日本的侵略野心愈發膨脹,也為后續更大規模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正式打響。
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相繼淪陷。
他們在占領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百姓的家園被付之一炬,平民慘遭屠殺。
而南京大屠殺更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殘暴的篇章之一。
1937年12月,日軍攻入南京城后,展開了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殺。
他們對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大街小巷尸橫遍野。
據戰后統計,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超過30萬。
而這一暴行,正是在裕仁天皇統治下的日本軍隊所為。
作為日本軍隊的最高統帥,裕仁天皇對日軍的紀律和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他的縱容、鼓勵,使得日軍的暴行得以持續和擴大。
戰爭罪人
在華東地區,日軍對上海等地發動猛烈攻擊。
中國軍民奮起抵抗,但在日軍的強大火力和殘暴手段下,遭受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
日軍使用化學武器,如芥子氣等,對中國軍隊和平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許多人因中毒而痛苦死去。
這種違背國際公約的行為,進一步彰顯了日軍的殘忍和野蠻,而裕仁天皇對此卻樂見其成。
在同一時期,日本的侵略戰火延伸至東南亞地區。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了與美國的戰爭,而后快速向南亞擴張。
在菲律賓,美菲聯軍及當地民眾遭受日軍殘酷的圍剿與屠殺。
于新加坡,日軍占領該地后展開大規模清洗,眾多華人等無辜民眾遇害。
在緬甸,日軍侵略致使當地經濟瓦解,百姓生活瀕于絕境,不計其數的人死于戰火、疾病與饑餓。
上述軍事行動皆由裕仁天皇授權并指揮,為達成日本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他將眾多日本士兵與他國人民推向死亡絕境。
戰爭期間,裕仁天皇積極推動日本國內的戰爭動員。
他激勵民眾服務戰爭,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戰爭體系。
日本國內施行嚴格物資配給制,民眾生活艱難,卻受軍國主義思想蠱惑,盲目支持戰爭。
諸多年輕人被征召入伍,淪為戰場上的犧牲品,這背后皆有裕仁天皇的推動與支持。
裕仁天皇在位時,憑借對軍隊的掌控以及對侵略戰爭的支持,令日本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犯下諸多令人發指的罪行。
其罪行將永遠被鐫刻于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人類歷史中一段沉重的教訓。
恬不知恥
可就是這樣一個滿身罪惡的人,竟然得到了日本民眾的尊敬和崇拜。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后,在日本國內引發了強烈反應。
從官方角度看,裕仁天皇逝世當日,日本內閣便倡導對公共活動加以控制,政界宣告全社會進入為期一周的服喪期,電視廣告與娛樂節目普遍停播。
2月24日舉行裕仁天皇葬禮,該葬禮融合古老宮廷禮儀與現代元素。
眾多皇室成員、政要名人、各國使節,還有軍警、僧侶等各界代表參與其中,葬禮車隊長達數公里,場面極為壯觀。
眾多民眾自發沿街跪地默哀,皇居前廣場聚集了數十萬人前來吊唁,送行民眾達百萬規模。
許多人低聲哭泣,不舍天皇離世,甚至有數十人為此殉死,這些人大都為八九十歲的老人,對裕仁天皇懷有深厚崇敬之情。
并且,日本此前以天皇年號及在位時長來計算年歷,之后則采用公元歷計算。
日本方面宣稱,天皇作為國家元首以及民族精神象征的地位依舊穩固。
所以,其葬禮既要彰顯天皇制度的傳統,更要體現天皇在日本國家和民族認同中的核心地位。
這種無視戰爭罪行的做法,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憤慨。
中國的態度也引發了各國觀望,日本鐵了心要讓裕仁走的體體面面,將他的罪行徹底掩蓋。
那么,中國會不會配合日本唱這臺戲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國很快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我們同意委派外交部長錢其琛以國家主席特使的身份,參加葬禮,但要我們和日本人一樣,對一個戰犯送上哀悼,那是絕不可能的。
正視歷史
錢其琛的到來果然讓日本興奮起來。
他們認為連中國都派了特使,正好可以利用輿論大肆炒作一番。
錢其琛
自然,他們恬不知恥的問起了錢其琛對于此葬禮的看法,似乎認定,錢其琛既然來了,就一定會顧及面子,說些場面話。
錢其琛的確有話要說,他帶來了全體中國人民要送給日本。
送給裕仁的一句話,只有四個字:“正視歷史!”
這四個字之后,我國沒再對這場荒唐的葬禮做出任何回應。
而這簡單有力的四個字,也徹底戳穿了日本虛偽的面具,讓他們精心策劃的一場“洗白”大戲半路夭折。
只可惜,時至今日,日本還是沒有真正的去踐行“正視歷史”這四個字。
戰爭罪人裕仁已經死了,但軍國主義的陰影依然在日本徘徊。
日本政府二戰侵略歷史遮遮掩掩,甚至修改教科書,使年輕一代無法全面、正確地認識歷史真相,難以深刻汲取教訓。
一些保守派政客,則妄圖通過宣揚軍國主義思想,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以獲取政治資本和國內特定群體的支持,來推動其政治議程與擴軍等主張。
軍國主義被全世界深惡痛絕,但只有在日本,軍國主義不僅不被反對,還成為一種流行。
在這種種因素的推動下,日本國內的氛圍是越來越扭曲的。
他們總在試圖掩蓋罪行,去崇拜裕仁這一類罪人,卻從來不吸取教訓。
這樣做,只會一次又一次,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日媒披露裕仁天皇談話錄:反省戰爭受阻,也不愿無條件投降》
李達仁《人民網評:我們為什么需要銘記今天這個日子》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