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停戰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而在之前的《特朗普與普京即將會晤——俄烏戰爭進入倒計時?》一文中,云石君已經分析了,美俄確實是有“媾和”可能性的。簡單的說,就是特朗普大搞戰略收縮,同時瘋狂收割歐洲;俄羅斯則默許并配合特朗普收割的同時,趁機填補美國在歐洲收縮后留下的戰略空白。至于未來,如果美國先完成內部調整,則可以挾再次偉大之勢卷土重來,將俄打回原形;如果俄羅斯先降服歐洲,搞成俄歐一體化,則可以完成中興,以俄歐聯合體的形式與中美分庭抗禮甚至反超,重回世界第一陣營。
這種交易,近則同時滿足了美俄雙方的戰略級利益訴求,遠也同時為兩家的宏觀遠景留下了可能性。至于歐洲,則成為俄美菜單上的菜,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犧牲品。
站在美俄角度,這種交易是很合理的;至于被寫上菜單的歐洲——他們雖然肯定反對,但從實力和地位出發,反對無效。至于烏克蘭——連歐洲這次都被寫進菜單了,烏克蘭怎么想又有什么關系?
只不過,美俄的這盤菜,還漏掉了一個關鍵玩家——中國。這樣的結果,對特朗普有利,對普京也有利,但對中國,利益點在哪里呢?如果中國沒有任何好處,甚至還會戰略利益受損,那它憑什么認可?如果中國不認可,那美俄的這份分贓計劃,能變為現實嗎?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表面上看,俄烏戰爭跟中國沒有直接關系,中國也一直沒有參戰或者軍援過任何一方。但實際上,當今世界的任何重大事件,想跟中國無關那都是不可能的——這是由中國實力和地位決定的。
那么,中國在俄烏停戰上的利益點是什么?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捋清。對中國來說,俄烏是打是停咱們無所謂,但如果美俄想借俄烏停戰來瓜分歐洲,那中國就有所謂了。畢竟這世界上的主要玩家就中美俄三家,如果任由美俄把歐洲這個超級大血包就這么給分了,那中國后面還咋混?
所以,中國是不會坐視美俄瓜分歐洲的。不管是收割歐洲給美國回血,還是降服歐洲實現俄歐一體化,美俄任何一方的中興,都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如果這種中興是美俄跟中國一樣,憑自己本事發展起來的,那中國縱然不爽,也沒啥好說的。但如果想靠掠奪侵占來回血——哪怕這個割肉對象不是自己,中國也不能輕易讓他們得逞。何況,歐洲在政治和經濟上對中國也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豈能就這么白白便宜美俄?
不過,話雖如此,俄烏戰爭畢竟中國沒有參與,歐洲跟中國也隔著十萬八千里,現在美俄要借俄烏停戰瓜分歐洲,那中國又該怎么出手呢?
這就要從歐洲接下來面臨的處境說起。
歐洲這幾年是眾所周知的江河日下,俄烏戰爭徹底打斷了歐俄經濟合作,導致歐洲不僅拱手將俄羅斯這個市場送給中國,也喪失了廉價的能源供應。這樣的后果,就是歐洲經濟急速滑落,原先強盛的工業體系也開始土崩瓦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原先的歐洲,雖然在經濟體量上堪稱世界級,但由于內部凝聚力差,軍事又不能自主,所以無法保持獨立性,只能在政治上被美國深度鉗制。這種鉗制在美帝霸權鼎盛時沒事——甚至可以跟著喝湯。但當美帝衰落時,需要小弟奉獻時,歐洲就不可避免的淪為工具和血包,通過獻祭自己,來成全美國的利益。
只不過,所謂的美國利益,也分很多種。如果是民主黨建制派執政,他們繼續抱著過去的那套霸權模式,那歐洲雖然慘,但也不是沒有希望——就像俄烏戰爭,歐洲確實當了棒槌,但只要最后的結果是俄羅斯先于自己被拖干耗死,那歐洲今天吃的虧,最后也都可以從俄羅斯身上撈回來——就像當年打贏冷戰后,西方集體在蘇聯尸體上開party那樣。
這也是歐洲之前吃了那么大虧,還繼續咬牙跟著美國一起支援烏克蘭的原因之一——至少有個盼頭。
但現在民主黨滾蛋了,特朗普上來。特朗普踐行美國利益的思路跟民主黨建制派南轅北轍——這貨連個盼頭都不給,而是直接準備跟俄羅斯媾和,兩貨化敵為友,一起合伙割了歐洲。
這下歐洲就徹底懵逼了——以前民主黨割肉,好歹還給它們畫一個干翻俄羅斯的餅;現在特朗普不光要繼續割肉,連個餅都不畫,甚至反過來將自己作為餅畫給了普京,作為俄羅斯配合自己繼續割肉和戰略收縮的條件。
這一下歐洲就被逼入了絕境。最關鍵的是,歐洲對此還沒有反抗的能力——3年俄烏戰爭中,歐洲支付了天量的戰爭援助,與此同時資金和工業體系大幅流出到中美,現在綜合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由于長期被美國鉗制,歐洲不僅軍事自主能力差,政治上也被美國攪合的四分五裂,以至于現在被逼入絕境后,歐盟非但不能團結一致,反而有散伙兒之勢。可一旦這時候散伙兒,接下來面對俄羅斯的進逼,歐洲就真的再無抵抗之力,只能被各個擊破。
這當然是嚴重違反歐洲利益的。歐洲本身并不排斥跟俄羅斯和平相處,更不排斥跟俄羅斯戰略合作——畢竟它也需要俄羅斯的廉價資源。但問題是,歐洲定義的俄歐合作,是基于歐洲占據主導地位,俄羅斯只是作為一個加油站和傾銷市場存在——就像俄烏戰爭前那樣。當然,如果大家平等互利,歐洲咬咬牙也未必不能接受。但如果搞成俄羅斯主導,歐洲從上位者變成追隨者,那歐洲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不管是基于歷史,現實還是基于文化、意識形態,歐洲都接受不了。
那歐洲還能怎么辦?當美俄決定合伙瓜分歐洲,歐洲何以相抗?
那就只剩下中國了。
中國跟歐洲其實是有戰略合作基礎的。從反帝抗美的角度,中國希望歐洲在中美博弈這個全球最大主線中保持相對中立——至少不過于聽命于美國;從對俄關系角度,中國不在乎俄歐是否交惡,也無所謂俄歐是否經濟合作。只要這種合作不進化成俄歐一體化就行。而在經濟、科技層面,中國對歐洲的一些技術以及龐大市場也是非常渴求的。也正因為如此,過去中國一直對歐洲多般籠絡,甚至不惜讓利搞出《中歐投資協定》之類的玩意給歐洲送紅包,甚至哪怕俄烏戰爭中歐洲混的灰頭土臉,中國還給馬克龍撐足場面,指望著他能帶領法國做表率玩戰略自主。
只可惜,歐洲實在是爛泥扶不上墻。中國的一番好心,全他們當成了驢肝肺。對歐洲讓利多多的《中歐投資協定》,被歐洲自己擱置;中國給空客大把訂單,給馬克龍死撐場子,結果這貨回去就追隨美國對中國制裁封鎖,挑頭對中國的新能源車設限添堵;甚至于像立陶宛這類狗屁不是是小國,也敢在臺灣這種問題上屢次三番摸中國的逆齡。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很復雜:首先當然是歐洲被美國滲透和控制的太過嚴重,所以無法擺脫美國的反華戰車;其次則是歐洲這些年大搞政治正確,玩意識形態至上玩的走火入魔,以至于完全無法從現實主義角度來正確處理國際關系;最后,歐洲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基于慣性的傲慢和偏見,習慣了以一種上位者姿態來對待中國,在處于對華關系時充滿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想當然的認為中國對自己的需求遠高于自己對中國——也就是過高估計了自己對中國的重要性。最終,歐洲傲慢的拒絕了中國的籠絡,并在三年俄烏戰爭中一步步滑向深淵,最終被寫進菜單,成為普京和特朗普的交易品。
現在的歐洲已經窮途末路,面臨俄美聯合收割,而其經濟垮塌、政治混亂、軍事無能的現狀,決定了它已無法憑一己之力,擺脫這個美俄共同挖下的大坑。這時候,放眼全球,唯一還有能力救歐洲的,也就只剩下中國了。
中國有什么能力救歐洲?主要是基于軍事和經濟兩點:
首先是軍事層面的。俄烏戰爭已經徹底扒下了俄羅斯所謂全球第二軍事強國的底褲。開戰前,大家都認為俄羅斯肯定會快速打垮烏克蘭——甚至普京自己都這么認為。但戰爭一開打,大家才發現,看上去牛逼轟轟的俄軍原來是個菜雞,居然把一場本應一邊倒的戰爭給打成了爛仗——而且是類似二戰水平的爛仗。
俄軍為什么這么菜?主要還是俄羅斯軍工體系和軍事科技拉了。而軍工乃至軍事科技,又是建立在整體工業體系之上的。工業體系崩潰的俄羅斯,已經完全無法復現當年蘇聯紅軍的雄風。
當然,后面俄羅斯還是逐漸調整了過來,重新奪回了戰場優勢——而且是在美西方軍援烏克蘭的情況下奪回。但俄羅斯之所以能奪回,除了自己的玩命,其實也離不開中國工業體系的幫助。雖然中國沒有直接向俄羅斯賣軍火或者軍工生產線,但中國也沒有阻止俄羅斯從中國工業體系中汲取養分。
軍工本來就是建立在民用工業體系之上的。既然中國不禁止非軍工產品的對俄出口,那俄羅斯就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從中國市場大量采購各種民用工業品和零部件,自己改裝后投入戰場,甚至可以把中國的民用生產線搬過去改造升級后用于生產軍工——雖然這效果肯定跟真的軍工體系沒法比,但反正俄烏戰爭科技含量也不高,所以也基本夠用了。
但這說到底只是應急之法而已,自己沒有工業體系,連民用基礎上升級的二三流軍品都得仰仗中國。如果中國斷供,或者說限制,那除了那幾個其實只能充作威懾,不能輕易使用的戰略級大殺器,普通的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俄軍真的可能也不會比二戰水平強多少。
這也意味著俄羅斯的軍事作戰能力,實際上是被中國高度影響的。而換個角度,中國既然能奶俄羅斯,那同樣也能奶歐洲。如果在后面俄羅斯對歐洲的經略中,中國限俄而挺歐——那等于是對俄羅斯軍事潛力的正反雙殺。
對俄羅斯來說,它經略歐洲,無非就是胡蘿卜加大棒——胡蘿卜是廉價能源,大棒是軍事威脅。如果中國的態度變化,導致俄軍戰力不足以威懾歐洲,那它的大棒這張牌自然也就被廢掉了。
而沒了大棒,光靠廉價能源這個胡蘿卜,引誘歐洲跟俄羅斯重新經濟合作或許可以,但想推俄羅斯設想中的那種,由自己主導的俄歐一體化,那是絕無可能的——畢竟歐洲再爛也是工業國聯盟,歷史上哪有工業國被資源國降服的?如果資源國有武裝那或許還行,可如果武力不夠,那旗鼓相當的合作就頂天了!
更何況,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新能源革命推廣,全球能源市場供需關系其實正在發生變化,也許能源價格會因為美元霸權的消亡而名義上漲,但更深層次的供需關系方面,供應方對出售能源的渴望,可能會越來越強于需求方——對俄羅斯來說,它的那些管道天然氣不賣給歐洲,本身也很難賣給別人(俄烏戰爭爆發后俄歐天然氣貿易斷絕,導致俄羅斯氣田的氣只能白白燒掉)。如果再考慮到歐洲經此一亂,工業體系嚴重萎縮,未來能源需求必然下降,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想單靠廉價能源供應控制歐洲的可能性就更低。
這就是中國有能力救歐洲的邏輯所在。過去歐洲一直是依靠美國軍事保護來對沖俄羅斯軍事威脅。現在特朗普戰略收縮不管了——不僅不管,臨走前還要把歐洲的血放干,這就給了俄羅斯打開了戰略西進的空間。
但俄羅斯想降服歐洲,主要還是靠軍事威脅,可俄羅斯的軍事能力乃至戰爭潛力,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中國——畢竟美國又不需要俄羅斯的能源,而美國再怎么跟俄媾和算計歐洲,也不可能賣給俄羅斯先進軍事裝備;所以俄羅斯的經濟乃至軍工都離不開中國支持,一旦中國卡住俄羅斯的脖子,它的戰爭潛力就會直線下降,屆時哪怕眼前的歐洲已淪為菜雞,俄羅斯也只能看得見吃不著。
這么一捋,中國對歐洲的戰略意義,就一目了然了——中國不僅有能力取代美國,在俄羅斯的威脅前扮演歐洲庇護者的角色,而且中國出起手來還真不廢什么力,直接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只不過,這里有一個問題?中國愿意救歐洲嗎?
答案是,愿意,又不愿意。
說愿意,是從戰略角度來看,歐洲不管是屈服于美國,還是屈服于俄羅斯,對中國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屈服于美國,它就是美帝最大的外部基本盤,是中美博弈中美國最大的外部助力。屈服于俄羅斯,那情況更嚴重,一旦一體化實現,俄羅斯獲得歐洲的工業體系和市場,那就是一個加強版的蘇聯,這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地緣政治災難,我們將重新面對農耕時代中原王朝被北方強敵泰山壓頂的恐懼。
所以,戰略上,歐洲是必救的。
但戰術上,中國又不會輕易出手。
為什么?原因是現在的歐洲,實在是太賤了。
本來中歐合作是典型的互利互惠,歐洲通過中國的幫助獲得自主,成長為獨立的世界級勢力;中國則因為歐洲的獨立,從而降低了來自美帝和俄羅斯的遠近戰略壓力。經濟上中歐也有合作共贏的空間,雙方互相得到對方的技術和市場,共同發展共同壯大。
這本來是雙贏的好事。可就這樣一個好事,歐洲卻隔三差五扯幺蛾子,尤其是歐洲一直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來俯視中國,完全沒有從實力和地位的角度出發,來正確對待中歐關系。
歐洲這種態度,那中歐合作肯定是搞不成的。尤其是接下來歐洲面臨俄羅斯進逼攻略,急需我們救命的情況下,還想以優勢心態來對待中歐關系,那絕對是行不通的。
而除了心態外,中歐關系的實質內涵,也需要重新調整。在過去,我們在處理對歐關系時,一直是給予其一種平級甚至超級的定位,一直是將其作為一個準世界級勢力來對待。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我們本身實力尚弱,對歐洲技術尤其是市場更為倚重。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美帝的強勢壓迫,處于戰略防守的弱勢位置。而在反抗美帝的過程中,我們迫切希望作為美帝最大盟友基本盤的歐洲能保持中立——至少不過于傾向美國,所以愿意向其支付一些政治和經濟溢價。
但現在跟當年情況還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
經濟上,歐洲這一輪擺明了已經掉咖,資金和工業體系大幅流向中美;接下來俄烏停戰,歐洲還要面臨美俄的新一輪瓜分,未來明顯將更加不堪——這意味著歐洲的市場和技術,對中國的戰略價值已經下降。
政治上,歐洲之于中國的統戰價值,短期看是基于中美博弈的抗美需要,是希望其不要過度幫助美國;長期看,則是基于中俄博弈的制俄需要,避免其被俄羅斯降服,進而讓蘇聯plus版復活。
但現在,情況變了,接下來特朗普戰略收縮,美國自己把歐洲給拋棄了,所以歐洲在抗美方面對中國的統戰價值急速下降,只剩下制俄方面的價值。
而制俄價值跟抗美價值,對中國來說不可同日而語的——畢竟美帝打壓那時迫在眉睫的威脅,而且美國本身也足夠強大;至于俄烏一體化,就算能實現也是幾十年后的事兒,短期內俄羅斯連烏克蘭都消化不了;而就現狀而言,俄羅斯可比美國弱小多了,中國有太多辦法限制它。
更何況,在抗美反霸邏輯下,中國對歐洲不追隨美國的渴求,確實大于歐洲對中國的需要;而在制俄的邏輯下,歐洲就是砧板上的肉,中國反而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隨時可以拿捏俄羅斯——制俄邏輯下的中歐關系,跟抗美邏輯下完全是反的!
既然關系已經逆轉,歐洲對中國的利益訴求,遠大于中國對歐洲,那新時代的中歐合作,其內涵也要逆轉。從政治角度來說,必須由過去的歐洲高中國一等,變成中國占據主導地位;從經濟角度來首,中國的要價會大大提升,歐洲必須向中國開放市場,歐洲也必須將自己的工業體系嵌入中國,將自己的經濟融入倒中國主導的新世界經濟體系當中。
這個要價,是符合中歐接下來的實力和地位對比的——誰叫你歐洲沒出息呢。既然現在全世界只有中國能救你,那你當然要為此支付合理代價。
但問題是,歐洲會答應嗎?
短期內當然不會答應。畢竟歐洲現在還沒被逼上絕路——美國的收割還在繼續,俄羅斯的逼迫甚至還沒有開始。雖然趨勢已經注定,但只要還沒到那一步,手里還有三瓜倆棗的歐洲,肯定不會這么快就向中國交投名狀——不光利益上過不去,心理上這關更過不去。
這就是中國現在不會出手急于出手的理由。但中國也不著急,等特朗普把歐洲榨干(這個過程中一部分資金和工業也流入我們這邊),等普京完成了對烏克蘭已得利益的消化吸收,開始一步步向西經略,等東歐面臨俄羅斯反推,立陶宛、波蘭這些被美國賣了還幫其數錢的傻棒槌們,開始為自己之前的無腦付出慘重代價時,德法意甚至英這些老牌歐洲大國才會被逼到絕路,才會垂下其高傲的頭顱,來求咱們出手相助。也只有到那時,這幫歐洲老爺才能面對現實,才能從實力和地位出發,以我們認為公平合理的方式,接受新的中歐關系內涵和定位。
也直到這時,我們真正出手的時機,才真正成熟。
而一旦我們出手,俄羅斯的西進也就到頭。在此之前拿下的東歐地盤,俄羅斯或可自便,但剩下的中西歐部分,則俄羅斯不能再染指,必須實現獨立自主——而且這種自主,是建立在中國支持的基礎上的。所以,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未來又卷土重來的美國,都無法再妄想對其實現控制。
這才是俄烏停戰,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別看普京和特朗普現在勾肩搭背,表面烏克蘭停戰,實則要算計歐洲,但這種美俄之間的小算盤根本算不得數——中國一直沒出牌呢。
一個只想割了就跑的美國,一個戰爭潛力乃至國家經濟命脈被中國死死拿捏的俄羅斯,他們想在沒有中國點頭的情況下,就完成對歐洲的分割?做夢!
不過,中國也不會直接阻止他們——畢竟停戰本身也是好事。而且在中國的這種邏輯中,美國能如愿完成收割,俄羅斯也能獲得部分東歐;至于歐洲,未來也可以實現獨立自主,中國則能夠獲得歐洲的市場,并確保其未來不被美俄任何一方吸納——總之,除了未來不知道還不會不會繼續存在的烏克蘭,大家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特朗普和普京是可以算計的——因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國已經在他們的謀劃基礎上,把后續的路線都規劃好了。只要他倆不脫離這條路線,能安于自己所得的利益份額,中國現在大概率是無所謂的,等時機成熟再一錘定音即可。
但如果他倆的算計敢偏離路線,比如算計到俄美合作遏制中國這份上,那就不要怪中國不客氣。畢竟,之前在安理會上,中國代表已經說得很清楚:”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那俄烏戰場的局勢早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這話是給美國說的,也是給俄羅斯說的。任何膽敢侵犯中國利益的算計,最后都會遭到來自中國的痛擊!
這是中國的軍事實力決定的,這是中國的工業和科技實力決定的,這是中國的國家實力決定的!聽懂了,大家各取所需、相安無事;聽不懂,想耍心眼子——那烏克蘭,以及接下來要被美俄合伙賣掉的某些國家,會不會突然改換門庭,鳥槍換炮,那就不好說了!
這就是中美俄三國,在烏克蘭乃至歐洲問題上的謀劃。不過,寫到這里,也會冒出一個疑問:美國與俄羅斯合謀作算計歐洲的同時,會不會后續還有一招聯俄制華?畢竟遏制中國是美國的既定戰略,至于俄羅斯,其實內心深處也一直不愿意中國過于強大,普京甚至也多次明里暗里向美國表明自己在制衡中國方面的價值,希望美國別搞自己,兩家一起去限制中國。
以前民主黨在位,他們盯死了俄羅斯。現在換成了特朗普,俄美化為敵友。既然如此,那俄美合作,一起反華的想象空間似乎就被打開。接下來,中俄背靠背抗美,會演變成俄美兩家對中國的聯合圍剿嗎?
這一點,我可以明確地說:不可能。至于為什么不可能,答案不是俄羅斯不想,而是它壓根就做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