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福州中院召開“‘法仲聯僑’協同機制簽約暨特邀調解員聘任大會”,與福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福州仲裁委員會簽訂《關于建立“法仲聯僑”協同機制的若干意見》,并聘任20名特邀調解員。
福州法院根據“法仲聯僑”協同機制安排向福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福州仲裁委員會移交首批53件特邀調解案件。福州仲裁委員會主任關瑞祺、秘書處黨組書記黃尚斌、秘書長姚曉敏、副秘書長陳晴,福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林高星,黨組成員、副主席陳秋華出席會議,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到會指導。會議由福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朱玲主持,福州中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詹強華致辭。
建立自貿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2014年12月12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福州躋身其列,于2015年4月掛牌運作。
涉自貿區民商事審判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全面開放新格局戰略實施、提升我國司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具有積極作用。福州中院勇于探索,秉持創新理念,著力提升審判質效,先行先試,推動多元解紛工作再上新臺階。2015年,福州中院成立了以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司法服務保障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檢查、督促全院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的開展。2017年,首創“中國(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該機制被評為全國自貿區機制創新首創項目之一。
2021年,首創“涉自貿區訴調仲執一體化機制”,入選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服務保障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亮點舉措”、福建自貿試驗區第19批創新舉措、全省法院第二批司法協同創新項目,并于2024年入選福建自貿試驗區第十批可復制創新成果,由省政府發文在全省復制推廣。多年來,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關心、聯動配合下,福州法院不斷完善和提升涉自貿區訴調對接機制和司法服務成效。如今,已構建起齊抓共管、多元化解、權益保護“網格化”的新格局。
僑務工作歷來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廣大僑胞僑眷是連接祖國和世界的橋梁,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重要力量。福州中院始終以中央、省委和最高法院、福建高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為指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涉僑司法效能,圍繞海上福州、濱海新城建設和“五區疊加”優勢,形成“專業審判+法治宣導”涉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勇于擔當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的重大使命。早在2011年,福州中院即與市僑聯率先建立涉僑訴調銜接機制和特邀調解機制。2018年首創“云認證”“云面簽”“云授權”舉措,破解涉僑身份認證、委托代理等難題,并實現在線當庭宣判、在線調解即時簽字,涉僑在線庭審案件占比接近45%,得到廣大僑胞的高度肯定和好評。首個跨越13個時區的跨國五地“云庭審”案件被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人民法院報》等媒體廣泛報道。2024年,福州中院創新推出人大代表聯合調解新模式,邀請省、市人大代表、仲裁員、涉僑特邀調解員聯合調解,成功化解一起雙方多年股權、廠房糾紛,調解標的額高達4500多萬元。多年來,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各界的支持關心下,福州中院不斷完善和提升涉僑訴調對接機制和司法服務成效。
聚合力量,共賞新“楓”景。“法仲聯僑”協同機制的建立標志著多元解紛工作邁上了新臺階。下一階段,福州中院將繼續堅持走深走心走實、求新求精求進,依托“法仲聯僑”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細化任務舉措,努力打造更多獨具福州特色的“叫得響、推得開”的司法品牌,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奮勇爭先,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法院貢獻。
文:民四庭 魏淑玲
編輯:閔丹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