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外出散步時,
50歲的楊先生突發莫名癲癇,
抽搐了近3分鐘。
隨后來到醫院檢查,
不查不知道,
一查嚇一跳.....
【癲癇反復發作,竟是雞蛋大的瘤長進腦子】
在家人的陪同下,楊先生在當地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左側顳葉、側腦室旁異常信號影,考慮腫瘤性病變。因未發現其他癥狀,楊先生決定暫緩治療。
但2小時后,楊先生無明顯誘因下再次突發四肢抽搐,意識喪失,持續約5分鐘后停止,隨后,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找到神經外科副主任徐欣。
入院后,經過多學科會診,神經外科專家團隊深入評估,楊先生顱內占位病變被診斷是低級別腦膠質瘤,大小約6.0cmx5.5cmx5.5cm,像一顆雞蛋。
徐欣說:“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大腦原發性惡性腫瘤。腦膠質瘤的惡性程度分為1級-4級,1級和2級膠質瘤為低度惡性腫瘤,生長緩慢;而3級和4級膠質瘤,生長迅速,惡性程度極高。高級別膠質瘤就像“韭菜”一樣,呈浸潤性生長,且生長迅速,發現時,通常腫瘤體積已經比較大了。”
幸運地是,楊先生腦膠質瘤的惡性程度較低,術后預后較好。
在充分了解手術方案、目的和其中風險后,楊先生和家屬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豆腐上繡花”,神外團隊個性化手術完整切除】
楊先生的手術在徐欣團隊的精密操作下順利進行。
首先,徐欣通過神經導航技術精確定位了腫瘤的位置,然后在左側顳部做了一個馬蹄形切口,暴露出顱骨。接著,精確地切除腫瘤。
整個過程中,徐欣小心翼翼地保護周圍腦組織,避免損傷。腫瘤被分塊切除后,反復確保沒有活動性出血,并對硬腦膜進行了完美修復。
最后,將切開的骨片牢牢固定,恢復了顱骨的完整性,整個手術過程就像是在“豆腐上繡花”,精準而完美。
術后,楊先生的癲癇未再發作,無肢體活動障礙,感覺障礙恢復良好。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順利出院。
【如何揪出腦膠質瘤,需要依靠這些檢查】
腦膠質瘤,常被老百姓稱作“腦癌”。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國臣說:“腦膠質瘤不僅擅長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還像“韭菜”一樣在大腦中浸潤性生長,悄無聲息地破壞大腦組織,讓人難以捉摸。更糟糕得是,它早期往往讓人難以察覺,換句話講,除功能區膠質瘤外,膠質瘤早期沒有什么特殊癥狀。”
要想揪出腦膠質瘤,得借助CT、核磁等影像學檢查,它們就像探測器一樣,能夠發現那些隱藏在大腦深處的膠質瘤。
當然,膠質瘤最終的確診還得靠手術獲取腫瘤標本后,進行病理學檢查,來證實它到底是膠質瘤還是其他類型的腫瘤。
【降低膠質瘤發病率的四大法寶】
張國臣表示,預防才是最有效的“良藥”。我們總結了四大法寶,幫助你為大腦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一、健康飲食,遠離刺激:避免過多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飲食。這就像給大腦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讓它在最好的狀態下工作,減少潛在的威脅。
二、積極心態,合理作息:保持積極的心態,工作和休息合理安排,避免過度疲勞。就像給大腦充電,讓它有充沛的精力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減少壓力對大腦的負面影響。
三、良好習慣,強身健體:戒煙限酒,增加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疾病的基礎,助你遠離癌癥風險。
四、遠離輻射,保護大腦:避免接觸電離輻射和化學污染,減少細胞突變的機會,從源頭上降低患癌風險。
(陳玉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