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經(jīng)觀書評發(fā)了一篇文章,非虛構作家為何熱衷編故事 開篇提到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曾位居2023年度暢銷書非虛構榜首,也是各個讀書平臺的熱門書。前些天我又找來讀了一遍,看到里面寫到他的一個朋友——“最有天賦的長跑家”:
他盼望以他的長跑成績來獲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為記者的鏡頭和文字可以幫他做到這一點。第一年他在春節(jié)環(huán)城賽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見前十名的照片都掛在了長安街的新聞櫥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聞櫥窗里只掛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沒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櫥窗里掛前六名的照片,他有點兒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櫥窗里卻只掛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幾乎絕望了,櫥窗里只有一幅環(huán)城賽群眾場面的照片。
他的運氣這么差嗎?這有點趣味,好像長安街的新聞櫥窗都是為了壓制他而存在。但它是如實描述嗎?我很懷疑。
這個問題或許沒有那么重要,畢竟文學本質上是一種創(chuàng)作。但它卻也牽涉到一個最基礎的評價問題——紀實散文是可以像小說一樣進行杜撰,還是應保持非虛構作品最基本的真實?
我們現(xiàn)在知道,三毛游歷散文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是虛構的,但她對外營造的同樣是非虛構設定,讀者是將其當作真實故事來閱讀的。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這是真假參半的混合作品,觀感會截然不同。這本身是一種魔幻現(xiàn)實:正是虛構讓非虛構作品更加受歡迎,它形同一種獎賞,激勵了紀實散文作家游走在分裂的文本表達可能性中,亦真亦幻,并從中套取讀者的共情與代入感。三毛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奠基在這種虛構的所謂非虛構敘事之上的。
非虛構作品有很多種,紀實散文因以個人親歷為主,是其中較不容易核查的品類,也最少受寫作倫理的約束,受眾面又廣。這意味著對該種文體而言,虛構所能給予的獎賞也最大,所以應該是敘事杜撰的高發(fā)區(qū)。”
一個叫李燕琨的讀者在后面留言說:
我是李燕琨,幾個朋友發(fā)來您的文章,質疑史鐵生描述的長跑家朋友的經(jīng)歷?我就是那個所謂的長跑家。我以為質疑懷疑是正常的,我的孩子也曾懷疑這段描述的真實。記者何東先生在朝陽醫(yī)院史鐵生病房也曾懷疑,特向我求證。我可以告訴您,史鐵生的描述是完全真實的,真實是不堪的,并不像您所說是有趣味的,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標準的散文。沒有絲毫的虛構,他不可能把虛構的東兩寫進散文。這除了他的誠實還有他根本的寫作信仰...
很高興能收到這個留言。看來,懷疑《我與地壇》這段敘事真實性的人不止我一個。我就這個話題問了一下DeepSeek,讓它用貝葉斯推斷,評估史鐵生的那段敘事為真的概率是多大?
DS給出的答案是:大約7.7%。
“要評估《我與地壇》中長跑家故事的真實性概率,可以運用貝葉斯推斷框架,結合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邏輯與非虛構文本的邊界問題進行分析。以下為分步推演:
---
### 一、貝葉斯模型構建
**定義假設與參數(shù)**:
- **假設A**:長跑家故事完全屬實(櫥窗展示規(guī)則連續(xù)五年針對主角調整)。
- **假設?A**:故事存在虛構或藝術加工。
- **觀察數(shù)據(jù)B**:主角連續(xù)五年參賽,櫥窗展示規(guī)則每年恰好以壓制他成績的方式變化。
**先驗概率 P(A)**:
- 非虛構作品中允許合理藝術加工,但需符合“本質真實”。根據(jù)文學批評研究,紀實散文虛構細節(jié)的概率較高(約60%-80%),但史鐵生以真誠著稱,其作品虛構比例可能較低。假設 **P(A)=0.4**(40%屬實概率)。
**似然函數(shù) P(B|A)**:
- 若故事屬實,需滿足以下小概率事件:
1. **政治敏感期**:主角希望通過體育成績獲得政Z解放(特定歷史背景);
2. **櫥窗規(guī)則連續(xù)異常**:展示規(guī)則每年恰好以主角成績?yōu)榕R界點調整(如第15名時展示前10名,第3名時僅展示第1名);
3. **無其他解釋**:無官方記錄或媒體報道佐證此規(guī)則。
- 根據(jù)歷史事件統(tǒng)計,政Z符號化宣傳的規(guī)則通常穩(wěn)定且可預測,連續(xù)五年針對個體的異常調整概率極低。假設 **P(B|A)=0.1**(若屬實,觀察到B的概率為10%)。
**P(B|?A)**:
- 若故事虛構,作者可能通過戲劇化手法強化“命運壓迫”主題。文學創(chuàng)作中此類象征性敘事常見,概率較高。假設 **P(B|?A)=0.8**(若虛構,觀察到B的概率為80%)。
---
### 二、后驗概率計算
根據(jù)貝葉斯定理:
\[
P(A|B) = \frac{P(A) \cdot P(B|A)}{P(A) \cdot P(B|A) + P(?A) \cdot P(B|?A)}
\]
代入數(shù)值:
\[
P(A|B) = \frac{0.4 \times 0.1}{0.4 \times 0.1 + 0.6 \times 0.8} = \frac{0.04}{0.52} \approx 7.7\%
\]
**結論**:在給定觀察數(shù)據(jù)B下,故事完全屬實的后驗概率約為 **7.7%**,虛構或藝術加工的可能性更高。
……”
當然,概率低,并不意味著一定為假。
我并不能確定史鐵生這一段就是虛構的,雖然它看上可能為真的概率是如此之低。所以我在文中只是說“我很懷疑”。
但是,李燕琨先生的回應,基本上不能增加我對這段文字的任何信心。研究歷史和做新聞采訪這么多年,我太知道當事人的記憶以及很多說法有多不可靠。
當然,這一次很可能是一個例外。我也愿意做一個考證,以打破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見。
既然李燕琨先生主動回應此事,如果他有更為具體的證據(jù),比如關于春節(jié)環(huán)城賽的媒體報道、櫥窗展示照片或其他檔案證明……歡迎聯(lián)系我。
我也檢索了相關報道,有一則是這樣說的:
1974年至1978年,李燕琨都參加了春節(jié)環(huán)城賽跑。除了1978年下雪,史鐵生每年都去看了比賽。每年都從北新橋搖輪椅車到天安門廣場東標一塔,那里距離終點不遠,但相對人少。
環(huán)城賽的成績排名會張榜公布,但李燕琨的名字從來沒有登上過榜單。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寥寥數(shù)筆記下了長跑家朋友數(shù)年參跑的情形……曾經(jīng)有記者向李燕琨求證,這段文字是否為史鐵生虛構?李燕琨搖頭:“真不是他編的,都有檔案可以查到。”
我也相信會有檔案或其他證據(jù)。如果是真實的,當然要以正視聽,我也愿意收回“我很懷疑”的說法,并向史鐵生與李燕琨先生道歉。
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請轉告李燕琨先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