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蓮蓬
全文共計近5000字,閱讀需要10-15分鐘
在公眾號上更新了十年《垃圾日記》的蓮蓬
終于要和大家直播間見面了!
2月28日晚7點
蓮蓬將和神秘嘉賓一起做客自然之友視頻號
聊聊她在怎樣的機緣下開始記錄“垃圾日記”
又是如何把這件小事堅持了十年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直播間
點擊上方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編者按
時間回溯到2015年3月,《蓮蓬的垃圾日記》這個記錄著蓮蓬一家“零廢棄生活”的年更專欄,第一次在自然之友公眾號和大家見面。往后每年春節回來,她都會更新這份特別的“年度日記”,這個習慣如今已保持了十年,每年她都會收獲一眾迷弟迷妹,和她一起開啟屬于自己的“零廢棄”生活。
2025年,蓮蓬正在進行她的新一個十年“零”計劃!(PS.她希望今年能收獲更多“零廢棄”戰友)
蓮蓬
自然之友垃圾減量項目主任
“廢棄物與生命”課程設計師、培訓師
接下來,請和我們一起打開
《蓮蓬的垃圾日記 2024》
2月
2月6日
收拾屋子翻出厚厚一摞證書(不是正規的畢業證之類的),留之無用棄之……可惜它的材料。
拆下里面的紙留作紀念,占地方的外皮扔到樓下可回收物藍桶,看看保潔員能不能賣掉吧。復合材質,回收價值極低,又找不到再利用的渠道。
所以我們這些年發出去的各種證書和感謝信,都只有一張卡紙,不帶外皮,而且可選電子證書,連紙都省了。
2月7日
“買漢堡炸雞送一次性手套”已經從南方城市擴展到北京了。今天這家肯德基,一次性手套沒有直接放到托盤上,而是擺在柜臺讓大家按需自取,這樣消耗量會減少很多吧。但近期觀察的其他門店,手套都是強制消費,甚至有一家店,我取餐后走了幾步才發現有手套,返回去請店員收回,店員不客氣地把手套扔進垃圾桶,理由是顧客可能碰過了、有衛生隱患。
另外,今天的漢堡讓我愣了一下,記得以前要么直接裝在紙盒里,要么只用隔油紙包一下,什么時候變成里面隔油紙外面紙盒子了?多此一舉(紙)啊。
于是我把干凈的紙盒子拆開帶回家,作為紙張回收。
4月
4月1日
去河北參觀復合紙再生加工廠,正好把家里攢的1.4kg牛奶盒和紙杯帶過去,當然對于人家工廠是九牛一毛。
廠里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廠下腳料,也有回收來的各種復合紙。例如食品紙包裝、打印店的淋膜紙。
紙塑鋁分離后,可以制作成多種再生原料和再生產品,例如塑料再生顆粒、衛生紙、清明節特供黃紙。
5月
5月11日
出差烏魯木齊,一個人外出吃飯很難點菜——看看周圍桌菜量,招牌肉菜我明顯吃不完,于是點了小份的牛排小曲曲(做法有點像酸湯水餃)和涼拌豆芽,果然都好吃。
沒想到涼菜量也超級大,簡直比普通的熱菜還多。如果賣半份就好了。
這邊餐館的餐巾紙是收費的,不錯,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5月13日
出差長沙,在某家企業園區的員工食堂吃自助餐,看到了極其嚴格的“光盤紀律”。
對于光盤成習慣的人來說,毫無壓力。不過……畢竟這里是湖南。
第一輪我每樣菜只盛了一點點,先試試辣度。還好今晚只有兩個辣菜。整體味道都不錯。
四輪之后終于吃飽(撐)。看了看廚余桶,果然大家除了骨頭和辣椒碎,沒有扔掉其它食物。
去附近遛彎兒,看到了園區里的菜地。自己種的菜,更覺珍貴了。
6月
6月13日
繼一次性手套之后,商家的過度服務又有了更夸張的案例:我買一碗二十多塊錢的湯粉,服務員拿出一個折疊塑料包問我需不需要一次性圍裙。我趕緊謝絕了。想想又后悔,應該拿過來拍張照片的。
我擔心這么發展下去,以后粉面類的外賣也會默認送圍裙(圍嘴兒)了。越來越多的一次性用品/垃圾就是這樣攀比著產生的。看上去是免費,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7月
7月14日
牛奶瓶的塑料蓋子,攢了一大袋子,拿去街邊廢品回收站,我說不要錢送你了,老板娘一定要給錢,1.5公斤,價值1元2角,最后1元錢成交。嗯,褲兜好久沒裝過現金了。
同樣攢了一摞白云豆腐的盒子,老板娘一開始不肯收,說不值錢,后來看我真是白送,又收下了。微利也是利嘛。
仔細看看,瓶蓋是4號塑料LDPE的,豆腐盒是5號塑料PP的,材質都可回收,只是要攢夠一定數量人家才要。
7月25日
今天在KFC問店員可樂能否打在我的自帶杯里,店員說不能,因為不確定容積。
我說我的杯子有毫升刻度線,店員說他們是以盎司為單位而不是毫升。我說盎司和毫升可以換算吧,店員就不理我了。
我建議他們設置非一次性的標準量杯,就能滿足自帶杯需求、減少一次性杯子了。店員還是不理我。
后續:
與韓國同仁交流,得知當地數十家餐飲品牌達成了“承諾堂食不提供一次性杯子”的環保同盟,其中居然包括麥當勞和KFC。而這兩家在中國的門店,從來沒用過非一次性的杯子。另一位朋友說,法國的麥當勞堂食使用的是玻璃杯。既然如此,我們可以要求他們一視同仁對待中國消費者嘛!
8月
8月6日
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現場用玻璃瓶“打牛奶”,喝完洗干凈瓶子拿過來再次購買,可以每瓶減一元錢。
這個循環使用的經濟激勵方式挺好的。不過應該在“打牛奶”的操作區豎立/張貼減錢告示,而不只是在顯示屏循環顯示。后者很可能顧客看不見。
另外店員的提示也非常重要。在現場沒聽見店員提示,是我主動問是否能退瓶,他們才告訴我有這個優惠。
8月6日
華熙的北冰洋門店,玻璃瓶汽水不僅不能退瓶,而且店員直接扔掉,不肯分類回收。前者未盡到企業社會責任,后者違反了北京市的垃圾分類規定。
數十年來,北冰洋作為北京本地名牌產品,一直堅持玻璃瓶回收清洗重新灌裝(reuse),消費者也習慣了喝完退瓶,就跟燕京啤酒一樣。
如果以后北冰洋完全不退瓶,每年銷售的玻璃瓶將產生多少垃圾!眾所周知現在玻璃回收價值很低,資源回收(recycle)難度很大。
作為消費者,如果玻璃瓶汽水失去了“回收再利用”這一優勢,我也就不會再消費它,寧可選擇易拉罐,至少易拉罐回收率高。
8月16日
按照國家限塑令要求,醫院藥房與超市、書店等零售行業一樣,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所以近些年來我看到的取藥窗口都不給塑料袋。不過這幾天我在兩家醫院發現了新設備——自助取(售)袋機。第一次掃碼可免費領一個塑料袋,之后就要付費了。
這樣很好,誰需要誰自己花錢。我在現場觀察,大部分患者都沒買。
這個自助售袋機也可以用在其它場景啊,尤其是超市!
由于限塑令僅限制“具有提攜功能”的塑料袋,不包括那種手撕式的連卷袋,所以超市里很多顧客大量取用免費連卷袋,非常浪費,讓店家很頭疼。
而《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里有一條讓人看到了希望:“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并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2021年還要求選取部分連鎖超市門店做試點。
我們于日前向相關部門詢問試點情況,可惜回復是“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以及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參與企業配合開展試點意愿不強”,所以“未正式出臺連卷袋收費試點方案”。
而這個自助售袋機,剛好可以放在蔬果區供顧客購買使用,只是對于不會手機支付的老年人來說,還是需要工作人員幫忙。
8月22日
為了調研外賣包裝垃圾問題,我這個月破天荒地點了好多外賣。除了“不要餐具還被送了一次性筷子”這老生常談的問題,還發現:
1、湯、粥為了防漏,會在盒蓋之外再裹很多保鮮膜。最夸張的一小碗湯,保鮮膜長達2.63米。
2、復合材料(包括塑料、鋁箔、無紡布等)手提袋質量很好,可以重復使用,但如果經常點外賣,每年攢上百個袋子,必然沒法都用掉,仍然是巨大浪費啊。
8月23日
去鳥巢看演唱會,聽說不讓帶飲料和保溫杯,于是帶了折疊水壺,疊起來順利通過安檢。
入場后排隊去買三塊錢一杯的“鳥巢水”,我問工作人員能不能不用紙杯、直接打我壺里,兩位說不能,另一位大哥同意了。
買完水往看臺走,發現通道里有免費直飲水!早知道不買了。不過看演唱會很費嗓子很費水,中場時又出來灌了一壺直飲水。
看到買杯裝飲料的觀眾都被附贈一個無紡布“網兜”。其實走到看臺沒幾步路,這玩意兒用處不大,不過可以留著以后提東西用。可惜散場后很多人扔了。
以前看演唱會,歌迷通常買很多燈牌熒光棒,質量不佳,看完就扔(包括里面的電池)。現在鳥巢不允許自帶了,每個座位后面連著一支熒光棒,顏色變化由全場統一控制,視覺效果很壯觀,也不會產生大量垃圾。只是不知道熒光棒里的電池是不是可充電的,如果是一次性的,希望他們能妥善處理。
9月
9月6日
2024年北京的垃圾分類,主推“低值可回收物”,街道也建立了大型回收站,距離我家不到2公里。但保潔員不肯收集低值塑料和玻璃運過去,都當作其他垃圾扔了,因為既沒有多少收益,又沒有強制考核,誰愿意平白多干活。
我自己攢了兩大包,騎車送到回收站,很大很干凈的場地,但工作人員說不接收居民個人投遞,只有簽署了協議的物業才能投遞。
得,兩頭堵死了。怎么辦?
我把東西送去了街道辦事處,跟相關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他們表示感謝,說會研究解決方案。
11月
11月9日
趁“雙11”活動期間,我網購了項目所需的圖書和辦公用品,的確比平時便宜。結賬時看到“順手買”有特價2.9元的辦公剪刀,想著辦公室剛壞了一把剪刀,就順手一起下單了。可結完帳再一看,這剪刀竟歸屬于另一家旗艦店,單獨發貨。
2.9元,這還不夠運輸成本吧,再考慮包裝、碳排,愈發難以接受。于是把剪刀退掉了。不是急需的東西,哪天線下買吧。
11月10日
我從不在盒馬買盒裝的蔬菜水果熟食,因為農貿市場和社區菜站可以買到不帶包裝的。但我偶爾會買盒馬的盒裝面包,他家盒子是1號塑料PET的,跟礦泉水瓶材質相同,按理說可以回收。但今天拿著積攢的塑料盒去廢品回收站,卻被拒收。投放到社區藍桶,保潔員說他們的渠道也賣不掉,只能當作其他垃圾扔掉。
我又找到盒馬門店,問他們是否可以回收塑料盒、平時的廢棄盒子怎么處理,店員說不回收、都扔了。
唉,看來怎么組織起有效回收,目前的路尚未打通。盒馬呢,或許也沒考慮它賣出去的海量的“盒”該怎么辦吧。
我決定,在盒馬解決盒子回收問題之前,不再購買他家任何盒裝食物了。
近期在回收站觀察到的利好情況也有兩個:塑料奶茶杯攢多了可以回收(PP材質),鋁制的咖啡膠囊也可回收。有人攢了約二百個咖啡膠囊拿去賣,數量驚人。或許是辦公室很多人喝?
常喝咖啡的小伙伴說,雀巢是有膠囊專項回收的。
11月16日
去深圳出差,順便把辦公室和家里攢的兩大包一次性干電池帶過去,拜托當地小伙伴帶到靠譜的社區分類投放。因為目前全國只有深圳市和臺灣地區,是把干電池作為有害垃圾回收處理并再利用的,其他地方都當作其他垃圾焚燒填埋了。
感謝深圳有這家“格林美”,能讓電池里的各類金屬重新變成“城市礦產”。
11月18日
高鐵動臥上“贈送”的輕食套裝,沒啥吃頭,產生的垃圾卻足足有18件。成本都包含在車票里了吧?能不能拒絕強制消費,從票價里刨除這部分錢呢?(其中的消毒清潔包,還包含一管皮膚粘膜消毒劑。)
11月30日
給孩子買的蛋筒,撕開包裝紙,里面居然還有一層塑料托。一層紙還不夠保證衛生嗎?
于是實際吃到嘴的蛋筒,體積比外表看上去又小了一圈兒。
聽小伙伴說,某些現場制作的甜筒式冰激凌,外面也帶塑料托了。
12月
12月3日
在和合谷掃碼點餐,發現餛飩只賣大份、小份售罄。怎么個意思?強制吃大碗?
我不太餓,吃不下大份,于是改買雞排飯,注明“米飯減半”,卻仍給了整碗飯。看來大師傅并沒注意顧客備注,下次我得去出菜口盯著大喊“米飯少來一半”。
X月X日
看到新聞里有個熱門事件,網友們為了紀念一位早逝的青年,買了大量奶茶漢堡送到事發地點以表紀念。
出發點可以理解,但新聞圖片里遍地的漢堡奶茶轉眼都成了垃圾,著實令人心疼(環衛工人還要辛苦收拾)。
評論區有人討論“祭祀用的食物撤下來之后能不能吃”,似乎各地風俗不同,大部分回答“祭奠自己家的祖先的、沒壞掉的貢品就可以吃”。
除了祭祖之外的呢?想了想,我也會在某些特殊日子買一些紀念逝者的食物,但我都吃光了。——“你以前愛吃的東西,現在我(們)替你吃了,大家都想念你呢。”
年終
2024年特別開心的一件事,是關于中小學一次性餐具。
前年聽同事說,她剛上小學的孩子,學校午餐是校外配的盒飯,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全校上千人,垃圾量驚人。我又問了其他一些北京的家長和老師,發現提供盒飯的學校還不少,有些是沒有學生食堂,有些是食堂規模不夠,部分年級只能吃盒飯。
于是我們找各種渠道,提出了“無廢學校”“無廢食堂”等政策建言,包括食堂應選用非一次性餐具,也包括應按照學生年齡段提供適量的食物,避免浪費。
秋季學期,同事發現孩子學校午餐改成了“桶餐到班”,餐具也換成不銹鋼的了,這是北京市中小學統一施行的新舉措。
左右滑動瀏覽
公眾號“現代教育報”2024年9月2日發布文章《事關中小學生!新學期,北京校園餐迎來新變化》部分內容截圖
雖然不知道是否是我們的政策建言起到的作用,還是很開心,孩子們不僅用上了質量可靠、衛生消毒的循環餐具,也能按需取餐,減少食物浪費了。
除了學校食堂,我知道北京還有很多單位的食堂在使用一次性餐具(包括打包),習慣了的人們會覺得理應如此、難以改變,但真“變”起來,可能并沒有多難。
例如故宮博物院的員工食堂,早就取消了外帶的一次性餐盒,員工如果不想堂食,就要自帶飯盒打飯回辦公室。
看起來不方便,但老一輩的食堂,不都是這樣嘛。由奢入儉,習慣就好。
/ 后記 /
2024年是蓮蓬連續第七年的“一年零購衣”(除內衣褲襪子等消耗品之外,不買新衣服)。唯一新添的,是家人送她的本命年紅毛衣。
2025年,蓮蓬希望能收獲更多粉絲和她一樣做生活中的“垃圾減量官”,持續踐行“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今年,我們爭取再“零”一年!
如果您已經在持續行動中,歡迎把您的心得和收獲以及您自己的環保小故事在本文評論區留言分享給我們。
如果你想要了解蓮蓬過去十年來是如何在生活的點滴中踐行垃圾分類的,歡迎點擊下方鏈接,閱讀2014-2023年蓮蓬的垃圾日記。
在公眾號上更新了十年《垃圾日記》的蓮蓬
終于要和大家直播間見面了!
2月28日晚7點
蓮蓬將和神秘嘉賓一起做客自然之友視頻號
聊聊她在怎樣的機緣下開始記錄“垃圾日記”
又是如何把這件小事堅持了十年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直播間
(歡迎蓮蓬的粉絲們來圍觀,也可以把你想和蓮蓬交流的問題提前寫在留言區~)
點擊上方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