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軍威名赫赫的獨臂將軍,曾在抗日戰爭中殺得鬼子魂飛魄散。
新中國成立以后,他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一直帶病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將軍因病逝世以后,駐地二十萬民冒雨相送,沒有一人提前離開。
這位深得民心的將軍到底是誰?他的一生又有那些傳奇經歷呢?
一起參軍的父子
1929年春天,賀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里面來了一對樸實憨厚的父子。
父親叫賀學文,之前曾經當過礦工,后來又給寺廟當了佃戶,平日里就靠著種田維生。
兒子叫賀炳炎,從小就沒有母親,一直跟著父親賀學文到處奔波。
當時才16歲的他其實已經干過不少活計,會編竹筐、會打鐵也會殺豬。
這個平日里看上去沉默寡言,但做事情特別干凈利落的小伙子備受賀龍喜歡,經常被他帶在身邊。
19歲那年,賀炳炎被軍長賀龍送到湘鄂西紅軍學校學習。
這一段學習經歷補全了賀炳炎的短板,正式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
從學校畢業以后,賀炳炎當上了紅3軍手槍大隊的大隊長。
在湘鄂西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中,紅8師不幸被國民黨重兵包圍。
在最危急的關頭,賀炳炎一馬當先,帶領自己的手槍大隊沖進了敵人的包圍圈,硬是從敵人的團團包圍中把紅8師給接應了出來。
這一仗讓賀炳炎名聲大震,他所率領的部隊也被總部授予了“模范大隊”的稱號。
賀炳炎不但是一員沖鋒陷陣的勇將,而且還是個心思縝密的智將。
1932年10月紅三軍為了避敵鋒芒開始戰略性戰役,途中賀炳炎受命組建襄北獨立團,并親自擔任團長。
這個獨立團組建的目的就是掩護主力轉移,這可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賀炳炎巧妙的利用游擊戰術牽制住了敵人,讓主力部隊順利的轉移到了預定地點。
最后他不但圓滿的完成了掩護任務,而且還把獨立團發展到了1700多人。
這讓紅三軍的很多首長都不敢相信,要知道賀炳炎剛剛接手獨立團的時候,全團加上他才不到200人。
1933年春天,紅三軍轉移到了湖北西南部,趁著敵人內訌攻下了鶴峰縣城。
在攻取縣城的時候,賀炳炎的父親賀學文不幸壯烈犧牲。
得知此事的賀炳炎親手把父親的遺體掩埋在了鶴峰城下,并承諾等革命勝利后再給父親遷墳,讓他和自己的母親合葬。
父親的犧牲使賀炳炎的心中憋著一股火,所以之后他打仗更加的兇猛,曾多次帶頭沖進敵人的陣地,把敵人打的魂飛魄散,潰不成軍。
這也讓賀炳炎獲得了一個“孤膽英雄”的稱號。
古有關公刮骨,今有將軍鋸臂
為了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1935年11月轉戰湘鄂西的紅軍部隊開始踏上了長征。
當時的賀炳炎已經是紅二軍團第五師的師長,他的第五師是紅二軍團最能打硬仗的一支隊伍。
1935年12月22日,紅二軍團到達了瓦屋塘,在這里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當時賀炳炎的第五師負責保護總部機關和后勤部隊的安全。
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賀炳炎把自己的指揮所設立在了最前面,這樣他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整個戰場的局勢。
不久之后,敵人的大部隊就沖到了前沿陣地,和第十五團交上了手。
十五團雖然是賀炳炎手中的主力團,但敵眾我寡之下傷亡非常大,整個防線都岌岌可危。
此時總部機關的首長們還沒有走遠,如果讓敵人突破防線,情況將非常糟糕。
危急關頭賀炳炎把戰場的指揮權交給了參謀長,自己帶著一個警衛排就沖到了十五團的陣地上。
師長的到來讓十五團的戰士們信心大振,逐漸的穩定住了局面。
這可不是國民黨指揮官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再一次命令部隊發起了攻擊,并聲稱要不惜一切代價突破紅軍的防線,不然決不收兵。
“賀老總他們還沒有走遠,我們就算死也要把敵人攔在這里?!?/p>
賀炳炎對著十五團的團長吼了一句,然后抱著一挺輕機槍就沖向了最危險的地方。
在賀炳炎等人的拼死阻擊下,攻上來的敵人死傷慘重,最后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這讓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終于是松了口氣。
“告訴戰士們注意防炮,敵人是不會這樣善罷甘休的。”喘著粗氣的賀炳炎一邊擦臉上的汗水,一邊沖身后的警衛員交代了一句。
果然沒一會兒密集的炮彈就朝著陣地上傾瀉而來。
有了賀炳炎的提醒戰士們都做好了準備,因此敵人的炮轟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炮轟結束以后,敵人再一次發起了沖鋒,但猛攻了好幾次,他們就是無法突破十五團的防線。
接連數次都攻不上來讓敵人的指揮官惱羞成怒,不顧自己的隊伍還沒有完全撤離就下令再一次開始了炮擊。
猝不及防之下,賀炳炎的右臂被好幾塊炮彈的碎片擊中,這直接導致他的右臂被炸成了肉泥。
戰斗結束以后,臉色蒼白如紙的賀炳炎被送到了醫院。
這樣的傷口根本上就無法保守治療,想要保住賀炳炎的生命就必須截肢。
但當時醫院里面沒有一粒止疼藥,甚至醫生都沒有任何的手術器械。
無奈之下醫生只好用木工的鋸子來給賀炳炎做截肢。
看醫生護士有些畏手畏腳,賀炳炎強忍著疼痛鼓勵他們,讓他們放手施為。
沒有其他辦法的醫生只能給賀炳炎嘴里塞了一塊毛巾,然后雙眼微紅的開始了手術。
在經過2小時16分鐘的漫長煎熬之后,賀炳炎的手術終于完成。
當大家從他口中拿出毛巾的時候,發現這塊毛巾早就被咬的稀爛。
至此勇猛無敵的“孤膽英雄”變成了“獨臂將軍”。
獨臂照樣勇猛
賀炳炎是天生的軍人,從來都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對頭。
在這種強大意志的驅動下,他不等自己傷好就開始學習用左手打槍。
率領隊伍到達延安的時候,賀炳炎已經完全適應了一只手的生活。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賀炳炎擔任120師716團團長。
1937年10月,賀炳炎率部來到了雁門關,在詳細勘察完地形以后,他決定在此和日本鬼子打一仗。
在賀炳炎的指揮下,3天之內716團在雁門關接連伏擊了日寇兩次,共消滅日寇500多人,還炸毀了汽車30多輛。
這場大捷不但狠狠的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而且還極大的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信心。
就連國民黨政府也高興不已,通電嘉獎了賀炳炎所部。
在之后的幾年里,賀炳炎一直都奔波在抗日的第一線,指揮部隊消滅了大量的日偽軍。
解放戰爭中,賀炳炎在彭總的麾下,是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的副司令員。
參加了青羊砭、蟠龍、榆林、沙家店、宜川在等多個戰役。
在宜川戰役的時候,友鄰部隊因為遭受了敵人大量的炮火攻擊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堵住包圍圈的缺口。
發現這個情況的賀炳炎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指揮所部急行軍到瓦子街,把敵人潰逃的最后一處缺口給堵了個嚴嚴實實。
彭總對執行命令從來不打折扣的賀炳炎非常喜歡,曾多次公開表揚他。
1949年西北野戰軍整編成為第一野戰軍,賀炳炎成為了第一野戰軍第一軍的軍長,率部參加全國性的戰略大反攻。
常年的一線征戰讓賀炳炎的身體多處受傷,而且還患上了許多嚴重的慢性疾病。
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才36歲的他整個人疾病纏身,連正常說話都辦不到。
賀龍等人非常擔心賀炳炎的身體,曾多次打去電話,想要讓他到北京來治療修養。
但賀炳炎放心不下自己手頭的工作,修養的事情只能一拖再拖。
長期帶病堅持工作讓賀炳炎的腎臟也出現了問題,這導致他的身體長時間浮腫。
對此賀炳炎絲毫不放在心上,還開玩笑說這樣一來讓他顯得更加富態。
賀老總對他這種不把自己身體當一回事的做法非常不滿意,嚴令他必須盡快回京治療,賀炳炎這才從青海趕到了北京。
再一次看到自己這個老部下的時候,賀老總心疼的都快要落淚了。
為了讓賀炳炎能夠安心的治病,賀老總給姜平下達了一個命令,讓她無論如何都要把丈夫賀炳炎看好,身體不恢復絕對不能出院。
話雖如此,但當時全國都在熱火朝天的搞著建設,賀炳炎又怎么能安心的在醫院療養呢。
所以他多次給中央軍委寫信,要求立即參加工作。
將軍英年早逝,20萬人冒雨相送
1952年,中央軍委任命賀炳炎為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軍區司令員、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接到命令之后,賀炳炎拖著病軀第一時間入川,站在了自己新的工作崗位上。
知道新中國成立以后擔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同志特別忙,根本就沒有時間回來看望年邁的父母。
所以賀炳炎在工作之余總會抽時間去探望陳毅元帥的父母。
在他的照顧下,兩個老人的生活境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賀炳炎雖然在軍中任職,但他一直都關心著四川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得知有個地方的老百姓們出行不方便,賀炳炎就帶著士兵們免費給他們修了一條石頭路。
路剛剛修成,賀炳炎又安排人到周邊的大山里面剿匪。
在賀炳炎的積極參與下,四川的治安一下子就好了不少,這讓當地的老百姓都非常感激這個獨臂的司令。
1955年,賀炳炎被調任成都軍區,擔任軍區司令員的職務。
此時將軍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但他每天還是滿負荷的工作著。
每天工作結束,他還會帶著警衛員到大街小巷去轉悠,去實地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因為他的衣服上有補丁,一些相熟的老百姓就打趣說之前當官的都錦衣玉食,現在當官的卻還穿著破衣服。
這話讓賀炳炎感觸頗深,他認真的告訴對方,說共產黨的官兒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他們這些人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衣服上要沒有補丁,還要每天都能吃得飽飯。
在賀炳炎的身上成都人民看到了共產黨人的偉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所以老百姓都非常的愛戴這個獨臂的司令員。
但天不遂人愿,1960年7月1日的時候,年僅47歲的開國上將賀炳炎同志病逝于成都。
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成都老百姓都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們紛紛跑到成都軍區的門口來確認此事。
見軍區的哨兵都哭紅了雙眼,他們這才摸著眼淚一步一回頭的離開。
4天之后,成都軍區為將軍舉行了公祭,無數的老百姓問詢從四面八方趕來。
有些離得遠的人走了整整一夜,這才在7月5日早上到達了公祭將軍的地點。
送別將軍的這天成都天降大雨,但全城有20萬老百姓默默地來到了靈車經過的地方,淚流滿面的送別將軍最后一程。
許多來送別將軍的老戰友看到這一幕,感到自豪的同時又特別的悲痛。
曾經和將軍一起浴血疆場的余秋里哽咽的說道:
“他心里時刻裝著革命、裝著黨、裝著人民,偏偏沒有裝上他自己!”
結語:
賀炳炎將軍出生于農家,見識過世間最悲慘的一面,所以參加革命以后,他把自己的一片丹心都獻給了黨和人民。
在他的心里,人民是第一位的,只要能夠讓人民都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他可以付出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將軍才會不吝自身,拖著病軀一直沒日沒夜的工作。
這種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是老一輩共產黨人的身上都有的特性,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鑄造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
參考文獻:
鋼鐵將軍賀炳炎(往事)——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